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昕 趙鶴亮
(華北理工大學心理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的比重占總人口的15%以上〔1~3〕。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主要表現在對日期、時間的健忘,對近期或長期事情的無選擇性遺忘,進一步發展可成為阿爾茨海默病〔4~7〕。目前相關文獻對中老年人抑郁狀態的實證研究較多,而關于抑郁狀態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較少,部分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日常活動能力對認知功能的影響〔8~12〕。本文擬探討中國社區中老年人抑郁情緒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社區45歲及以上中老年人12 604人,男6 032人,年齡60~87平均(68.37±6.82)歲,女6 572人,年齡60~89平均(69.34±9.35)歲。文盲3 502人(27.78%),小學7 718人(61.23%),初中及高中894人(7.09%),中專及以上490人(3.89%);已婚10 953人(86.90%),單身1 651人(13.10%)。
1.2調查工具 (1)調查對象一般人口學資料:主要包括年齡、性別、戶口、文化程度、婚姻情況;(2)健康行為因素:主要包括有無吸煙、飲酒史、患慢性病種數、睡眠時間、運動狀況;(3)抑郁狀態問卷,研究采用流調用抑郁自評量表(CESD)-10〔13~15〕評定社區老年人的抑郁狀態,量表共10個條目,得分越高代表抑郁狀態越明顯;(4)認知功能狀況調查問卷〔5〕:調查應用“認知狀態的電話訪問”評定社區中老年人認知功能,主要包括心理狀態分數、短時回憶能力、延時回憶能力3個維度,得分越高表明認知功能狀態越好。
1.3質量控制 相關調查人員均經過統一培訓,采用計算機軟件現場一對一調查,錄入數據經過邏輯較錯,保證數據的完整與準確性。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tata12.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雙連續變量的相關分析,影響因素采用線性分層次回歸分析。
2.1不同特征社區中老年人抑郁情緒比較 抑郁情緒問卷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732,分半信度系數為0.631,結構效度為0.547,信效度良好。不同年齡段、性別〔男:(7.36±5.76)分,女:(9.30±6.52)分〕、文化程度、婚姻狀態、戶口中老年人群CESD-10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不同人口學特征社區中老年人認知功能狀態比較 認知功能狀態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715,分半信度系數為0.624,結構效度為0.526,信效度良好。男女性中老年人群體中,不同年齡段、文化程度、婚姻狀態、戶口中老年人群心理狀態分數、短時回憶能力得分、延時回憶能力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社區中老年人CESD-10、認知功能狀態各維度得分比較分)
2.3中國社區中老年人抑郁情緒與認知功能相關性 雙變量相關分析結果表明,男女中老年人群體中抑郁情緒與心理狀態分數、短時回憶能力、延時回憶能力均呈負相關(r=-0.143、-0.139、-0.145,-0.184、-0.138、-0.139,P<0.01)。
2.4中國社區中老年人認知功能分層次回歸分析 認知功能總分為因變量;自變量:第一層為社會人口學特征:年齡、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學,3=初中及高中,4=中專及以上)、婚姻狀況(1=結婚,2=單身);第二層為健康行為方式:規律活動(1=無,2=有)、吸煙(1=未吸,2=曾經吸,3=現在吸)、飲酒(1=1個月1次以上,2=每月低于1次,3=不飲酒);第三層為慢性病種數;第四層為抑郁情緒。分層多元回歸顯示:男、女中老年群體中影響認知功能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學特征、健康行為因素、認知功能,貢獻率分別為14.1%、7.1%、1.7%和26.8%、3.4%、0.9%。見表2,表3。

表2 社區中老年人社會人口學特征的認知功能分層回歸模型

表3 社區中老年人健康行為因素、認知功能的分層回歸模型
認知功能狀態是反映中老年人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隨著老齡化的加重,認知功能障礙逐漸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研究相對較為單一,多集中在人口學特征、健康行為相關因素等單獨對認知方面的影響,缺乏系統性。本研究綜合考慮了各方面因素,系統的探討了相關因素對中老人認知功能的影響,特別是抑郁情緒狀態對其的影響,可為健康干預、健康指導提供依據。本研究結果與大部分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6~19〕。本研究還說明人口學特征在抑郁與認知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抑郁情緒與認知功能呈負相關,即抑郁情緒越嚴重認知功能越差,與鄭佳映等〔20〕、Vinkers等〔21〕的研究結論均一致。
