包亞玲
(萬博科技職業學院管理分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近年來,安徽省積極落實產業轉型提升國策,不斷深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新一輪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不斷推進.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安徽省全年技術改造投資額同比增長18%,累計完成額約為7300億元,其中以技術創新、科技創新為主體的技術改造在2017年全省新增省級新產品為730項,同比增長19%;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排名第六.值得稱道的是安徽省工業增加值2017年12月份增長10.5%,首次實現月度增速超過10%,創下自2015年以來經濟新的增長點[1].
小微企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已成為人們共識. 根據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7年企業注冊資料顯示,安徽省2017年私營企業新增數較之2016年增長22.56%,新增絕對數為219073戶;個體工商戶新增數比2016年增長15.64%,新增絕對數為460060戶.在2017年報中,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85%左右.《2017年安徽省小微企業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安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共吸納就業1102.54萬人,相當于全省就業人口數的42.38%[2]. 由此可見,小微企業對安徽省制造強省建設及經濟增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如何應用好科技創新發展的戰略,促進小微企業更好更快發展,是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的. 本文以合肥SHF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為例,針對一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助推企業發展的案例,進行分析,以期得到借鑒和啟發.
安徽省小微企業大都是民營企業,其資金、科研人才等都需要自籌,可謂是在狹縫中生存的一群特殊創業群體,他們要想求生存、求發展,只有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向市場尋找突破口.這些小微企業研發的一系列產品完全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的需求為賣點,通過相應的科技創新生產出符合市場需要的適銷對路的產品.他們也只有這樣才能生存和發展.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的民營小微企業其科技創新產品年銷售額占企業年銷售總額的60%以上.由此可見,民營小微企業創新技術是以市場需求為突破口,其產品受到市場青睞.
由于大部分小微企業都是民營企業,其創新和技術研發都是企業自身承擔相應的費用,這迫使企業需要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投入和產出效率,以求生存發展.這就要求這些民營企業不斷深入市場一線,以便充分了解市場,更好地開發市場.開發市場要做到“精、準、狠”,使待開發的創新產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有較強的技術攻關能力,有穩妥的分銷渠道,有十足信心去打開市場銷路.在以上“勝算”條件下再去做決策,創新投資成功率較高.小微企業人力、財力有限,抗“創新投資”風險能力差,經不起折騰,有限的資金應花在刀刃上,要設法提升創新產出績效[3,4].
小微企業的創業時間較短,人力、財力都很薄弱,大多數企業需要借鑒或者模仿他人的技術.所以,從引進到消化吸收到再創新是小微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也是他們能夠在競爭中得到迅速發展的法寶.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多數的小微企業科技創新都經歷了模仿、改進、自主創新這幾個階段.尤其是在企業創業初期,技術模仿可以大大減少研發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市場風險,也便于企業創業初期迅速立足市場.這種所謂的 “跟進主義”,確實為小微企業初期發展助了一臂之力.但小微企業要做到持續發展,要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必須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核心技術,故自己研發、合作研發、委托研發等多渠道獲得新技術是小微企業直面的問題.
本文以合肥SHF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為例,來具體分析小微企業由求生存到謀求發展的歷程.
合肥 SHF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里創新資源豐富,創業文化氛圍濃厚,服務體系完善,產業發達,特色鮮明.汽車與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及軟件、光機電一體化、新能源、公共安全、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智能家電等高新技術產業應有盡有,已形成集群之勢蓬勃發展.合肥SHF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8月正式成立,如今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公司成立之初僅為一家代理工控系列產品的銷售公司,由于企業經營規模小,資金有限,最初企業只能維持基本生存,根本談不上任何發展.公司也逐漸意識到突破現狀謀發展,必須進行科技創新,擁有自主品牌,提高企業知名度. 對于小微企業來說擁有自主品牌,必須要有自己的科研隊伍.可自主研發談何容易,研發隊伍和經費從何而來? 該公司創始人積極主動尋求新出路,不斷謀劃新發展.
合肥SHF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贊助的形式聯合省內高校,鼓勵在校大學生積極參加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經信委等相關部門聯合舉辦各種科技創業創新的大賽.每次賽事的前前后后他們都主動參與進來,以期尋求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新的創新思路.該企業主要參與的賽事有:“安徽省第X 屆昆山花橋杯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互聯網+創業創新大賽”、“全國挑戰杯創業競賽”等.只要和企業、行業發展相關的賽事,企業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和高校大學生零距離交流,并從中遴選符合自己企業發展的科研人才和科技項目.
