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斌 張延新
(新鄉市中心醫院心胸外科,河南 新鄉 453699)
乳腺癌的轉移和復發對患者預后影響較大〔1〕。研究顯示,結腸癌轉移相關基因(MACC)1與結腸癌、肝癌等惡性腫瘤的轉移和復發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其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報道較少〔2〕。而c-met主要編碼肝細胞生長因子酪氨酸激酶受體蛋白,與癌細胞增殖、浸潤及血管生成等相關。目前對于乳腺癌c-met蛋白的表達已有研究〔3〕,但其與MACC1蛋白的關系尚不明確。本研究探討MACC1及c-met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1.1標本來源 選擇新鄉市中心醫院心胸外科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行乳腺癌手術并經病理證實乳腺癌的石蠟標本82例,年齡23~84〔平均(42.3±4.2)〕歲;浸潤性(包括導管癌和特殊類型癌)53例,非浸潤性癌(包括導管內癌和小葉原位癌)29例;組織學分級:Ⅰ級21例,Ⅱ級35例,Ⅲ級26例;TNM分期:Ⅰ期23例,Ⅱ期29例,Ⅲ期30例。所有患者術前未接受放療、免疫治療或化療,全部患者獲得隨訪。30例乳腺癌術后標本的邊緣,經病理確診為正常乳腺組織。
1.2試劑 兔抗人MACC1多克隆抗體(美國Sigma公司);兔抗人c-met 多克隆抗體(美國Dako公司);二氨基聯苯胺(DAB)顯色試劑盒、SP免疫組化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免疫組化染色 采用S-P免疫組化染色法檢測。切片進行常規脫蠟,3%H2O2處理5 min,微波進行抗原修復。一抗、二抗、三抗依次加入,DAB進行顯色,采用蘇木素復染。磷酸鹽緩沖液(PBS)代替一抗制作陰性對照切片,采用已知陽性癌組織石蠟標本切片作為陽性對照。試驗過程嚴格按照SP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4結果判定 MACC1和c-met染色位于細胞膜和細胞質,染色為棕黃色或棕褐色為陽性細胞。兩位病理科醫師采用雙盲法獨立讀片,選取10個400倍視野,按照染色強度和陽性細胞所占的比例作為綜合判斷標準。染色強度:無著色0分,淺黃色1分,棕黃色2分,棕褐色3分。陽性細胞百分比:陰性0分,陽性細胞<25%計1分,25%~50%計2分,51%~75%計3分,>75%計4分;兩項指標積分相乘,乘積>3分為陽性。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采用Log Rank test檢驗分析隨訪數據。
2.1MACC1和c-met蛋白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 見圖1。MACC1在正常乳腺和乳腺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分別為26.7%(8/30)和76.8%(63/82),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08,P<0.01)。c-met在正常乳腺和乳腺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10.0%(3/30)和70.7%(58/82),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207,P<0.01)。

圖1 MACC1及c-met蛋白在乳腺癌組織表達(DAB,×200)
2.2MACC1及c-met蛋白在乳腺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MACC1及c-met蛋白陽性表達與年齡、月經、腫瘤大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與組織學分級、臨床分期、淋巴結轉移及浸潤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ACC1及c-met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陽性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n(%)〕
2.3MACC1與c-met蛋白在乳腺癌中陽性表達的相關性 MACC1陽性表達的組織中乳腺癌c-met陽性表達率〔82.5%(52/63)〕明顯高于MACC1陰性表達乳腺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31.5%(6/19),χ2=52.514,P<0.01〕,相關性分析顯示,MACC1與c-met的陽性表達明顯正相關(r=0.834,P<0.01)。
MACC1主要位于人類7號染色體7p21.1上,與結腸癌、乳腺癌、胃癌、宮頸癌等發生、進展和轉移關系密切,但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報道較少〔4〕。本研究表明,隨著乳腺癌的進展,組織分化程度越低,臨床分期越晚,浸潤程度越高且發生淋巴結轉移,MACC1蛋白陽性率相應越高,提示MACC1的表達與乳腺癌進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文獻顯示,MACC1蛋白高表達的腫瘤患者一般生存時間較短,預后較差,因此可以把MACC1的蛋白表達作為臨床診斷、預測及療效監測腫瘤標志物〔5,6〕。
c-met位于人染色體7q21-q31上,是原癌基因編碼的肝細胞生長因子(HCG)的受體,為受體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員,與部分癌基因產物和調節蛋白密切相關,參與細胞相關信號傳導,調控細胞骨架重排,與細胞增殖、分化和運動存在一定的聯系〔7〕。本研究顯示c-met蛋白在乳腺癌組織中的陽性率明顯高于乳腺正常組織,其陽性表達與患者年齡、月經及腫瘤大小無相關性,與組織分化程度、浸潤程度、淋巴結轉移及臨床分期密切相關,此結果與相關研究基本一致〔8〕,這也提示乳腺癌的發生和進展與c-met原癌基因的激活相關,可以把c-met的蛋白表達作為乳腺癌的輔助診斷,并判斷患者預后。
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包含了多因素、多階段的過程,并由多種因素彼此作用,嚴重者出現惡性轉化。本研究提示MACC1基因可能通過c-met途徑促進腫瘤細胞侵襲和轉移。
1胡一迪,胡孝渠,李 權,等.Survivin,caspase-8在人體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變和乳腺癌中的表達程度分析〔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40(1):100-2.
2賀志云,白志剛,張忠濤,等.腫瘤轉移的一個靶向治療位點MACC1〔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4;41(5):338-41.
3王婧男,張 楠,趙建強,等.乳腺癌中HGF及其受體c-met的表達與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轉移的關系〔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48(3):90-3.
4Juneja M,Ilm K,Schlag PM,etal.Promoter identif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the metastasis gene MACC1 in colorectal cancer 〔J〕.Mol Oncol,2013;7(5):929-43.
5Huang Y,Zhang H,Cai J,etal.Overexpression of MACC1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human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J〕.Cell Biosci,2013;3(1):16.
6蔣國燕,李 瑾,施 露,等.RNAi沉默MACC1基因表達抑制乳腺癌MCF-7細胞增殖和遷移〔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13;35(8):1928-31.
7Ma J,Ma J,Meng Q,etal.Prognostic value and clinical pathology of MACC-1 and c-MET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rcinoma 〔J〕.Pathol Oncol Res,2013;19(4):821-32.
8李 冰,呂亞莉,劉 琳,等.乳腺癌c-Met 蛋白的表達及臨床病理意義〔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