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雙

【摘要】本文的研究旨在對能夠導致兒童出現錯頜畸形的不良口腔習慣進行探索,對相應治療方法進行總結。方法是通過對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口腔科就診患兒31 2例基本情況進行分析,通過自制的調查問卷收集患兒臨床資料,分析患兒在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因口腔不良習慣而產生疾病的情況,并對治療效果進行總結。結果顯示,患兒在乳牙期最主要的不良口腔習慣為吮吸,占比50.9%;患兒在換牙期最主要的不良口腔習慣為舌習慣,占比47.3%;患兒在恒生牙生長期最主要的不良口腔習慣為單側咀嚼,占比52.1%。通過本研究中的物理治療方法,312例患兒的錯頜畸形能夠基本修復,能夠實現100%的矯治有效率。得到的結論是,錯頜畸形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良口腔習慣造成的,通過物理治療能夠得到較好的效果。同時,家長應當從思想意識上有所提升,做好應有口腔知識的積累,從保健的角度加強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對患兒出現的不良口腔習慣及時糾正,督促患兒注重飲食平衡,從而提升兒童的口腔健康質量。
【關鍵詞】兒童;口腔不良習慣;錯頜畸形;臨床療效
錯頜畸形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一種受到患者先天遺傳因素或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到不良習慣影響后非常容易產生的疾病,病情的產生較為緩慢,一旦發現后也存在較大的治療難度,患兒受其影響往往會出現牙齒咬合異常、排列不齊、口腔美感不足等問題。從當前的業內研究成果來看,錯頜畸形的發生的主要群體就是學齡前的兒童,占到總數的50%左右,并且在近些年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發病比例,出現錯頜畸形的兒童不僅面部的生長發育會收到影響,而且自身的咀嚼功能發育也會收到威脅,嚴重時極易對患兒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從而破壞患兒的人格發展過程。盡管遺傳因素也是造成錯頜畸形問題產生的一大原因,但是更多的患者來源還是受到生長發育時期的不良口腔習慣影響所致,如吮吸手指、單側咀嚼等。下面,本文從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兒童的不良口腔習慣角度出發,對兒童錯頜畸形癥狀的矯治效果進行分析。選取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口腔科就診患兒312例基本情況進行研究,對兒童情況進行全面收集和深入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信息
選取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口腔科就診患兒312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出現錯頜畸形病癥的原因均為口腔習慣不良,患兒在指導下完成全部治療,家長充分了解研究目的,自愿參與到研究過程中,簽署知情同意書。所選的312例患兒中,年齡區間介于3.5至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4歲,其中男童144例,女童168例;患兒處于乳牙期的有106例、患兒處于換牙期的有110例、患兒處于恒牙生長期的有96例;患兒錯頜畸形被診斷為I類的有192例、被診斷為II類的有74例、被診斷為Ⅲ類的有46例。
1.2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資料包括患兒的就診資料、治療方案及日常生活記錄等。
1.2.1 問卷調查
為了完成本次研究,特別制定了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通過將需要調查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探討,形成《不良口腔習慣調查表》,通過該表對兒童的日常習慣和基本信息進行調查,記錄調查對象的性別及年齡為基本信息,同時對其日常經常出現的一些習慣進行調查,重點對咬鉛筆、吮吸手指、單側咀嚼、舔牙齒、張口呼吸等習慣進行記錄。問卷共包括10道選擇題,要求患兒結合自身情況勾選出現特定習慣的頻率,年齡過小的患兒問由家長代答問卷。同時,問卷中還設計了開放式問題,患兒家長可以在問卷中列舉患兒出現的其他不良口腔習慣。調查前與患兒及家長進行充分的溝通,引導其配合調查,明白研究用途、意義和目的,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臨床檢查與治療方法
根據患兒的口腔檢查結果,醫生綜合判定患兒的錯頜畸形類型,并結合具體實際提出矯治方案。對于換牙期或乳牙期的患兒,主要可以使用塑料材質的傾斜導板進行治療,糾正患兒的前牙反頜畸形;而對于恒牙生長期的患兒,則主要運用上頜墊進行反頜畸形的矯治;部分患兒出現牙縫過大、牙體擁擠、牙齒松動等乳牙問題,及時指導患者家長治療及時性的重要意義,防止其因思想意識不到位而錯過兒童的治療時間,從而在不經意之中給患兒帶來永久性的影響。開展持續性的健康教育,提升患兒家長和患兒的口腔保健意識,了解不良口腔習慣的危害。指導兒童正確使用口腔的方式,減少兒童吮吸手指、咬嘴唇、咬鉛筆、咬衣物等不良習慣的出現。在日常咀嚼時,要叮囑和督促患兒均衡使用兩側牙齒,不可偏一側頻繁使用,逐步更正患兒不良習慣。同時,要為患兒提供均衡的日常飲食,幫助其健康生長發育,定期做好復查工作,準確記錄患兒治療效果。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PSS20.0軟件對患兒數據及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出現口腔不良習慣例數用n表示,比例用%表示,用X2方法對結果進行檢驗,取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兒口腔不良習慣的發生情況