2016年該公司對“安徽省第X屆昆山花橋杯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中高職創業組的創業項目“高精度垂直控制儀”很感興趣,覺察到該項目若能及時投放市場定會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當時該項目只處在初步設計階段,且此項目的研發者某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僅僅出于對電子產品的興趣愛好,并沒有市場意識. 該公司第一時間向該同學伸出橄欖枝,高薪聘請其作為該項目的首席工程師,并提供相應的實驗室和實驗器材. 通過兩個月技術攻堅,一款“智能粉墻機——高精度垂直控制儀”成功問世.它具有自動調節和自動回收功能,獨創的語音播報功能,實時播報儀器當前狀態和垂直度,數字顯示實時角度、用戶設置等信息,采用最優的垂直控制算法和 PWM控制技術,調整平穩度好,工作效率高,精度控制符合作業要求,且防護等級高,安裝簡單,操作方便,非常適宜于建筑行業的粉墻作業. 合肥SHF電子有限公司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主動為該項目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該項目獲準專利后,該公司又迅速抓住當時市場契機,及時、有效開展各種市場推廣活動,將該產品與市場對接,逐步獲得市場認可.該項高精度垂直控制儀產品成功應用到建筑企業粉墻裝飾工程中,解決了墻面平整度問題,將建筑工人從臟累繁重體力活中解放出來.它還能將誤差控制在0.01 mm,這是人工永遠也無法達到的精準度. 同時,該產品的問世也成功緩解了建筑企業用工難的問題,而且有助于應對現在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目前該項產品已經立足安徽市場,并逐步向全國推廣.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這款產品在淘寶上賣得十分搶手.
合肥 SHF電子有限公司就是通過以上的途徑,“借力發力”有效解決了人才+科技創新的問題,企業通過技術+市場的有效鏈接,不僅為在校大學生產品研發提供了財力和物力的支持,也為市場提供了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帶來了產業技術的革命,提高了生產力,節約了成本. 同時也盤活、壯大了自己的企業,擴大了經營的規模,增加了利潤.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科技雙贏、科技共贏.
小微企業的發展歷來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它是我國企業結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在解決我國就業、為大企業配套生產、產品創新、補缺市場、搞活市場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來,國家各級政府不斷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來扶持、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國務院分別于2013年、2014年、2017年頒發了49號文《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決定》、52號文《關于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以及80號文《關于推廣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等一系列行政法規,從中可看出國家對小微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是非常重視的.從“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功能的系統性如何發揮”,再到“面向中小企業如何做好一站式投融資信息服務”等利好政策出臺,小微企業發展迎來了歷史機遇.
另外,各級地方政府也積極配合國家出臺的各項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不斷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因勢利導扶助,促進本地小微企業發展,如:合肥市政府2017年頒布的62號文《關于扶持產業發展“1+3+5”政策體系的通知》、2017年合政辦秘68號文《2017年關于自主創新促進政策實施細則》等一系列適合本土實際情況的扶持政策.合肥 SHF電子有限公司決策者審時度勢,利用網絡、 QQ群、微信群及政府微信公眾號,及時、主動了解政府扶持小微企業的各項相關優惠政策,通過小額貸款的利息補貼及風險補償等措施為企業贏得更多的流動資金.同時,小微企業發展資金短缺是共性問題,該企業決策者還在思考資本運作、整合社會資源為我所用問題,一方面考慮如何吸引合作者前來投資參股,另一方面積極與當地政府工業投資公司及高新區創業引導基金聯系,期望獲得天使投資及創業基金的大力支持.總之,小微企業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企業決策者要把握良機,通過多渠道、多方位、多平臺合法合規獲取社會資源,為企業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小微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發展,必須有響當當的產品.這一點已成為人們共識.市場營銷組合“產品、定價、分銷、促銷”四個策略中,首要是“產品策略”. 產品不能適銷對路,其他策略做得再好也是徒勞.俗話說:“打鐵需要自身硬”.該企業決策者深深感悟到“沒有自己的拳頭產品、核心產品就沒有市場競爭力”.如何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核心產品”要靠研發,要靠科技支撐.如何做到這一點,要兩條腿走路:一是“借力發力”.要“內腦加外腦”,本文前面已對此進行了闡述;二是自己研發.近幾年該企業不斷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產品研發,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大大提升了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近幾年,合肥SHF電子有限公司注重研發費用投入,平均每年以8.6%的速度遞增. 2017年,該公司共投入研發經費達到370.54萬元.從研發活動類型看,其中,智能化方面的研發經費比上年增長6.8%,達到102.5萬元;傳感技術方面的經費為160.4萬元,研發比重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增長6.3%;產品外觀方面的研發經費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達到107.5萬元.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企業由最初的代理銷售公司到逐步嘗試教學機器人和角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該公司主要產品有工業油泵、紅綠燈提示器、液壓支腿調平系統、工業安全檢測系統、激光定位儀、高精度傳感器、各類教學競賽機器人等.該公司現擁有一支以全國“挑戰杯創業大賽”、“安徽省第X屆昆山花橋杯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互聯網+創業創新大賽”等競賽獎獲得者為首的專業研發隊伍和科學管理人才,專業研發人員28人,其中博士1人,本科學歷占70%以上,團隊核心成員來自計算機、通信、管理、營銷、會計等多個專業,人員結構合理;同時團隊聘請管理領域、信息及軟件領域等多位專家作為公司技術顧問.該團隊成員創新能力和執行力強,科研隊伍平均年齡僅在25歲左右,以在校大學生居多,這批有活力、有激情年輕人給企業發展注入新能量.
