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燕 劉志華 崔應麟
(河南省中醫院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約占各類腦卒中的80%〔1〕。“治療時間窗”的控制是AIS治療的重要前提,但能在“治療時間窗”內入院給予靜脈溶栓和抗血小板治療的條件較難達到,因而患者入院治療時多伴部分腦組織不可逆性壞死〔2〕。文獻報道〔3〕,高壓氧治療AIS的療效顯著,通過吸入高濃度氧氣能有效恢復神經功能損傷。另有文獻報道〔4〕,AIS患者延續康復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恢復患者的肌力和神經功能,預后良好。本文擬探討延續綜合康復訓練與高壓氧療聯合應用于AIS患者的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省中醫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AIS患者106例,納入標準〔5〕:①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指南2015》中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②通過顱腦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手段檢查確定無腦出血及腦梗死;③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到入院救治時間在24 h以內;④缺血性腦卒中首次發病者;⑤符合高壓氧療的適應證;⑥診治依從性良好,能自主配合延期康復訓練;⑦知情同意。排除標準〔6〕:①有腦出血或缺血時間短暫者;②合并嚴重免疫系統、循環系統疾病或惡性腫瘤者;③伴有肺結核、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等傳染性疾病者;④有凝血障礙而不適合進行手術修復者;⑤不配合治療者。按照患者的治療類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兩組性別、年齡、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評分及發病至就診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抗血小板聚集采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療,神經保護采用尼莫地平靜脈滴注治療,斑塊穩定采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療,腦部微循環改善采用馬來酸桂哌齊特靜脈滴注,并嚴格控制患者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發病因素。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高壓純氧吸入治療:先由常壓升至0.1 MPa,吸氧20 min后持續吸入0.20~0.25 MPa高壓氧1 h,中途間歇吸空氣10 min;而后減壓出艙,減壓時間20 min。每日最多吸氧1次,5次/w,2 w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療程結束后給予常規電話隨訪。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延續綜合康復訓練治療:針對患者病情組成綜合康復小組,小組由康復理療師、醫生及護士組成,每周進行1~2次家庭訪視并開展延續綜和康復訓練,療程2個月。康復人員對患者四肢及其關節進行活動,以促進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恢復;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吞咽肌群訓練;醫生根據患者的恢復狀況為其制定個體化的生活能力訓練,并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和飲食習慣制定食譜,均衡飲食;工作人員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對其心理疑問給予解答,實施相應的心理疏導,緩解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予中醫特色護理措施配合康復治療。
1.3觀察指標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前后Lovett肌力分級、神經功能損傷評分量表(NIHSS)評分及Fug1-Meyer運動功能評分(FMA);兩組治療后死亡、復發率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
1.4療效標準 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采用NIHSS評價,運動功能情況采用FMA評價,肌力分級采用Lovett分級法對患者肌力進行分級。無可測知的肌肉收縮評價為0級;有輕微收縮,但不能引起關節運動評價為1級;在減重狀態下能作關節全范圍運動評價為2級;能抗重力作關節全范圍運動,但不能抗阻力評價為3級;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運動評價為4級;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運動評價為5級。治療效果分為痊愈:患者就診前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恢復正常,NIHSS評分減少程度≥90%;顯效:患者就診前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顯著改善,NIHSS評分減少≥46%且<90%;有效:患者就診前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輕微改善,NIHSS評分減少≥18%且<46%;無效:患者就診前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改變或加重,NIHSS評分減少≤17%。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軟件進行χ2、t檢驗。
2.1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45%,痊愈16例,顯效21例,有效12例,無效4例)明顯高于對照組(77.36%,痊愈11例,顯效19例,有效11例,無效12例;χ2=4.71,P=0.03)。
2.2兩組治療前后Lovett肌力分級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肌力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均顯著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Lovett肌力分級比較〔n(%),n=53〕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2.3兩組NIHSS評分及FMA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及FM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FMA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0)。見表3。
