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昌俊
新聞事件:2018年1月,一場由《沖頂大會》、映客直播的《芝士超人》、花椒直播的《百萬贏家》、西瓜視頻的《百萬英雄》等掀起的在線答題直播模式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參與門檻低,人人可參與;獎金誘惑大,單場飆升到百萬元級別;加上社交元素,邀請好友可獲復活碼……多種誘人因素的加持,讓這種網絡問答直播模式迅速走紅。

圖/東方IC
網絡問答直播模式并不算創新,它在國內的淵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多年前如《開心辭典》這樣的益智問答類電視節目。只是網絡問答直播倚靠移動互聯網的便捷,實現了低門檻的全民參與,參與性、影響力遠非過去的電視節目能比。
網絡問答直播的火爆似乎形成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對各網絡直播平臺而言,益智問答以知識競賽的面貌重塑了直播行業以往的形象,同時也收割了新的流量和用戶,這一模式的推出可看作是直播行業與過往低俗形象進行切割所做的努力。對參與的網友而言,網絡問答直播開辟了新的娛樂消遣方式,甚至是“益智、娛樂、賺錢三不誤”。因此,拋開當前出現的獎金透明性疑問、作弊外掛等問題,短期來看,直播問答是少有的負外部性較小的模式創新。
但對于這種高熱度的、全民參與的游戲,越是火爆越需冷靜審視。如果說知識付費是讓用戶花錢買知識,網絡問答直播儼然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給了不少人“靠知識賺錢”的幻覺。從火爆程度來看,后者顯然更勝一籌。只是,知識付費也好,網絡問答直播也罷,自始至終,知識或許都不是核心,而更多的是實現某種商業目的和全民娛樂的工具,是一種被放大的噱頭。
另外,這個風口到底能走多遠,能否成為直播行業的救命稻草,以競相撒錢的“粗暴”方式鋪路,是否真的能為互聯網新經濟找到一個可持續的、充滿活力又不失健康的行業未來,恐怕連投資者和平臺方都依然忐忑。這種不確定性是互聯網新經濟難以割裂的一部分,也是其活力的一種體現,但是越熱鬧我們越要清醒地認識到熱錢開道并不等于創新。當熱錢退去、用戶參與積極性降低,拿什么來捍衛一個行業的存在價值?對于燒錢模式的依賴,是否也折射出行業浮躁與投機的一面?
在互聯網領域,“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這句話收獲了無數擁躉,被不少創業者、投資者奉為圭臬。但也有企業家提醒,“豬碰上風可能會飛,但是風過去摔死的還是豬”。今天,在互聯網新經濟領域,最缺乏的不再是“風口”,而是風過去了依然能不被摔的“豬”。(據《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