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君



摘要:目的 觀察丹紅注射液配合康復療法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符合入選標準的13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配合康復療法,觀察比較治療前后NIHSS 評分、FMA和BI評分的變化及總有效率。結果 ①治療14 d后,觀察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②治療后FMA和BI評分均明顯升高,觀察組升高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③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9%明顯高于對照組66.7%(P<0.05)。結論 丹紅注射液配合康復療法用于腦梗死,可促進神經缺損功能的恢復,改善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臨床療效滿意。
關鍵詞:腦梗死;丹紅注射液;康復療法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02-0053-02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是其主要病理改變,主要表現為頭痛、眩暈、短暫性肢體麻木、偏癱和失語等癥,病約占腦血管疾病的78.9%[1],并且發病率、致殘率及復發率均較高,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主要病種之一。CI的主要治療目標不但要積極搶救患者生命以減少病死率,而且還要盡最大努力減輕患者神經功能損害以減少致殘率。目前,康復功能訓練在恢復CI患者運動功能性殘疾方面療效顯著。報道顯示,丹紅注射液在改善CI患者神經功能損害方面有一定的作用[2]。本研究對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間在本院治療的78例CI患者在康復訓練療法的基礎上配合丹紅注射液治療,臨床效果令人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在本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腦梗死患者159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3],并經過透露CT和MRI證實;(2)患者年齡40~72歲,發病時間在48h以內;(3)無溶栓指針者;(4)均同意全程參與本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外傷性腦梗死患者;(2)頭顱CT顯示腦出血或者蛛網膜下腔出血;(3)合并急性后循環缺血;(4)本研究之前曾有腦血管疾病后遺癥、或者神經運動系統疾病導致肢體功能障礙者;(5)嚴重心肺肝腎及血液系統疾病;(6)因智力、聽力障礙或者依從性差不能配合康復訓練和治療者。(7)對治療藥物過敏者。根據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最后共有138例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78)和對照組(n=60),其中,觀察組男45例,女33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為(56.3±9.1)歲。對照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為(57.2±9.3)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基礎治療 常規心電監護、吸氧,完善三大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頭顱CT、MRI、頸部血管彩超等檢查,并給予抗血小板聚集、監測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以及對癥治療。
1.2.2 對照組 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行康復功能訓練。具體方法:(1)訓練平衡能力:主要包括坐位平衡訓練,站立平衡訓練和步行時平衡訓練,訓練時目視前方,雙手平舉,抬頭挺胸,使身體左右、上下保持平衡,每次5~10 min,每日3~5次;(2)患側肢體主被動康復訓練:主要是活動四肢各個關節,按照由近端向遠端、幅度由輕到重的秩序進行;(3)床上運動:主要進行主被動的肌力訓練;(4)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包括穿衣、吃飯、刷牙、梳頭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康復訓練均在康復醫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逐步推進。
1.2.3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同時給予生理鹽水250 mL加丹紅注射液(山東丹紅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 Z20026866)40 mL靜脈滴注,每日 1 次,連續應用 2 周。
1.3 觀察指標
1.3.1 神經功能缺損評定 2組患者分別在治療前、治療7 d和14 d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4]對神經功能障礙進行評定,由具有副主任醫師職稱的同一神經內科醫師完成,分值越低,表示神經功能恢復越良好。
1.3.2 運動功能評定 運動功能采用改良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評定,分值越低,表示運動功能障礙越嚴重。
1.3.3 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 Barthel 指數(Barthel Index,BI)進行評定,記分為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療效評價 按照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評價臨床效果,分為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無變化和惡化5個等級。具體參照文獻[5]進行。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著進展+進步)/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2組患者NIHSS評分變化比較 2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7d后,NIHSS評分變化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4d后,觀察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FMA、BI比較 2組患者FMA和BI評分在治療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FMA和BI評分均明顯升高,觀察組升高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14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9%,對照組為66.7%,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導致血管內皮損傷,誘發血小板大量聚集并被激活,從而引起血栓形成,進一步造成腦血管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引起腦組織細胞缺血缺氧,最終引發CI[6]。腦細胞缺血后可出現神經細胞水腫,神經元結構損傷甚至壞死,破壞線粒體引起能量衰竭,最終導致神經功能喪失。由于CI患者在發病數小時內神經功能損害迅速加重,導致病情進展惡化,并且出現失語、偏癱等運動系統后遺癥。因此,積極有效控制病情進展,對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改善預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丹紅注射液是從丹參和紅花中提取丹參酮、紅花黃色素和酚類物質等主要有效成分組成的中藥制劑。丹參酮可以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顯著降低血漿血栓素B2水平,促進新生血管形成,有助于梗死區供血。此外,它還能改善微循環,擴張腦血管,清除氧自由基,促進內皮細胞生長和建立腦血管側支循環。紅花黃色素能降低血液黏滯度,減少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提高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有效緩解大腦缺氧,保護腦組織。因此,丹紅注射液通過減少血小板粘附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擴張血管,改善血流量,從而預防和治療腦梗死。此外,丹紅注射液還能增強神經組織耐缺氧能力,改善神經營養血管的血供,促進神經元再生,從而有利于CI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7]。
一般來講,CI患者神經功能的損傷是可逆的,在積極有效干預下神經元細胞可以再生,因此,這也成為康復訓練后神經功能恢復的理論基礎,并且康復訓練也變成CI患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報道顯示,科學有效的康復功能訓練有助于提高CI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并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筆者對觀察組CI患者通過平衡能力的訓練,患側肢體主被動康復訓練、床上運動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康復訓練方法,逐步改善患肢功能,從而使患者的運動功能明顯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4d后,觀察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FMA和BI評分均明顯升高,觀察組升高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總有效率高達94.9%,明顯高于對照組,以上研究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果提示,丹紅注射液配合康復療法用于腦梗死,可促進神經缺損功能的恢復,改善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丹紅注射液配合康復療法用于腦梗死,對神功缺損功能的改善作用顯著,并且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更好,兩種療法聯合應用,協同增效,其總體療效優于單一藥物治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小潔,郭菊秋,姚寶林,等.丹紅注射液聯合通心絡膠囊治療腦梗死效果觀察[J].中國綜合臨床,2015,31(4):313-315.
[2]袁祖琴.丹紅注射液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7):24-25,34.
[3]饒明俐.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0-39.
[4]侯東哲,張穎,巫嘉陵,等.中文版美國國立衛生院腦卒中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5):372-374.
[5]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及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379-383.
[6]張建斌.張麗玲,王素芳,等.丹紅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循環動力學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2,3(35):14-15.
[7]高松.丹紅注射液治療腦梗死急性期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1(5):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