分層回歸顯示:(1)人口學特征對認知功能的影響非常巨大,男性中貢獻了總變異的14.1%,女性中貢獻了總變異的26.8%;無論是男性人群還是女性群體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態、戶口作用均顯著。(2)健康行為因素對認知功能的貢獻方面,男性中貢獻了總變異的7.1%,女性中貢獻了總變異的3.4%;男性群體中規律活動與吸煙作用均顯著,而女性群體中規律活動與餐數作用均顯著。(3)慢性病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兩類群體均不顯著,這可能與人群本身的特質有關,具體還需要進一步探討。(4)抑郁情緒對認知功能的總變異方面,男性中貢獻了總變異的1.7%,女性中貢獻了總變異的0.9%,在今后對認知功能障礙的干預中,應該據此結果有所側重。
1武麗娟.老年人高血壓及糖尿病社區健康管理與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15):143-4.
2于洪軍,仇 軍.老齡化的挑戰與應對——老年人體力活動專題研究述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8):55-60,121.
3李宗華,高功敬.積極老齡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實證研究〔J〕.學習與實踐,2009;(12):114-21.
4陶媛媛,孫 蓉,宋魯平.認知功能障礙評價及康復治療進展〔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7;17(5):320-7.
5張兆巖,孔素梅,仵 芳,等.阿爾茨海默病和輕度認知障礙注意功能研究〔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7;19(2):129-31.
6劉 晉,趙敬堃,段淑榮,等.輕度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11):2170-3,2193.
7汪 凱,張達人.腦的老齡化和認知功能減退與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識別〔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7;40(10):649-51.
8楊 云,陳長香.日常生活能力與老人院老年人認知障礙的相關性〔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3):383-4.
9張靜宇,常 艷,胡廣云,等.日常生活能力與老年人認知功能的相關性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7):1642.
10李淑杏,陳長香,劉瑞華,等.日常生活能力對社區老年女性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3):492-3.
11張 瑩,陳長香,李 丹,等.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34):3130-1.
12孫曉芹,陳長香.日常生活能力與老年人認知功能相關性調查〔J〕.護理研究,2008;22(28):2563.
13Salazar-Pousada D,Monterrosa-Castro A,Ojeda E,etal.Evaluation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mid-aged women:report of a multicenter South American study〔J〕.Menopause,2017;24(11):1282-8.
14Shivappa N,Schoenaker DA,Hebert JR,etal.Association between inflamm-atory potential of diet and risk of depression in middle-aged women:the Australian Longitudinal Study on Women′s Health〔J〕.Br J Nutr,2016;116(6):1077-86.
15Brown WJ,Ford JH,Burton NW,etal.Prospective study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middle-aged women〔J〕.Am J Prev Med,2005;29(4):265-72.
16謝 姣,高艷斌.社區老年人認知功能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4):3759-61.
17王 萍,李樹茁.中國農村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影響因素分析〔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7;28(17):1621-3.
18李志武,黃悅勤,柳玉芝.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認知功能及影響因素調查〔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7;28(16):1518-22.
19任艷峰,曲成毅,苗茂華.老年人認知功能影響因素的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6):3088-9,3091.
20鄭佳映,陳雪萍.抑郁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對社區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7;31(3):285-8.
21Vinkers DJ,Gussekloo J,Stek ML,etal.老年人抑郁和認知障礙的暫時聯系:前瞻性人群研究〔J〕.世界核心醫學期刊文摘·神經病學分冊,200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