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要】目的:分析EDTA依賴性血小板假性減少的原因,總結處理經驗。方法:回顧性分析93198例患者,其中56例確診為EDTA依賴性PTCP。對診斷為EDTA-PTCP的患者重新抽取外周血,分別采用EDTA抗凝、檸檬酸鈉抗凝,在采血后重復計數。并檢測ALT、AST、ALP、UA等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EDTA、檸檬酸鈉抗凝檢測,0、15、30、60、120、18 0min血小板計數呈逐漸下降趨勢,下降速度減緩,最后趨于平穩。15、30、60、120、180min,EDTA抗凝血小板計數低于檸檬酸鈉抗凝患者。EDTA-PTCP的患者采用EDTA抗凝后,鏡下有明顯的聚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見的聚集明顯增多。男性的EDTA-PTCP檢出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齡EDTA-PTCP檢出率存在差異(P<0.05)。相關性分析顯示,PLT與ALT、AST、ALP、UA存在相關性(r=0.451、0.530、0.384、0.508,P
【關鍵詞】血小板假性減少;EDTA抗凝劑;檢驗質量管理
血小板檢測被廣泛用于血栓性疾病、血液病等疾病的診斷和療效評估。傳統的血小板手工計數法己被分析儀代替,儀器檢測具有快速、準確、隨機誤差小、測試項目多等優點。但是儀器檢測常會出現假性血小板減少(PTCP)的現象。導致PTCP發生的影響因素較多,包括EDTA-K2、冷凝集素、衛星現象、藥物以及采血操作不當等[1]。本文采用實驗研究和回顧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診斷為EDTA依賴性血小板假性減少的56例患者,討論EDTA對血小板計數的影響,并總結處理對策。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93198例門診、住院患者,其中56例確診為EDTA依賴性PTCP,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齡分布在24~71歲,平均年齡(50.3±8.4)歲。
1.2 儀器與試劑
主要包括貝克曼LH75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奧林巴斯顯微鏡、檸檬酸鈉抗凝管與EDTA-K2抗凝管,所有試劑、校準品、質控品等均為原裝配套試劑。
1.3 方法
對診斷為EDTA-PTCP的患者重新抽取外周血,分別采用EDTA和檸檬酸鈉抗凝。分別在采血后O、15、30、60、120、180min重復計數,同時進行手工瑞氏染色血涂片檢查,顯微鏡下觀察是否出現聚集,記錄未校正以及校正后的指標。
對于EDTA-PTCP的患者,同時進行ALT、AST、ALP、UA等常規生化檢驗,并進行相關性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血小板計數水平不服從正態分布,采用中位數與四分位距M(P25-P75)表示,非參數檢驗。性別比、不同年齡EDTA-PTCP檢出率采用X2檢驗比較,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抗凝方法不同時間血小板計數以及顯微鏡下表現
EDTA、檸檬酸鈉抗凝血小板計數,Omin檢測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5、30、60、120、180min血小板計數呈逐漸下降趨勢,下降速度減緩,最后趨于平穩。15、30、60、120、180min,EDTA抗凝血小板計數EDTA低于檸檬酸鈉抗凝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EDTA-PTCP的患者采用EDTA抗凝后,鏡下有明顯的聚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見的聚集明顯增多,至120min后幾乎覆蓋在整個顯微鏡視野內。
2.2 因素分析
男性的EDTA-PTCP檢出率高于女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EDTA-PTCP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顯示,PLT與ALT、AST、ALP、UA存在相關性(r=0.451、0.530、0.3 84、0.508,P<0.05)。
3 討論
本次研究中,2016-2017年的ED TA-PTCP檢出率約為0.06%,處于正常水平,與其它文獻報道的結果基本相符.發生率約為0.05%~0.2%不等[2-3]。本次研究顯示,EDTA-PTCP采用檸檬酸鈉抗凝可以有效的避免PLT因EDTA作用下降。同時研究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兩種抗凝結果都會顯著下降,所以無論采用何種抗凝,都提倡及早送檢,避免因等待時間過長,導致PLT假性偏低。在實際檢測過程中,PLT偏低與送檢時間過長等原因有關,可能會掩蓋EDTA-PTCP,實際上EDTA-PTCP高于統計的結果。
相關性分析顯示,PLT與ALT、AST、ALP、UA存在相關性(r=0.451、0.530、0.3 84、0.508,P<0.05), 反 映EDTA-PTCP可能與肝功能異常、高尿酸有關。這可能與機體在病理狀態下產生導致EDTA-PTCP的特殊蛋白、纖維蛋白原受體、糖蛋白(glycoprotein,GP)a II b、β IIIa有關。肝功能的變化對PLT活性影響較大,肝功能受損,患者更容易出現膽汁淤積,誘導肝臟內的P選擇素介導血小板聚集與凝集。血尿酸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系密切,而這兩種疾病均與血小板假性降低有關,可能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所致的炎癥引起血小板表面蛋白變化有關。
有報道顯示[4],在某些骨髓增殖性疾病疾病中,異常的功能的PLT在EDTA存在情況下也更容易出現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凝集通常發生在血標本與EDTA抗凝劑接觸的幾分鐘之內,血液分析儀難以對血凝塊進行分類鑒別,儀器會進行報警。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有部分血凝并不明顯,報警可能并不準確,白細胞直方因為血小扳凝集團生成一個特定的信號,但這種信號并不完全準確,有部分患者EDTA-PTCP被忽視。
4 小結
EDTA依賴性血小板假性減少多見于50歲以上男性;對于血小板偏低的患者,首先血涂片顯微鏡下鏡檢,發現凝集者需要采用檸檬酸鈉抗凝重測,以判斷是否為EDTA依賴性PTCP,并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糾正。
參考文獻
[1]楊江民.XS-5001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小板假性減少原因分析及糾正方法探討[J].青海醫藥雜志,2017,47 (11): 41-42.
[2]郭謙,王曉健,曹榮,等.對EDTA-K2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不同檢測方法結果的比較[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8,28 (01): 17-20.
[3]羅磊,朱建鋒,王蓓麗,等.震蕩法在糾正EDTA依賴的假性血小板減少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學,2018, 25 (01): 100-102.
[4]余海濤。淺談EDTA-K2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癥對血小板計數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7,7 (06):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