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赟


【摘要】目的:研究針刺聯合補陽還五湯對腦梗塞后遺癥患者肢體障礙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116例腦梗塞后遺癥患者肢體障礙患者,并將其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西醫治療措施,主要通過阿司匹林腸溶片、復方丹參滴丸等藥物口服,觀察組則采取補陽還伍湯聯合針刺治療措施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結果。結果:經臨床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優于對照組,且P<0.05: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Fugl-Meyer和MAS評分,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且P<0.05,表明具有顯著差異。結論:在臨床治療腦梗塞后遺癥患者的肢體障礙方面,采取補陽還伍湯聯合針刺治療措施,相比較常規西醫用藥治療措施,效果相對更優,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效果更優秀,在臨床中,值得進行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針刺;補陽還伍湯;腦梗塞;肢體障礙
腦梗塞后遺癥是臨床常見病,患者通常表現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肢體功能障礙癥狀[1]。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一側肢體神經、體液等出現了運動性障礙,如此患者就會出現生活無法自理,甚至嚴重影響患者自身以及家人的生活質量[2]。更甚至因部分患者癥狀嚴重,導致長期臥床不起,造成泌尿系統感染、褥瘡、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等嚴重并發癥,從而危及生命。因此其臨床治療刻不容緩,而隨著近年來中醫辨證理論,逐漸被認可,在應對疑難雜癥方面,均有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就針對針刺聯合補陽還伍湯作為治療措施,進行對比研究,其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116例腦梗塞后遺癥肢體障礙患者,并將其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51-74歲,平均(64.68±6.13)歲,采取常規西醫治療措施,主要通過阿司匹林腸溶片、復方丹參滴丸口服,觀察組,男31例,女27例,年齡52~74歲,平均(64.81±6.51)歲,采取補陽還伍湯聯合針刺治療措施進行治療,經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具有拎出那個對比價值。
本次調研對象,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在腦血管疾病對腦梗塞后遺癥肢體障礙癥狀的判斷,經CT檢測,均有明確梗死病灶,其體征均符合肢體障礙性診斷標準。其主要表現癥狀為,舌強言寡、偏身偏癱、麻木等。患者均無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癥狀,且無藥物過敏病史。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降壓、降糖、控制血脂等治療鞏固。
對照組:阿司匹林腸溶片lOOmg晚上睡前口服,每天1片,復方丹參滴丸10丸口服,每天3次。連續服用兩周后,觀察病情。
觀察組:口服補陽還伍湯聯合中醫針次治療,補陽還伍湯主要成分為:黃芪50g,赤芍、雞血藤、秦艽各15g,當歸尾、川芎、地龍、紅花、桃仁各lOg,煎服,一日一劑,早晚各一次。針刺治療:針對患者百會、人中、內關、三陰交、合谷、三足里進行針次,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對極泉、委中、四神聰、尺澤、手三里、太溪等輔穴進行針次,針刺用針規格0.30mmx50mm -次性針灸針。其中,內關進針1.5cm,持續捻轉瀉法1分鐘,人中向鼻中隔斜剌0.5cm,強刺激使患者眼睛流淚或濕潤,三陰交直刺2cm持續捻轉補法1分鐘;百會、四神聰、印堂采取平刺法,進針深度2cm左右(根據患者胖瘦情況適當增減),捻轉補法30s極泉、氣海、太溪、血海、手三里、足三里、關元等,直刺2cm左右左右(根據患者胖瘦深度適當增減),取平補平瀉,運30s。每天一次,每周連續治療六天休息一天,兩周為一個療程。完成一個療程后,觀察患者病情恢復情況,治療期間,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1.3 診斷指標
本次臨床診斷標準[3],以患者臨床療效和Fugl-Meyer和MAS評分,作為主要評定標準,其中療效標準為:顯效:患者臨床體征基本恢復,基本恢復肢體功能;有效:臨床癥狀改善明顯,關節活動僵直程度有所緩解,但肌肉痙攣改善效果不明顯;無效:患者的臨床體征未恢復,且關節活動能力未改善。Fugl-Meyer評分,是指患者運動功能評分,MAS評分,則是對患者腦卒中運動功能量化評估,兩組均以100分為滿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運動神經功能越正常。
1.4 統計方法
本次臨床統計數據,均由SPSS17.O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統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t進行數據校驗,計數資料則以%表示,X2進行校驗,當檢測結果顯示P<0.05時,則表明本次臨床統計結果,符合統計學研究意義。
2 結果
經臨床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優于對照組,且P<0.05,具體數據如下表1所示。
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Fugl-Meyer和MAS評分,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且P<0.05,表明具有顯著差異,具體如數據,如表2所示。
3 討論
腦梗塞后遺癥是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臨床病癥,因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病死致殘率,因此在臨床中,被高度關注[4]。而造成老年人容易發生腦梗塞偏癱的病因,主要在于,老年人情志過極,肝火偏亢,在遇到氣候變化嚴重的季節時,便容易引發血瘀氣滯癥狀,從而容易造成中風腦梗癥狀[5]。而一旦出現此類癥狀,就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即便搶救及時,仍會有不同機構程度上的后遺癥發生。其中肢體偏癱、麻木、口角歪斜等肢體障礙癥狀,就會接踵而來。而常規西藥治療,其效果并不能滿足現代臨床需求。而隨著近年來中醫辨證理論逐漸被臨床認可,在針對腦梗塞后遺癥肢體障礙方面,也有著一套成熟的治療方案,患者疾病后遺癥期,中醫辨證主要為氣血血瘀,故在本次的臨床研究中,補陽還伍湯,主要以補氣藥為主,活血藥為輔,主輔結合,可調節患者氣虛血瘀癥狀[6]。而針灸則可以促使血管有效擴張,從而改善血液循環環境,為大腦提供充足的供血需求,促進患者腦組織的康復。
在本次的臨床研究中,經臨床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6.55%,優于對照組79.31%,經統計分析P<0.05;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Fugl-Meyer和MAS評分,觀察組分別為(86.51±7.15)分、(85.91±8.61)分均高于對照組(72.86±8.21)分、(75.48±7.93)分, 經統計分析P<0.05,表明具有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腦梗塞患者的肢體障礙方面,采取中醫補陽還伍湯聯合針剌治療措施,相比較常規西醫用藥治療措施,效果相對更優,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是一種可以有效恢復腦梗塞后肢體障礙的治療措施,在臨床中,值得進行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熊勝發.補陽還五湯配合針灸治療中風(中經絡)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2 3):158-159.
[2]周艷朋,張小建,焦雪蕾.補陽還五湯配合中醫針灸治療中風后肢體功能障礙的療效[J].世界中醫藥,2018 (01):183-185,189.
[3]王健超.探討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治療中風偏癱恢復期的臨床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2018 (06): 334.
[4]張維保.針灸配合補陽還五湯治療腦中風偏癱的效果及對肢體功能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叭8(01):114-115.
[5]周松晶.補陽還五湯配合針灸治療腦中風后遺癥60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 (06): 652-654.
[6]何保軍.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50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7 (2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