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芹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實驗小學,江蘇鹽城 320900)
作文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方面,關(guān)乎著學生的成績和未來的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的作文課程都較為程式化、任務化,并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沒有走入生活、接觸社會,這使學生盲目地進行寫作練習,但作文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教師更不愿意教,也不知從何教起。在實施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該重新定位小學習作教學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及時更新習作教學的理念,改革習作教學的方式方法,
著名的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真正的課堂應該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陣地。這就說明,在學生的習作過程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過分依賴背誦一些范文,模仿他人的習作來提升自己的習作水平是不可取的。單純的模仿并沒有凸顯出學生習作的主體地位,還會使學生的習作思路受限。法國雕塑家羅丹講過,生活中的美處處皆是。對于我們而言不是缺乏美,而是沒有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1]。為什么小學生的習作總是雷同率較高,因為他們?nèi)鄙賹ι畹恼J真觀察。沒有真正的觀察,學生很難把習作寫好。
觀察活動是一種有思維參與的知覺,是一種有計劃、有目標的、比較持久的過程。現(xiàn)實生活是非常豐富的,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活動,家庭里也有家庭的生活、家務等活動,社會更是無奇不有。只要學生能對周圍的人、事、物進行認真的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豐富的習作素材。我們的習作教學,不但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更要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但是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自控力不夠,為此,我們必須讓學生明確每一次觀察活動的目標,激發(fā)他們積極參與、認真觀察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欲望。
另外,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學校的情況組織學生有序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在活動中引導他們積極觀察社會生活。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在參與了各種社會活動后寫出來的習作更加形象,也更富有文采。這說明,我們應該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思維的源泉,也就是學會觀察生活,這也應驗了葉圣陶老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2]”總之,只要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他們的感受自然會增加,會更深刻,習作才能順暢、優(yōu)美。
新課標明確要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重視閱讀、習作和口語交際教學三者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要想寫好文章,學生需要進行廣泛、大量的閱讀,這對他們的習作來說非常重要。古人早就告訴我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從具體情況看,小學生的語言功底并不深厚,由于素材積累不足常常怕寫作文。所以,我們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他們進行廣泛的閱讀。
單憑課文來積累素材是不夠的,因此,要指導、引領(lǐng)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如讀名著、報紙、雜志等,以此來擴大知識面、豐富習作材料。當然,我們應當從班級中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fā),有層次、有選擇性地給學生推薦書目,特別是名作等。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隨時將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摘錄下來,還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逐步培養(yǎng)自己“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實踐表明:學生經(jīng)過大量的閱讀后,他們的語言素材得到了充實、實現(xiàn)了積累,習作水平也有了相應的提升。
多一個衡量標準,就能多一批好學生。按照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來說,每個人的智力都是不一樣的,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我們不能以同一個標準去衡量全部的學生。有些學生在習作時才思敏捷,下筆如有神;有些學生在習作時僅會使用課本中的優(yōu)美詞句;有些學生就是“咬斷筆桿”也擠不出幾個好詞甚至一段話來。
例如,筆者班級中的“小黃”同學,他每次習作時都是只寫幾十個字,但有時其中也能用上一兩句優(yōu)美的詞句,于是我就抓住他這個閃光點,在全體學生的面前表揚他,并讓他將寫的優(yōu)美的語句讀給其他同學聽。這個孩子非常激動,再次作文時,他寫得很認真,而且還主動送給我讓我?guī)退摹>瓦@樣,小黃的習作水平慢慢地得到了提升。所以,我們應該更多地注重學生的細小變化,恰當?shù)刈プr機鼓勵他們,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體驗到習作的快樂。
當然,我們可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如鼓勵學生寫日記、周記、讀后感等。在班級里開展習作交流會,讓學生談感受等,使每個學生都能說說體會到習作的快樂,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是文章,從而逐步讓他們寫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寫出生活氣息和真情實感來。

不管是王安石的改“過”為“綠”,還是韓愈和賈島的反復“推”“敲”,都說明了習作一定要認真,不能有一絲馬虎,否則就寫不出優(yōu)秀的作品來。所以,在進行習作教學時,教師應做好對學生習作的批改和點評,學生在習作中引用的一個成語、一句名句,只要引用得合理,就該給他們?nèi)Ξ嬈饋恚唵螌懮显u語,在評講中給予表揚。
另外,我們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改的習慣。比如,我們可以把班級學生分組,讓他們在小組內(nèi)相互批改,這些都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習作能力、批改能力與合作能力的發(fā)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天才出于勤奮。好的作文是靠人寫出來的,單純依靠課堂的作文訓練是很難達到這個效果的。所以,必須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筆的良好習慣。
一是有效地指導學生堅持寫好日記,這是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筆的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讓學生寫日記,就是讓他們把自己平時在校內(nèi)外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及時記錄下來,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學習體驗表達出來,久而久之,一定能促進他們習作能力的提高。
二是堅持讓學生進行隨文練筆,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筆的好機會、好途徑。具體有這幾種方式:①在課文解讀中,當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時可以即刻練筆;②當學習到文質(zhì)兼美的段落時,我們可以給學生設(shè)計練筆活動;③讓學生進行仿寫活動,通過模仿范文的訓練將其轉(zhuǎn)化成自己的習作技能;④寫美文賞析。
習作是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教給學生寫好作文的方法,還要指導他們積累素材以及寫好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勤動筆、多思考的習慣,有效地促進他們習作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