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誠
(陽曲縣西山國有林場,山西 太原 030100)
由于傳統社會建設中過度重視經濟生產,對林業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過度開采,導致我國林業資源短缺。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關注,全國大力發展林業,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以陽曲縣為例,通過退耕還林、造林營林等措施,森林覆蓋率由2013年的18.63%提高到2016年的22.00%.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使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而且通過大力發展經濟林,帶動了當地群眾致富增收。
我國國土面積相對較大,林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面積大。但是由于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林業資源遭受破壞。國內林業資源種類及數量急劇下降,現有林業資源的使用率超過了生產率,導致林業資源種類稀缺。林業產業是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的主導產業之一,通過科學栽培和撫育,可以極大地提高當地林業生產水平,對經濟發展以及生態環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以陽曲縣為例,陽曲縣位于太原市北部,林業用地面積約占土地總面積的66.28%,林木綠化率40.19%.境內溝壑縱橫,地形復雜,水熱條件差異明顯,氣候適宜,形成了種類繁多的植被類型。陽曲縣共有種子植物73種,植被形態為針葉林和闊葉混交林,主要樹種有油松、白皮松、山楊、白樺、華北落葉松、旱柳、垂柳、楸樹等。雖然林業資源豐富,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油松作為當地的主要樹種,大多是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形成的,栽植密度大、經營管理粗放、林相不整齊、與其它植被之間的分布結構不合理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林業產業的發展。
在造林時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地理、環境條件選擇適宜的樹種(以鄉土樹種為主),以提高樹木成活率。陽曲縣土壤貧瘠,特別是山區林地,土層薄、氣候干旱、少雨,造林時應選擇太原以北的旱地油松苗,適當栽植山桃、山杏、虎榛、野薔薇、荊條、胡枝子等灌木。另外,應重視經濟林栽培。陽曲縣春季氣溫低、風大,樹木容易抽條,適合陽曲縣種植的經濟林樹種有蘋果、桃、棗、葡萄、梨、核桃、山楂、香椿、酸棗等。
宜選擇土層深厚、陰坡、半陰坡、交通便利的地塊,以便苗木運輸、栽植、澆水和后續管理。造林地應盡量集中連片,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2015年,陽曲縣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每個標段所選造林地塊全部集中連片,連片面積均在6.67 hm2以上。
先消除地塊的雜草、灌木和落葉,可使用割灌機,以減少工作量。之后進行整地,整地方式根據造林地的立地條件確定。林緣以上的中高山區,主要靠天然降水來滿足植物生長需要,宜采用魚鱗坑整地;平緩區宜采取穴狀整地,整地規格根據苗木大小而定。例如,陽曲縣栽植H=0.6 m油松時,魚鱗坑整地規格為半徑不小于60 cm,坑深50 cm;穴狀整地穴口半徑為50 cm~60 cm,坑深50 cm.
每個樹種的造林時間應根據樹種的生態習性以及當地的氣候條件來決定。陽曲縣造林一般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春季造林從3月上旬開始,至4月中旬結束;秋季造林從8月上旬進入雨季開始,至11月中旬結束。通道綠化、經濟林造林通常在春季進行,山區坡地造林由于澆水不便,通常在秋季雨季開始時進行。應盡量選擇陰雨天或者雨后晴天造林,此時土壤水分適中;連續大雨、結冰、霜凍期間不適宜造林。
陽曲縣營造油松純林時,株行距為2 m×3 m,栽植密度為1 650株/hm2.栽植前7 d在整理好的魚鱗坑或穴狀坑內挖定植穴,挖穴時將表土和中底部土分開處置。移植前在苗木的南側做標記,以便栽植時按原方位入坑,以防止出現夏季日灼(原陰面樹皮)和冬季凍傷(原陽面干皮)的現象,縮短苗木適應期。
栽植時苗木原土印要低于穴面1 cm~2 cm.扶正苗木,填土,踩實土壤,注意不窩根、漏根。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實,再填土踩實。為防止水分蒸發,在穴面上撒一層表土。栽植高1.5 m以上的油松時,要使用輔助措施對苗木進行扶正、固定,生長穩定后再拆除輔助設施。
陽曲縣歷年來都以營造純林為主,尤其是油松純林。隨著油松純林面積的不斷擴大,林區防火形勢越來越嚴峻,加之油松純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導致病蟲害頻發,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近幾年,陽曲縣在造林時注重生物多樣性、穩定的林型結構以及森林效益,在栽培過程中逐步對樹種進行拓展,構建以針闊混交、針灌混交為主的造林模式,形成多種林木混合種植的林業結構,促進林業產業多元化發展。
隨著林木生長,病蟲害出現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應加強后期管理。在防治病蟲害時,可以利用有益生物來抑制蟲害,以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實現綠色無公害生產。例如,廣譜性細菌殺蟲劑,可防治多種害蟲,尤其對鱗翅目害蟲的防治效果較好,且對人畜的危害較小,不會傷害害蟲的天敵。另外,在森林撫育過程中,要做好日常管理,尤其是預防森林火災。通過培訓教育,加強撫育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其職業道德素養,做好日常巡邏,落實防火防護責任,對于危害森林苗木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森林管理人員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到森林保護過程中,使森林資源真正得到保護,林業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