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萍

【摘要】目的:探討對在急診科進行輪轉的規培護士開展急救技能規范化培訓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將2016年8月~2018年1月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進行輪轉的67名規培護士分為兩組,2016年8月~2017年1月的32名為對照組,2017年8月~2018年1月的3 5名為干預組;對照組進行常規輪轉培訓,干預組進行急救技能規范化培訓,培訓結束對兩組進行急救理論、急救技能、急救操作流程、急救綜合能力考核。結果:規培護士通過規范化培訓后,急救理論知識、急救技能、急救綜合能力考核成績有顯著提高(P<0.05),干預組考核結果優于對照組。結論:對急診科輪轉的規培護士進行急救技能規范化培訓,可提高規培護士的急救理論知識、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和急救綜合能力。
【關鍵詞】急診科輪轉;規培護士;急救技能;規范化培訓
護士規范化培訓是指在完成護理專業基礎教育后接受規范的護理專業化培訓[1]。急診科急危重癥患者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任務最重,是新護士規范化培訓輪轉的必經科室[2]。新畢業的護士,對現場急救操作的經驗與技能較為缺乏,如何提高急診科規培護士的急救綜合能力和急救技能操作水平,確保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質量,是急診科乃至整個醫院的一項重要任務[3]。通過本次研究發現,急診科規培護士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和急救綜合能力通過規范化培訓后有較好的提升,現總結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6年8月- 2018年1月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急診科進行輪轉的67名規培護士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19-24歲,平均年齡21.8歲,均為2016年及2017年應屆畢業的醫院統招人員,分別于2016年7月及2017年7月入職其中大專學歷38人,本科學歷29人。選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輪轉的32名規培護士為對照組,2017年8月~2018年1月輪轉的35名規培護士為干預組。兩組護士分成每批4-6人輪轉,每批輪轉周期3個月。兩組護士在年齡、學歷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帶教培訓法。常規入科宣教,即采用多媒體講解理論課,現場演示法講解搶救技能操作、儀器使用方法,授課老師由指定的帶教老師擔任。入科宣教后分配對應的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帶教。
1.2.2 干預組
在常規培訓的基礎上進行規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訓,內容包括:組建急診規范化培訓小組;制定急救技能規范化培訓的目標;建立急救技能規范化培訓的課程方案;落實執行急診科規培護士的知情同意;全程進行培訓質量的持續改進等。
(1)組建急診規范化培訓小組,小組成員主要由急診科護士長1名、急診專科護士導師1名、急診專科護士2名、急診科骨干護士2名組成。培訓小組的職責是:制定培訓計劃、培訓計劃的實施、培訓質量的持續改進。
(2)制定急救技能規范化培訓的目標;①掌握常用的急危重癥理論知識,要求合格率達100%。②掌握常用的急救技能操作,掌握合格率要求達到100%。⑧掌握常見的急救儀器、設備的操作,操作合格率要求達到100%。④掌握常見的急危重癥的臨床護理路徑。⑤樹立良好的急救思維,能準確地評估患者病情,并快速作出合適的搶救措施。⑥嚴密監測護士急救操作能力,減少并及時消除急救操作失誤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反應。⑦嚴密監測護士心理壓力,減少并消除急危重癥搶救對新護士造成的身心壓力。
(3)建立急救技能規范化培訓的課程方案:
1.急救理論知識培訓。建立學習模塊,并使用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包括常見急癥搶救: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腦出血、氣胸、消化道大出血等;常見癥狀急救:急性疼痛、心悸與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驟停、氣道異物、休克等;常見意外急救:中毒、觸電、淹溺、中暑、蛇咬傷、骨折、燒傷、多發傷等[4];常見急救儀器使用的理論知識:①心電圖,要掌握常見的心律失常的心電圖表現,如急性心肌梗死、室顫、房顫、心動過速等;②心電監測技術,要掌握心電監護儀上不同數值所代表的意義,并可以進行相對應的處理;③除顫儀,要掌握不同電復律的適應癥;④呼吸機,要掌握呼吸機上不同數值所代表的意義,并能進行簡單的針對性處理。將上述內容匯編成冊,每人一本,急診專科護士導師每個月對其進行月考核,每次月考核成績占最終理論總成績20%。
