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思萌 陳琛 林珊 邸紅蓮 李莉 王玉芬 韋秋紅


【摘要】隨著超聲乳化手術技術的成熟及多焦點人工晶狀體(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es,MIOL)植入材料的不斷完善,白內障手術不僅為患者提供了復明機會,更為患者帶來了良好的全程視力和更趨近于自然的視覺質量。目前應用于國內的多焦點人工晶體包括:折射型的Array、ReZoom,衍射型的Tecnis,衍射折射混合型的球面ReSTOR +4D、非球面ReSTOR +4D及非球面ReSTOR +3Do已有文獻對這些MIOL進行研究[1-4]。
【關鍵詞】區(qū)域折射;多焦;人工晶狀體;SBL-3;臨床應用
本研究中,對新一代區(qū)域折射多焦人工晶狀體SBL-3進行數據觀察(Lenstec,Barbados,Inc),目前國內對該人工晶狀體的研究仍處于初始階段。該晶狀體的特點在于:相對于傳統(tǒng)的“同心圓”設計的衍射/折射型設計,該晶體含有兩個扇形折射區(qū)域,上方稍大部分的扇形區(qū)域提供遠視力,下方稍小的+3D扇形折射面提供近視力,兩折射面之間有一平穩(wěn)過渡區(qū)占7%,即為光學損失的總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選擇2016-06至2018-06在我院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聯合人工晶體SBL-3植入的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50例50眼,男27例,女23例;年齡51~72歲(62.5±4.9)歲,術前裸眼遠視力:1.30~0.710gMAR( 0.05-0.2)。納入標準: (1)排除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等。(2)排除青光眼、角膜病、視網膜疾病、黃斑疾病、高度近視、高度遠視等。(3)排除外傷史、角膜手術史、另一眼植入單焦點IOL者,晶狀體核硬度Ⅱ~Ⅲ。(4)術前規(guī)則角膜散光<1.0D。
1.2 術前檢查及手術方法
1.2.1 術前檢查
所有患者行常規(guī)全身檢查及眼科檢查:視力、眼壓、裂隙燈、眼底、驗光、黃斑OCT、角膜地形圖、角膜內皮細胞計數、人工晶體生物測量(A超及IOLMaster)。采用SRK-T公式計算IOL度數,術后預測屈光度為0.0-+0.25D,接近正視眼。
1.2.2 手術方法
手術由同一位高年資醫(yī)師完成。術前充分散瞳,鹽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11點位行3.2mm透明角膜主切口,3點位行次切口。注入粘彈劑,5.0-5.5mm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居中,水分離后超聲乳化吸除晶狀體核,注吸清除殘余晶狀體皮質,前后囊拋光后注入粘彈劑,囊袋內植入SBL-3人工晶體,調整至位正,使SBL-3的圓形標記孔位于鼻下(左眼)及顳下(右眼)。清除粘彈劑,平衡鹽溶液恢復前房。
手術均順利完成,均未發(fā)生后囊膜破裂,玻璃體脫出、懸韌帶斷裂等并發(fā)癥。
1.3 觀察指標
1.3.1 常規(guī)檢查
術后ld、lw、Im、3m行常規(guī)視力、眼壓、裂隙燈檢查(角膜切口、前房反應、IOL位置、后囊混濁情況)及眼底檢查。
1.3.2 視力
術后3個月,應用ETDRS視力表檢查裸眼遠視力、矯正遠視力,60厘米中距離視力表檢查裸眼中視力、矯正中視力,40厘米近視力表檢查裸眼近視力、矯正近視力,最佳矯正遠視力下的中視力及近視力。
1.3.3 手術前后屈光度
由同一經驗豐富的驗光師應用綜合驗光儀進行驗光,對比手術前后術眼的屈光度。
1.3.4 問卷調查
隨訪第3個月時對患者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對于夜間視覺干擾、眩光及光暈進行評估(A:無B:稍有C:中等D:嚴重)。將患者眼鏡依賴程度按照整天戴眼鏡、經常使用眼鏡、一般使用、偶爾使用、從不5種程度以1~5分記錄。將視遠(看電視、戶外活動、駕車、看墻上的鐘表)、視中(看電腦、烹飪)、視近(閱讀、看報紙、穿針)滿意度按照完全不滿意、稍微不滿意、一般、基本滿意、非常滿意5種程度以1~5分記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由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將小數視力換算為logMAR視力,正態(tài)分布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比較術前術后數據。以P<0.05作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標準。
2 結果
2.1 視力
表1概括了術后裸眼及矯正遠、中、近視力,最佳矯正遠視力下的中、近視力的平均logMAR值。裸眼遠視力達O.llogMAR (0.8)或以上者占80%(40只眼)。裸眼中視力達0.1logMAR(0.8)或以上者占84% (42只眼)。裸眼近視力達O.llogMAR (0.8)或以上者占90% (45只眼)。平均裸眼遠視力從術前的1.0±0.0810gMAR變?yōu)樾g 后-0.02土0.0710gMAR (t=3.278,P=0.00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手術前后屈光度
