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殷望 曲環汝 戴薇薇 曹左媛 蘇 勵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200032)
干燥綜合征(Sjogren's disease,SS)是一種常累及外分泌腺的全身性炎癥性疾病[1]。間質性肺炎(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作為SS臨床較常見并且影響預后的并發癥,已越來越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2]。目前中醫關于干燥綜合征合并間質性肺炎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擬對SS合并ILD患者的中醫證型分布進行分析,并探討實驗室指標在SS合并ILD患者中對于證型分布的提示作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本研究病例均來源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風濕科專科病房住院的病史資料完整的干燥綜合征合并間質性肺炎患者,選擇符合2002年制定的干燥綜合征的國際分類(診斷)[3],結合臨床癥狀、影像學、肺功能、病理綜合診斷符合間質性肺炎的患者[4],共41例。男4例,女37例;年齡38~81歲,平均年齡(57.7±11.7)歲;病程1~25年,平均病程(9.32±7.26)年。
2.1 觀察內容
2.1.1 中醫辨證分型 參考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中醫虛證辨證參考標準》[6],并結合臨床經驗及干燥綜合征合并間質性肺炎臨床特點將患者分為以下5種證型:
痰熱壅肺證:咳嗽,痰多色黃質稠,或白黏稠厚,或咳血痰,或咳吐不爽,胸脅脹滿,咳引胸痛,或伴發熱,氣粗息涌,喉中痰鳴,伴口干欲飲,溲黃便干。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
氣陰兩虛證:咳喘氣短,聲音低怯,活動耐力下降,稍動即喘,心悸胸悶,自汗盜汗,口燥咽干,或嗆咳,痰少質黏,或咳吐涎沫,或咳嗽,痰中夾血,面色?白,形體消瘦,精神萎靡,乏力懶言。舌淡紅或有齒痕,苔薄,脈沉細或細數。
肝腎不足證:胸悶氣短,活動耐力尚可,無明顯氣促,偶爾咳痰,乏力,視物昏花,筋脈拘急,麻木,爪甲不榮,腰膝酸軟,偶見下肢水腫,齒搖發落,咽干口燥,五心煩熱,潮熱汗出,或夜間盜汗,虛煩不寐,尿黃便干,夜尿增多。舌紅少苔,脈沉弦細。
肺脾氣虛證:胸悶氣短,咳喘日久,痰清晰量多色白,多汗,易于外感,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聲低懶言,倦怠乏力,面色白,甚則面浮足腫。舌淡或有齒痕,苔白,脈細弱。
陰虛肺燥證:胸悶氣短,干咳,痰少而稠,或咯痰帶血,聲音嘶啞,神疲消瘦,皮毛干枯,口干眼干,鼻干齒燥。舌紅無苔或干裂或苔黃少津,脈細數。
2.1.2 觀察指標 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補體(C3,C4)及類風濕因子(RF)等。
2.2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中正態分布數據以(±s)進行統計描述,非正態分布數據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Q)]進行統計描述;滿足正態分布及方差齊性,組間比較可采用方差分析;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1 SS合并ILD患者中醫證型分布情況 41例SS合并ILD患者中醫證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為:氣陰兩虛18例(43.9%),肝腎不足10例(24.4%),陰虛肺燥4例(9.8%),肺脾氣虛6例(14.6%),痰熱壅肺3例(7.3%),其中氣陰兩虛證與肝腎不足證為分布比例最高的證型,而痰熱壅肺證則為比例最低的證型。
3.2 SS合并ILD患者中醫證型與實驗室指標的關系 結果見表1。各證型間IgA、IgM、RF、C3、C4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痰熱壅肺證患者CRP、ESR水平明顯高于其余證型(P<0.05),氣陰兩虛證患者IgG水平明顯高于肺脾氣虛證(P<0.05)。
表1 各中醫證型SS合并ILD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s/M(Q)]

表1 各中醫證型SS合并ILD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s/M(Q)]
注:*與其他證型比較,P<0.05;#與肺脾氣虛證型比較,P<0.05。
組別CRP(mg/L)ESR(mm/h)RF(IU/mL)C3(g/L)C4(g/L)IgA(g/L)IgM(g/L)IgG(g/L)氣陰兩虛1.54±1.3840.7±22.617.40(86.6)0.95±0.190.18±0.053.11±1.221.13±0.7020.98±7.21#肝腎不足1.60±1.1542.8±35.89.75(113)0.95±0.360.19±0.062.83±0.890.93±0.5717.49±6.98陰虛肺燥1.60±1.1541.3±29.225.05(78.5)1.73±0.860.25±0.053.33±1.990.90±0.2117.80±8.18肺脾氣虛1.69±1.9735.5±24.948.08(110)1.11±0.130.25±0.072.97±1.240.58±0.3314.18±6.65痰熱壅肺58.22±58.09*76.0±36.9*14.83(16.1)1.19±0.130.23±0.084.28±2.451.44±0.9719.63±0.58
