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嵐
汶川縣圖書館 四川 汶川 623000
當前,國家出臺了許多政策促進圖書館的數字化發展,倡導利用各種數字化技術,將文獻信息轉換成計算機圖像信息,并進行科學完善的權限管理,借助互聯網技術,讓文件信息實現全球共享。通過業務合作,數字圖書館有效地提高了為用戶服務的能力,讓用戶能夠享受到更豐富更全面的閱讀資源,同時享有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大數據時代,各自為政的舊觀念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隨著各種新技術新觀念的發展,封閉式的圖書館運營模式限制了讀者的自由選擇,因此必須創新圖書館的各項服務,采取互助合作的經營模式,應用大數據技術開拓新的服務領域,在資源共享中擴展業務服務。大數據時代下,讀者產生了越來越多的信息需求,這就要求圖書館必須提高數據資料的建設和管理能力。
當前,數字圖書館已經開始應用大數據技術開展業務,具體表現為:數字圖書館有豐富的資料信息,既有文獻、圖書等傳統的數據資料,也有來自用戶上傳的冗雜、失序的資料;現代的圖書館用戶信息需求更加多元化,這就推動了數字圖書館豐富自身資源,加強對資源數據的管理,發掘更多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大數據時代要求數字圖書館開展24小時在線咨詢服務,創新服務方式,滿足讀者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數字圖書館的數據資源仍處于異構數據范疇,亟需通過服務模式轉型來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和對用戶的服務能力。
大數據時代,人們非常依賴網絡,數字圖書館發展也離不開網絡,圖書館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服務方式的轉變。例如,數字圖書館可以通過軟件開發的方式,為用戶開拓訪問圖書館、搜索下載圖書館資源的途徑,增強用戶的黏性。此外,圖書館所開發的軟件也可以統計用戶需求資料,分析用戶流量,最終提高數字圖書館的資源質量。例如中國科技大學的圖書館就通過開發LISER軟件,將該軟件和互聯網技術結合,為用戶提供了高質量的數據體驗。數字圖書館也可以將信息資源傳輸到一些已有的公共平臺,如手機平臺、電視平臺及網絡中的百度文庫、道客巴巴等,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多種渠道為用戶提供有用的資源,從而發揮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優勢[1]。
大數據時代,人們不但關注專業知識,而且關注個體及組織內部的隱性知識,他們要求知識的提供要有質量,這就為數字圖書館的服務發展提供了新的創新路徑。圖書館可以挖掘更多的隱性知識,將這些隱性知識開發轉換為顯性知識,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效果,并建設相應的服務平臺,讓更多的用戶利用平臺進行交流。這些舉措的優勢在于:通過深度挖掘隱性知識,將隱性和顯性進行轉換,為用戶獲取知識提供了便利;創建的服務平臺中的交流模塊能實現用戶和圖書館之間的交流溝通,促進了信息資源的流通共享。
大數據時代,網絡中的各大平臺都在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用戶需求分析,再優化整合信息,找到有需求的用戶,詳細了解用戶的具體需求,最終通過系統向用戶推薦相關信息服務。大數據時代下數字圖書館的服務也可以利用相關技術開展信息推送服務,讓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得到滿足。
在以往的圖書館檢索窗口中,用戶檢索某方面的信息時會出現大量的資源,用戶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去選擇最需要的資源,導致用戶的檢索時間延長,這樣的檢索方式同時也占用了圖書館較多的數據儲存空間。在數字圖書館的用戶界面中,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整合用戶所需要的優質的檢索方式,讓用戶能便捷快速地檢索到想要的信息。總之,當前的數字圖書館要結合市場需求,建立行之有效的服務平臺,通過信息資源的推送服務為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個人服務,讓用戶能有更好的體驗[2]。
綜上所述,數字圖書館必須與時俱進,落實國家的大數據戰略,轉變戰略觀念,創新服務模式,深度挖掘用戶需求,借助大數據時代下的各種先進科學技術,建立數字圖書館服務平臺,通過多方協作交流,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滿足用戶的需求,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信息資源服務。※
[1]馬云超.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科技情報服務創新機制[J].大眾文藝,2016(13):202.
[2]董娟,鄭春厚,李秀霞.基于復雜網絡的圖書館個性化推薦服務[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2(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