術前球鏡度為:+1.12±2.23D(范圍:.2.25~+3.00D),術后為:+0.12±0.28D(范圍:-0.75-+1.00D),術前術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01)。術前柱鏡為:+0.49土0.38D(范圍:-1.00-+0.00D),術后為:+0.23土0.19D(范圍:-0.75-+0.00D).術前術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02)。其中度數范圍在土0.25D以內者占70% (35只眼),在土0.50D范圍內者占86% (43只眼),在土1.00D范圍內者占98% (49只眼)。
2.3 離焦曲線
術后3m繪制患者的離焦曲線,呈雙峰狀,第一個峰出現在附加度數為OD時,為最佳矯正遠視力處,為遠視力峰,第二個峰峰值位于-2.4D處,為近視力峰,說明近點為42cm,且在-1.00--1.50D有一較高峰值( 100cm~67cm),這為SLB-3具有良好的中、近視力提供了依據。
2.4 問卷調查
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夜間視覺干擾,早期6例患者出現眩光,其中輕度眩光4例,中度眩光2例,5例患者出現光暈,其中輕度光暈4例,中度光暈1例,均不影響正常生活,術后3月眩光及光暈癥狀逐漸減輕。對眼鏡依賴程度84% (42/50)的人從不戴眼鏡,4% (2/50)的人整天戴眼鏡。視遠滿意度(評分4-5分者)為90%(45/50),視中滿意度(評分4-5分者)為82%(41/50),視近滿意度(評分4~5分者)為88%(44/50)。見表2。
3 討論
白內障術后患者視覺質量的提高,良好的遠、中、近視力及脫鏡率,是目前多焦點人工晶體的研究重點。目前臨床中應用的MIOL種類眾多,雖然在提供遠視力的同時可以提供更好的近視力,但仍存在中距離視力不佳、對比敏感度下降、夜間視物差、光暈、眩光等不良癥狀。我們的研究采用新一代區(qū)域折射多焦人工晶體SBL-3,為患者帶來了更好的遠、中、近視力及視覺舒適度。
SBL-3是由上下兩個區(qū)域組成的折射型人工晶體,上方較大扇形區(qū)域為視遠區(qū),所占光學區(qū)百分比為50%,下方較小扇形區(qū)域為視近區(qū),所占光學區(qū)百分比為42%,此區(qū)域有+3.00D附加度數,相當于眼鏡平面的+2.4D,兩個扇形區(qū)域之間為一楔形微小過渡區(qū),約占7%,即為光損失量,這比衍射晶體18%-20%的光損失量小很多。此晶體材料為親水性丙烯酸酯,為雙非球面、零球差設計,更好的減少像差,提供更大的景深,光學面直徑5.75mm,長度llmm,常用的中間度數范圍(+15.0D-+25.0D)以0.25D遞進,較以往晶體的0.5D遞進,可以保證患者術后更精準的預測屈光度,閉合人工晶體襻,全3600直角方邊,可更有效的降低晶體的移位偏位率。
有研究顯示,與+4D MIOL相比,+3D MIOL不僅可以提供良好的遠、近視力,還可以提供更好的中距離視力[4-6]。SBL-3的附加度數為+3.00D,本研究中,裸眼遠、中、近視力達0.11logMAR (0.8)或以上者分別占80% (40只眼)、84% (42只眼)、90% (45只眼),不僅遠、近視力明顯提高,中視力也顯著改善,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全程視力。
患者手術前后屈光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球鏡度為:+0.12土0.28D(范圍:-0.75-+1.00D)。70%的患者屈光度在土0.25D之間,86%的患者屈光度在土0.50D之間,98%的患者屈光度在土1.00D之間。這得益于SBL-3 0.25D的精密步進。
離焦曲線有遠視力峰和近視力峰,遠視力峰出現在附加度數為OD時,峰值為最佳矯正遠視力,近視力峰位于-2.4D處,即在42cm處用于看近,且在-1.00~-1.50D,即中視力范圍( 100cm-67cm)內,離焦曲線只是出現小幅度滑落,為患者進行中距離活動,提供了良好的視力,這與JanA[7]的研究結果一致。SBL-3不僅能提供良好的閱讀、書寫近視力,更為喜愛電腦、攝影、下棋的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中距離視力,迎合了廣大患者的需求。
綜上所述,SBL-3多焦點人工晶體可以為患者帶來良好的全程視力和滿意的視功能,降低了患者對眼鏡的依賴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l]Montes-Mico R,Alio JL. Distanceand near contrast sensitivityfunction after multifocal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3.29 (04):70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