干燥綜合征是一種全身多系統累及的自身炎癥性疾病,肺部受累的發生率約為9%~75%[1]。有研究顯示,17%~37.5%的SS患者在肺功能檢測中可發現存在一氧化碳彌散量的減退,臨床上并發嚴重ILD的情況相對較少[1-2]。本研究納入41例病例中,間質性肺病主要影像學表現以肺大泡或毛玻璃影為主,且改變均集中在兩下肺,肺功能檢測以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和彌散功能減退為主,與文獻報道相符。在大多數情況下,SS合并ILD較為隱匿,多呈現輕度和緩慢自限性發展過程,故而尚未引起臨床醫生足夠重視,一旦出現相關體征,常提示肺部病變較為嚴重,相關研究也發現,SS合并ILD患者發生感染的風險[2],提示我們在臨床工作中應重視篩查SS合并ILD的患者,早期診斷和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后。
目前臨床上各醫家對于SS中醫證型的論述很多,諸如姚重華等[7]將SS的辨證歸納為四個基本證型,即氣陰兩虛、外感燥毒、濕熱內蘊和瘀血阻滯;李貴安等[8]則將本病分為燥氣傷肺型、脾胃陰虛型、肝腎陰虛型與氣陰兩虛型四型;葉一萍等[9]將本病分五型,分別是陰虛火旺型、氣滯血瘀型、濕熱郁遏型、氣陰兩虛型與陽虛寒凝型。可見臨床各醫家對于SS的辨證分型均有各自見解,但均包含氣陰兩虛的分型。馬武開等[10]對干燥綜合征中醫證候分類臨床文獻研究歸納總結發現SS的證候分布特點以陰虛和陰虛夾實為主,陰虛是主要證候類型。結合文獻及從SS合并ILD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表現可總結發現患者病因多為燥痹日久,燥邪內舍于肺,肺燥傷津,肺絡失于濡養,發為肺痹;或情志所傷,郁而化火,損傷肝腎;或因脾為肺之母,肺虛子盜母氣則脾亦虛,脾虛不能化水谷精微,難以上輸養肺,則肺亦虛,故肺脾氣虛;或外感熱邪,邪熱郁肺,蒸液成痰,痰熱壅滯郁肺。以上諸因導致痹阻肺絡,肺氣不宣,而發為本病。雖然臨床對于SS證型方面研究很多,但是對于SS合并ILD的證型分布研究尚有欠缺。本研究納入的41例SS合并ILD患者的證型以氣陰兩虛為主,與SS患者證型分布類似,主要由于燥邪傷及氣陰。但由于SS合并ILD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等肺系癥狀,如出現感染后常伴有發熱咳黃膿痰等癥狀,故可有痰熱壅肺為標,陰虛為本的證型表現,或患者因久病咳喘,耗傷肺氣,子病及母,影響脾氣,或飲食不節,脾胃受損,上不生金,累及于肺所致肺脾兩虛,或患者久病出現肺陰耗損,而出現胸悶氣短、干咳、痰少而稠或咯痰帶血、聲音嘶啞、神疲消瘦、皮毛干枯等陰虛肺燥的癥狀,故此類證型可多見于SS合并ILD患者,與SS患者略有不同。本研究中發現SS合并ILD患者中痰熱壅肺證患者CRP水平明顯高于其余證型,提示痰熱壅肺證患者可能處于間質性肺炎急性加重期,治療上可予以清熱化痰止咳為主。此外不同證型間IgG表達水平存在差異,提示其可作為SS合并ILD患者的辨證依據。由于本次研究納入樣本量有限,今后仍可通過納入更多SS合并ILD患者擴大研究范圍,獲取更有借鑒意義的結果。
[1] HANSEN A,LIPSKY P E,D?RNER T.New concepts in t he pathogenesis of Sj?gren syndrome:many questions,fewer answers[J].Curr Opin Rheumatol,2003,15(5):563.
[2] NANNINI C,JEBAKUMAR A J,CROWSON C S,et al.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1976-2005 and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J].BMJ Open,2013,3(11):e003569.
[3] 董怡.論2002年干燥綜合征分類(診斷)標準[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3,7(1):1.
[4] 林莉,張光峰,張曉,等.結締組織病肺間質病變的臨床、影像和病理診斷[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雜志,2009,3(4):272.
[5]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42.
[6] 沈自尹.中醫虛證辨證參考標準[J].中西醫結合雜志,1983(2):117.
[7] 姚重華,蘇勵,田雨,等.干燥綜合征辨治新悟[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0,44(4):54.
[8] 李貴安,陳愛林,王素芝.中醫辨證分型治療干燥綜合征56例[J].陜西中醫,2007,28(2):168.
[9] 葉一萍.試述干燥綜合征的分型辨治[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8):572.
[10] 馬武開,唐芳,王瑩,等.干燥綜合征中醫證候分類臨床文獻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8(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