2.急救操作流程培訓。采用角色演練的方法,對急診科搶救工作流程、急診綠色通道病種工作流程、各種危重癥搶救流程、急救團隊的配合、各類突發狀況的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流程等進行系統規范的學習培訓。其中,急救團隊配合和各種危重癥的搶救流程為重點,要求達到100%掌握,護士長每周抽查搶救流程掌握情況。
3.急救操作技能的培訓。急救技能操作的培訓包括常見急救儀器設備的使用與常見急救技術的操作。規培護士工作經驗少,在出現緊急情況時往往因緊張而不知所措[5],故第3、4部分培訓主要采用角色演練法、情景模擬法,通過模擬制造急救現場可能會發生的各種意外情況,營造出急救時緊張、急迫、忙亂的氛圍[6],培養護士在急救時的緊迫感、集中感、使命感,以培養護士緊急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培養良好的急救思維意識,減少工作風險。
4.定期通過量表嚴密監測護士心理壓力,減少急診高壓工作環境對新護士造成的身心壓力[7],避免出現工作、學習倦怠的情況。
5.全程進行培訓質量的持續改進。制定《急救技能規范化培訓質量持續改進記錄本》,收集每次培訓、月考核后的成績,對護士的急救操作水平進行分析,針對護士操作中的錯誤進行總結,結合護士反饋、導師反饋,培訓小組組織討論,針對問題及時調整培訓計劃。通過質量持續改進,嚴格控制培訓的方向不偏移,使培訓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1.3 評價指標
每月由急診專科護士導師進行理論和操作的月考核,每批次輪轉周期的最后一周進行人機對話理論考核、急救技能操作考核,急救綜合能力考核。理論成績≥80分為合格,操作考核成績≥85分為合格,急救綜合能力考核通過情景模擬案例考核,考查規培護士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搶救設備操作熟練程度、搶救中能否進行適宜的團隊配合及危重護理記錄書寫能力等,成績≥80分為合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取急診科的總和數據,對照組共評估32名護士的124次急救操作,干預組共評估35名護士的179次操作。對照組急救理論知識28人合格,合格率87.5%,急救技能考核27人合格,合格率84.3%,急救綜合能力25人合格,合格率78.1%;干預組急救理論知識考核35人合格,合格率100%,急救技能考核34人合格,合格率97.1%,急救綜合能力32人合格,合格率91.4%。將對照組和干預組的考核成績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兩組在以上四個指標中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通過對急診科輪轉的規培護士進行急救技能規范化培訓,將案例分析、情景模擬演練引入課堂,規范整個培訓流程,確保培訓的連續性與科學性,不僅拓展了護士的急救理論知識應用范圍,強化了護士使用各類急救儀器設備和進行各項急救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更提高了他們的團隊配合能力、應急反應能力、急救綜合素質等,而這些都是保證搶救成功的關鍵因素和重要環節[8]。
總之,對急診科輪轉的規培護士進行急救技能規范化培訓,效果明顯,培養了護士良好的急救思維和急救綜合能力,在臨床中快速、果斷地識別和應對急危情境,提高了急診護理質量和急危重癥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丁芬娟,毛雅琴,朱麗華等,急診科輪轉護士規范化路徑培訓的實踐[J].護理與康復,2015,12 (14-12):1161-1162
[2]李艷,吳君君.對新聘護士開展規范化崗前培訓的重要性[J].中國療養醫學,2013,22 (02):18 3-184.
[3]李舒霞,急診科低年資護士判斷行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實踐體會[J].中國鄉村醫藥,2014 (03).
[4]李瑛,劉明秀.首屆急診急救專科護士培訓效果的質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 (21): 275-278。
[5]劉丹,林平,薛友儒.情景模擬教學在新入職護士培訓中的應用現狀與思考[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 21 (23): 2745-2747.
[6]董立婷.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急診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8 (16):211-214.
[7]徐新新,陳艷,董正惠,急救中心護士調離原因的質性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36 (06):876-877.
[8]駱金鎧,陳靜,谷水等.北京市屬醫院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介紹[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 (0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