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展宇 錢細貴



【摘要】目的:探討選擇心理護理方法對小兒靜脈輸液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03月收治的62例小兒靜脈輸液患者作為實驗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組后進行輸液患兒護理方式的研究;對照組(31例):選擇常規靜脈輸液護理方式完成;觀察組:選擇常規靜脈輸液護理+心理護理方式完成;最終就兩組靜脈輸液患兒輸液配合度、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家屬護理滿意度、FLACC評分以及Wang-Baker評分展開對比。結果:同對照組靜脈輸液患兒輸液配合度比較,觀察組獲得明顯提升(P<0.05);同對照組靜脈輸液患兒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64.52%),觀察組(96.77%)獲得明顯提升(P<0.05);同對照組靜脈輸液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70.97%)對比,觀察組(96.77%)獲得明顯改善(P<0.05);同對照組靜脈輸液患兒FLACC評分以及Wang-Baker評分對比,觀察組獲得明顯改善(P<0.05)。結論:護理人員選擇心理護理方式對靜脈輸液患兒進行干預,對于其輸液配合度的提升、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提升、患兒家屬滿意度的提升、FLACC評分以及Wang-Baker評分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從而提高患兒的靜脈輸液效果。
【關鍵詞】心理護理;小兒;靜脈輸液;臨床效果
靜脈輸液作為醫院應用率較為顯著的小兒給藥方式之一,其在患兒眾多疾病治療方式中,也屬于應用率極為顯著的一種。對于小兒而言,其表現出較強的反應性,并且血管呈現出發育不完善以及較細的特點,諸多患兒針對靜脈輸液操作會呈現出緊張感以及懼怕感,從而無法獲得顯著靜脈輸液治療效果,對此以改善靜脈輸液工作質量為目的進行護理干預意義顯著[1]。本次研究將確定最佳方式對小兒靜脈輸液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以此證明心理護理應用推廣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03月收治的62例小兒靜脈輸液患者作為實驗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組后進行輸液患兒護理方式的研究;對照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齡分布范圍為9個月~10歲,平均年齡為(3.95±0.35)歲;觀察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齡分布范圍為10個月~11歲,平均年齡為(3.99土0.39)歲;倫理委員會對于此次研究均同意批準;觀察對比兩組小兒靜脈輸液患者的性別、年齡,結果發現無明顯性差異(P>0.05)。
1.2 方法
采用抽簽法分組后進行輸液患兒護理方式的研究;對照組:選擇常規靜脈輸液護理方式完成;觀察組:選擇常規靜脈輸液護理+心理護理方式完成;對于對照組,護理人員在準備對患兒展開靜脈輸液操作前,就其基本資料需要進行核實,防止呈現出患兒同輸液不相符的現象,避免呈現出輸液不良事件現象[2]。此外,護理人員就系列輸液知識需要對患兒家屬進行講解,就靜脈選擇原則加以認真告知。對于觀察組,具體見討論。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靜脈輸液患兒輸液配合度、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家屬護理滿意度、FLACC評分以及Wang-Baker評分。
1.4 判斷標準
1.4.1 輸液配合度
優:護理人員針對患兒在進行靜脈輸液期間,對于系列操作事項患兒可以完全配合;良:護理人員針對患兒在進行靜脈輸液期間,對于系列操作事項患兒可以部分配合;差:護理人員針對患兒在進行靜脈輸液期間,對于系列操作事項患兒無法配合[3]。
1.4.2 一次靜脈穿刺成功
護理人員對靜脈輸液患兒在進行穿刺期間,未表現出意外現象,無需展開反復穿刺操作,完成穿刺后,患兒皮膚未表現出不良反應現象[4]。
1.4.3 家屬護理滿意度
護理人員采用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兒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最終隨著評分結果增高,表明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有所升高[5]。
1.4.4 FLACC評分以及Wang-Baker評分
護理人員對于兩組靜脈輸液患兒的疼痛情況,選擇FLACC評分以及Wang-Baker評分方法進行評價,隨著分值增加,表明患兒呈現出越為嚴重的輸液疼痛感[6]。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兩組靜脈輸液患兒護理結果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輸液配合度、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家屬護理滿意度)采用%形式合理完成X2檢驗,計量資料(FLACC評分以及Wang-Baker評分)采用x±s形式合理完成t檢驗,結果P<0.05為差異表現出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輸液配合度對比
同對照組靜脈輸液患兒輸液配合度比較,觀察組獲得明顯提升(P<0.05),見表1。
2.2 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對比
同對照組靜脈輸液患兒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64.52%),觀察組(96.77%)獲得明顯提升(P<0.05),見表2。
2.3 家屬滿意度對比
同對照組靜脈輸液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70.97%)對比,觀察組(96.77%)獲得明顯改善(P<0.05),見表3。
2.4 FLACC評分以及Wang-Baker評分對比
同對照組靜脈輸液患兒FLACC評分以及Wang-Baker評分對比,觀察組獲得明顯改善(P<0.05),見表4。
3 討論
護理人員在選擇心理護理方式對靜脈輸液患兒進行干預期間,具體步驟為:①在準備對患兒展開靜脈穿刺操作之前,護理人員針對患兒以及家屬,需要做好一對一溝通工作,在對其實際情況以及不良心理加以掌握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疏通干預;②諸多患兒針對外界均可以有所感知,如果醫護人員在護理期間表現過于嚴肅,則患兒內心會呈現出強烈懼怕感。對此護理人員在對患兒進行鼓勵以及安撫期間,需要保證態度和藹并且語言溫和。如果患兒能夠交流,則護理人員同其合理展開語言溝通工作,主要就輸液重要意義等方面加以告知,期間采用的語言確保容易理解,并且選擇合適的肢體語言加以配合,從而對于靜脈輸液穿刺確保患兒可以勇敢面對;③準備動畫片等系列有趣視頻對患兒進行播放,或者利用講故事等系列方式,使得患兒注意力得以充分轉移。如果患兒無法自身完成溝通,則護理人員需要轉為安撫操作,避免因為哭鬧不止使得患兒的病情有所加重。患兒家屬可以選擇哄抱以及玩具等系列方式加以安撫,避免患兒針對靜脈輸液表現出強烈的痛苦感。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選擇心理護理方式對靜脈輸液患兒給予護理干預,對于患兒輸液配合度的提升、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提升、患兒家屬滿意度的提升、FLACC評分以及Wang-Baker評分的改善可以顯著促進,從而使得患兒疼痛感顯著緩解并且輸液質量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莎.護理干預對提高小兒靜脈輸液的順從性、穿刺成功率、滿意度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8,24 (09):153-155
[2]孫小雙.綜合護理干預對提高小兒靜脈輸液順從性及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 (25):175-176.
[3]湯學梅.優質護理干預對提高小兒靜脈輸液穿刺成功率和家長滿意度的影響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 (66): 24-25.
[4]陳攀.預見性護理措施預防急診小兒靜脈輸液滲漏的效果評價[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 (24):125+138.
[5]劉麗,冶星.探討心理護理對小兒靜脈輸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04):78-79.
[6]蘇瑜,李莉,陳芳,王揚帆.護理風險管理在小兒頭皮靜脈輸液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 (03): 4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