通過對患兒口腔不良習慣進行統計,得到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能夠看出,不同時期的患兒在口腔不良習慣的表現上存在較大差異:乳牙期患兒出現最多的不良習慣為吮吸,患兒例數為54例,占總數的50.9%;其次為咬物,主要包括咬鉛筆和衣物等,患兒例數為22例,占總數的20.8%;換牙期患兒出現最多的不良習慣為舌習慣,患兒例數為52例,占總數的47.3%;其次為吮吸,患兒例數為24例,占總數的21.8%。恒牙生長期患兒出現最多的不良習慣為單側咀嚼,患兒例數為100例,占總數的52.1%;其次為咬物,占總數的16.7%。
2.2 患兒矯治情況
本次研究中特別針對當前普遍采用的物理治療方法使用效果進行了評述,在全部的312例患兒中,有294例患者通過一次性的矯治就得到了較好的恢復,其他的18例患者雖然第一次矯治效果不佳,但是通過二次矯治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基本修復了錯頜畸形癥狀,治療的總有效率達到10%。
3 討論
錯頜畸形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口腔健康,而且會對患兒的面部發育造成影響,給患兒帶來容貌上的變化,從生理上和心理上等多方面對患兒造成干擾。作為錯頜畸形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不良的口腔習慣是可以通過適當方法規避和預防的,需要患兒及家長進行全方位的學習,從而實現預防的效果。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處在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患兒,造成其錯頜畸形的最主要不良口腔習慣也有所不同。業內當前針對錯頜畸形的最主要治療方法均為通過物理方法進行治療,本次研究中也不例外。通過對結果的采集和直觀觀察能夠較為明顯的發現,物理治療的方法對錯頜畸形的治療效果較明顯,能夠取得預期效果,實現對患兒錯頜畸形的糾正和治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療中,家長應當同步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對錯頜畸形的基本認識,防止問題的再次出現。通過普及口腔保健知識來提升其思想認識,指導其了解哪些習慣會導致錯頜畸形及錯頜畸形對于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要督促患兒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發現問題及時提醒。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在維持治療的同時起到預防作用。
4 結語
錯頜畸形在兒童群體中較多產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口腔習慣不良造成的,并且不同歲數的患兒收到身心發展速度差異和環境變化的影響,也會隨機產生不同的口腔習慣。當前業內普遍采用的物理治療方法對錯頜畸形的治療效果直接,能夠繼續使用并拓展療效。為了進一步預防和糾正兒童錯頜畸形疾病的發生,所有家長應當提前做好準備,注重健康知識的儲備,從思想意識上有所提升,具備一定的健康保健意識與基礎,多關注兒童的口腔習慣,督促并指導兒童形成良好的習慣,優化飲食結構與習慣,從根本上提升兒童的口腔環境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傲雪.201 5年一2016年平頂山市兒童口腔不良習慣與錯頜畸形調查研究[J].青島醫藥衛生,2017,49 (06): 453-455.
[2]王仙芳.兒童口腔不良習慣導致錯頜畸形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 (68):109-110.
[3]王佩珮,董加洪,葉文成,李俊.學齡前兒童不良口腔習慣與錯頜畸形發生的相關性研究及應對措施[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 (13): 75-78.
[4]高桂林.兒童口腔不良習慣致錯頜畸形的臨床治療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6,3 (02):33+35.
[5]王立霞.兒童口腔不良習慣導致錯頜畸形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 (88):78-79.
[6]胡逸鵬.兒童口腔不良習慣導致錯頜畸形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 (35):36-37.
[7]楊濤.兒童口腔不良習慣導致錯頜畸形的臨床分析和預防措施[J].中國婦幼保健、2007 (16):2167-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