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艷
(方山縣林業局,山西 方山 033100)
蘋果(Malussp.)是薔薇科(Rosaceae)蘋果屬(MalusMill.)植物的果實。蘋果樹腐爛病別名爛皮病,病原中文名蘋果黑腐皮殼,屬子囊菌亞門;無性階段為蘋果殼囊孢,為半知菌亞門。病害類型為真菌。蘋果樹腐爛病主要危害結果樹的主干和主枝,還危害小枝、幼枝和果實,根據枝干癥狀分為潰瘍型和枝枯型兩種類型。1年中有2個發病高峰期,分別在3月至4月和7月至9月。蘋果樹腐爛病的大面積發生,嚴重影響了樹勢,降低了蘋果產量和品質,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制約了我國蘋果產業的發展。
在蘋果樹種植比較集中的方山縣圪洞鎮石站頭村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果園進行調查分析。
取樣方法主要為五點取樣,包括點狀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點狀取樣法:適于植物個體分布比較均勻,非長條形樣地的調查。在樣地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的長和寬要求一致。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條形樣地的調查。先將調查樣地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率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按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每點選5株。
通過觀察樹木大小、葉形和樹干之間的差異,對品種、樹齡進行調查并做相關記錄。
調查主干或中心干同側病斑個數時,只按最大病斑計腐爛病斑橫徑占樹體周長百分率(oA);如在不同方位,則目測病斑疊加造成“環割”的寬度占樹體周長的百分率。每個主枝上只要有超過百分之十的病斑,就算該主枝發病;如果主枝沒發病,僅是主枝上的側枝或小枝發病,則根據發病枝量進行換算。如主枝上有30%的側枝發病,則計為0.3個主枝發病,依此類推。采用逐株調查法統計腐爛病病株數及病疤數量,將調查出的數據根據不同樹齡、不同樹種和發生類型進行分類統計。
發病率(%)=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不同樹齡蘋果樹腐爛病發生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樹齡蘋果樹腐爛病發生情況
由表1可以看出,將10個果園按樹齡每7年分1個組,分成3個組。共調查1 972株蘋果樹,有390株發生了腐爛病,發病率達19.8%.隨著樹齡的增大,發病率逐漸提高。3年生~9年生果樹發病率為10.8%,10年生~16年生果樹發病率為17.2%,17年生~23年生果樹發病率為30.1%.10年生~16年生的果樹為蘋果生產的主要階段,此時應把樹齡較大的蘋果樹及時挖除,以免樹齡較大的果樹發生腐爛病傳染給樹齡較小的果樹。
不同樹齡蘋果樹腐爛病發生類型及數量見表2.

表2 不同樹齡蘋果樹腐爛病發生類型及數量
不同樹齡蘋果樹不同類型腐爛病發病率見表3.

表3 不同樹齡蘋果樹不同類型腐爛病發病率
由表2,表3可以看出,幼齡樹枝枯型發病率較高,占發病樹木的70%.壯年樹潰瘍型發病率較高,占發病樹木的58.4%.老齡樹枝枯型發病率較高,占發病樹木的54.7%.但是壯年樹和老年樹2種腐爛病發病率差別不是很大。
本次調查中包括紅富士、嘎啦、新紅星、秦冠、華冠等十余個蘋果樹品種,不同品種蘋果樹占調查總數的比率及其發病情況見表4.

表4 不同品種果樹腐爛病發生情況
由表4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蘋果品種中,秦冠發病率較高,為21.5%;其次是紅富士,發病率為18.9%;第三為新紅星,發病率為17.6%.通過比較可以發現,不同品種與蘋果樹腐爛病發病關系不是很大。
1) 增強樹勢。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施用量,注意氮、磷、鉀搭配比例,適量補充中微量元素肥。合理修剪,適度間伐,降低密度,做到株間枝條不交叉、不重疊,行間不交接。嚴格疏花疏果,避免大小年結果,增強樹勢。
2) 藥劑預防。春季萌芽前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菌毒清100倍液,或4%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45%施納寧450倍液,或1.5%噻霉酮水乳劑。夏季6月底至7月中旬,樹體落皮層形成時期,用5%菌毒清50倍液,或菌立滅水乳劑100倍液,或60%有機腐殖酸鉀(鈉)30倍~40倍液涂刷主干和主枝基部,促進落皮層脫落,減少表面潰瘍的形成。
3) 及時刮除腐爛病。2月下旬至5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腐爛病發生高峰期,應勤檢查,隨時刮治。刮治時要徹底刮凈病部組織,并在病疤處涂抹4%農抗120水劑10倍液,或施納寧10倍液,或5%菌毒清10倍液、1.5%嚷懲酮膏劑,或“拂藍克”人工樹皮膏劑等。藥劑需要連續涂抹2次~3次,間隔10 d~15 d.
4) 橋接。對主干和主枝上已治愈的較大病疤,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樹體萌動后,利用冬季修剪時選留的枝條或根萌蘗枝進行橋接,以利于輸送養分和水分,迅速恢復樹勢。
5) 冬季樹干涂白。冬季樹干涂白可降低樹皮表面溫度,減少凍害和日燒。也可防止鼠兔危害,對人、畜、機械造成的傷口進行修復。涂白劑的配方為:水30 kg,生石灰10 kg,食鹽2 kg,石硫合劑原液1.5 kg.
6) 更新樹木組成。在生產過程中要及時挖除樹齡較大、腐爛病發生較嚴重的樹木,以免病原體傳染給樹齡較小的樹木,給生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