小企業是弱勢群體,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生存發展必須轉變觀念,樹立創新意識.國家、地方政府針對國情、省情圍繞小微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精準施策.例如安徽省就推出一系列改革,如“放管服”政策,針對如何構建新型政商關系出臺相關實施意見,出臺《安徽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進一步加大了政府對小微企業扶持力度.近年來,安徽省把創業創新、專精特新、產業集群等有效的政策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并實施“互聯網+產業集群”行動,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不斷推進[5].同時,這些政策創新舉措,對于小微企業來說無異于是一針強心劑,促進了小微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新時代要有新理念.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不斷強調的改革創新理念已深入人心.現如今,“大眾創新、草根創業”的新思潮在全國 960萬平方公里大地上悄然掀起,形成了“大眾創新”、“人人創新”的熱潮.各級政府陸續出臺的一些新政不斷助力小微企業的發展.如“營改增”,推動稅制改革,降低企業稅負[6].另各級政府、高校以及行業協會積極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定期舉辦業務座談會、市場信息分享會、形勢分析會、技術培訓會、政策研討會等多種交流形式,給小微企業技術創新創造條件.作為小微企業應積極行動起來,主動與行業協會、研究機構、高校合作,獲取信息和技術支持,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這種“內腦加外腦”方式可以降低小微企業的創新成本,實現資源共享和科技創深度融合,實現以市場+技術的高效對接,構建經濟利益共同體.
合肥 SHF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創新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安徽省小微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需要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技術創新需要全社會扶持,借力發力
小微企業創業時間短,技術和人才的基礎力量薄弱,技術創新需要全社會的扶持,要實現以市場和技術的高效對接為突破口,深度整合創新創業大賽優秀參賽項目的科技創新成果,有效挖掘企業的創新需求.
(2)加強自主研發,市場需求為突破口
實現小微企業高新技術的市場化、產業化,努力破解小微企業發展困局,為小微企業科技創新插上騰飛的翅膀,是真正意義上以市場需求為突破口,找到適合市場需求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實現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只有不斷對產品優化升級,為市場提供更多新產品,凸顯行業技術優勢,為用戶提供滿意產品,為市場銷售提供新賣點,有了屬于自己的拳頭產品,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優勢,才能談生存、求發展.
總之,小微企業要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發展,要有清晰的市場思路,要靠科技創新去引領.需要將以上兩者結合起來,有效利用政府相關政策扶持,不斷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
現如今,在創新、創業理念的指導下,政府從多個層面出臺政策,掃清障礙,不斷出臺新政為創業、創新助力,小微企業應該借助“東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大眾創新,人人創新”新形勢下,圍繞實施民營經濟提升工程,聚力優環境、育主體、促雙創、創品牌、搭平臺、強服務,促進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網.綜合政務—統計分析報表(截至2017年12月)[DB/OL].http://xxgk.ahaic.gov.cn/art/2018/1/19/art_376_12075.html,2018-01-19.
[2]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網.安徽省工商局2016-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截至2017年3月)[DB/OL]. http://xxgk.ahaic.gov.cn/art/2017/3/22/art_161_8428.html,2017-03-22.
[3]高華建,陰曙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小微企業發展的問題分析及政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6,(32):3-4.
[4]尹劍峰.“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同質化企業間的研發創新博弈研究[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7,(2):116-122.
[5]鮑亮亮.“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N].安徽日報,2018-02-27.
[6]王衛民,王仁干.經濟新常態下基于政企互動的湖南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