2.4兩組預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復發率〔2例(3.77%)、死亡率(0例)〕明顯低于對照組〔9例(16.98%)、4例(7.55%),χ2=4.97,4.16;P=0.03,0.04〕,mRS評分〔(2.45±0.9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2.01±0.85)分;t=2.50,P=0.01〕。

表3 兩組NIHSS評分及FMA比較分,n=53)
目前,我國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患者血管內皮損傷及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等均可導致血栓形成,進而導致患者腦部動脈狹窄,重者可直接導致動脈閉塞〔7〕。狹窄或閉塞后的血管無法滿足相應組織的正常供血供氧,加之腦部組織對缺氧條件的耐受力較差,進而導致神經元不可逆性損傷,患者出現肌力下降等神經功能缺失或缺陷。有文獻報道〔8〕,常規溶栓和抗血小板凝集治療AIS的療效顯著,但對于患者缺血組織的恢復效果仍不夠理想,高壓氧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手段能有效提高患者缺血組織細胞功能的恢復。研究表明〔9〕,高壓氧療法能有效提高患者血液氧含量,糾正缺血組織的缺氧狀態,具有多重神經保護功能。高壓氧療法通過促進氧氣更快速地通過血-腦脊液屏障,有利于恢復患者腦部組織細胞的代謝,進而影響患者的神經功能;且高壓氧療法能夠使患者缺血組織的邊緣組織活力得以保護,改善其供氧狀況,降低了“半暗帶”線粒體功能障礙,進而減少了患者缺血組織發生炎癥級聯反應。
有文獻報道〔10〕,康復作為疾病治療的最后階段,對患者的預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AIS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存在結構和功能上的重新組合,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康復性訓練有助于缺血組織及其邊緣組織細胞的重組,建立側支循環并促進部分未完全損傷的神經元細胞修復或再生,進而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的重塑。對患者出院后延續綜合康復訓練治療過程中,康復人員通過引導肢體活動能有效預防患者肌肉的萎縮,促進相應的腦皮質區血流量增加;醫生和護士通過飲食均衡、健康教育、言語訓練及心理護理等能夠促進患者的恢復并且能幫助患者及其親屬建立信心,預防了心理疾病的產生〔11〕。目前,對于神經系統功能的觀察主要借助多種量表進行評估,Lovett肌力分級的變化能動態觀察患者肌力的恢復情況;NIHSS是最常見的神經功能缺損評估量表,具有較高的可信度;FMA量表是評定患者四肢運動功能最常用的量表,能有效地顯示患者卒中后四肢的功能狀況;對于有功能殘障的患者殘障程度的評估可采用mRS量表,能有效反映患者治療對功能殘障的影響;通過量表的評估能有效地反饋治療的效果〔12〕。本研究結果顯示,延續綜合康復訓練聯合高壓氧治療AIS的臨床療效更顯著,患者治療后肌力恢復更好,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的緩解效果更好,且經過治療后患者的復發和死亡率大大減少,殘障程度也顯著。
1張 瑜,張文靜,孟智堅.針刺配合高壓氧療法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6;22(19):61-3.
2Hafez N,Hamdy M,Yassin O,etal.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chronic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J〕.J Neurolog Sci,2015;357(4):e380-1.
3王 磊,譚 瑩,朱昱亭,等.高壓氧聯合腦循環電刺激治療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療效觀察〔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5;22(4):271-5.
4董桂英.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以及對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血管生成素Ⅱ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14):52-7.
5Chatzikonstantinou A,Ebert AD,Wolf ME.The impact of body mass index on the thrombolytic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2016;42(3-4):240-6.
6Tziomalos K,Giampatzis V,Bouziana SD,etal.Treatment with clopidogrel prior to acute non-cardioembolic ischemic stroke attenuates stroke severity〔J〕.Cerebrovasc Dise,2016;41(5-6):226-32.
7馮錫洪,鄧素榮,王 丹,等.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纖維蛋白原含量的影響及療效觀察〔J〕.臨床內科雜志,2016;33(3):195-7.
8Dusenbury W,Alexandrov A,Taylor S.Abstract NS8:improv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 improv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ment rates:improv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ment rates:can a non-traditional stroke response team measure up〔J〕?Stroke,2015;46(suppl1):8.
9桂 韋,錢臘燕,馬 龍.高壓氧聯合雙重抗血小板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7):1085-7.
10Brandt J,Lauer HC,Peter T,etal.Digital process for an implant-supported fixed dental prosthesis:A clinical report〔J〕.J Prosth Dentis,2015;114(4):469.
11Grigoryan M,Haussen DC,Hassan AE,etal.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due to tandem occlusions:large multicenter series and systematic review〔J〕.Cerebrovasc Dis,2016;41(5-6):306.
12Jung S,Stapf C,Arnold M.Stroke unit management and revascularisa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Eur Neurol,2015;73(1-2):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