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鵬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241)
地鐵線路方案比選是地鐵工程設計中的一個重要過程,選擇結果對地鐵建設的可實施性、線路功能的可實現性有很大影響。方案比選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來進行。本文以天津地鐵?7?號線一期工程為例,介紹?7?號線線路方案比選的過程,為其他線路提供參考。
天津地鐵?7?號線是中心城區南北向的骨干線路,一期工程南起西青區賽達八支路站,北至河北區榆關道站,線路全長?26.47??km,共設?21?座車站,其中有?11?座換乘站,覆蓋中心城區中山路、老城廂、鼓樓、八里臺、衛津南路等大型客流集散點,并串聯大寺組團、北部新城等新城區,與多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形成換乘,在城市軌道交通線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圖?1?所示。

圖1 天津地鐵 7號線一期工程線路走向示意圖
線路主要沿友誼南路延長線、衛津南路、衛津路、南門外大街、城廂中路、中山路、律緯路、南口路敷設。友誼南路延長線為西青區范圍,處于外環路以外,沿線兩側有一定體量的住宅和商業區,但尚未開發成熟,還有大量的空地可供開發。兩側用地規劃可結合地鐵車站設置進行綜合研究,互相優化配置。外環以內,線路兩側基本已經建成,道路兩側房屋密集,衛津路、南門外大街及中山路都是非常繁華的區域,上下班高峰期間道路擁堵情況十分嚴重。
(1)線路走向應滿足《天津市中心區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要求。
(2)選線設站既要考慮服務交通客流,又要考慮以本線建設促進沿線的經濟發展,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3)線路布線結合天津市綜合交通規劃的要求,充分考慮與公交站點、公交樞紐的接駁,與其他規劃中的城市軌道交通線換乘。
(4)線路盡量避開規劃及既有的建筑物、構筑物,沿規劃道路紅線敷設。
(5)車站應設置在主要客流集散點、主要道路交叉口及交通樞紐附近,并盡量與周邊規劃相結合。
如圖?2?所示,線路起點站至外環線以南片區規劃為居住、工業、商業用地,現狀為居住小區、村落、廠礦及綠地。結合規劃及現狀,對起點站至幸福道站段線進行以下?2?個方案的比較。
方案?1?起點站設在賽達大道北側的賽達八支路,線路沿賽達大道、興華五支路向北敷設。方案?2?起點站設在蘆北路北側,線路沿微七路向北敷設,在王村金祥園別墅區東側設鑫源道站。方案?1?客流服務水平高,與規劃地塊結合好,但正線及出入段線均較長。方案?2?正線線路長度短,出入段線較短且不切割規劃地塊,但周邊現狀及規劃以工業用地為主,客流輻射功能較差,如表1?所示。
綜上,方案?1?客流服務水平及與規劃地塊結合較好且拆遷少、工程實施難度低。

圖2 起點至幸福道站方案比選示意圖

表1 與沿線規劃結合方案綜合比較表
7?號線一期在麗江道站與?10?號線換乘,在腫瘤醫院站與?5?號線、6?號線換乘。麗江道站—腫瘤醫院站區間受中石油立交橋、橋兩側居民樓、辦公樓以及河道等制約,線路設計難度大。
線路出麗江道站后,下穿地鐵?10?號線、麗江道地道,沿衛津南路東側向北敷設,從中石油橋?1?的匝道橋樁基中間穿過,下穿污水河及李港線鐵路,再下穿五環花園?2?棟?7?層居民樓,之后從中石油橋?2?主橋東側穿越,再穿越中石油橋?2?的匝道橋及黑牛城道方向主橋繼續向北,從體育學院西側穿過,再轉至衛津南路到腫瘤醫院站,如圖?3所示。

圖3 左右線平行方案平面示意圖
線路出麗江道站后,線路左右線逐漸過渡為上下重疊方式向北敷設,從五環花園和中石油橋主橋中間穿越,再穿越中石油橋?2?的匝道橋及黑牛城道方向主橋繼續向北,線路左右線逐漸由上下重疊過渡為平行方式向北前進,再轉至衛津南路路中到腫瘤醫院站,如圖?4?所示。

圖4 左右線上下重疊方案平面示意圖
方案?1?左右線分別于衛津南路上的高架橋東側平行敷設,施工難度和工程風險較小。右線下穿五環花園的?2?棟?7?層居民樓,對住宅樓影響較大。方案?2左右線線路重疊后距離高架橋東側五環花園小區住宅樓最小凈距約?15??m,對該居民樓影響較小,但區間聯絡通道設置困難。方案對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區間隧道方案綜合比較表
綜上,方案?1?下穿五環花園?2?棟?7?層樓房,可通過加深區間埋深或采取減振措施降低對房屋的影響。方案?2?采取重疊線路左右線的方式,避免下穿樓房,但是區間聯絡通道設置困難,對災害情況下人流疏散有較大影響。相比較而言,方案?1?較優。
7?號線一期在八里臺站與?11?號線交叉,該站沿衛津南路布設,周邊受控因素有八里臺立交橋、南開大學東村、和平藝術中學、津河和衛津河,現場情況十分復雜。針對八里臺站?7?號線與?11號?線的換乘情況,研究以下比較方案。
出天塔站后,線路向北下穿地鐵?3?號線,然后偏至衛津南路西側,下穿衛津河、八里臺立交匝道橋,上跨11?號線,在衛津南路西側和南開大學東村之間設八里臺站與?11?號線換乘,如圖?5?所示。
出天塔站后,線路向北下穿地鐵?3?號線,然后偏至衛津南路東側,下穿衛津河、八里臺立交匝道橋,上跨11?號線,在衛津南路東側和和平藝術中學之間設八里臺站與?11?號線換乘,如圖?6?所示。
方案?1?從聶公橋西側半幅橋下穿,下穿處有樁基礎,需對聶公橋西側半幅進行拆除重建。線路左線距海河劇院結構凈距約?11??m,距京燕大廈結構凈距在?1~7??m,線路距八里臺匝道橋樁基最小凈距約?2??m,基本能滿足盾構區間通過條件;7?號線與?11?號線換乘站需侵入河底。方案?2?從正下方穿過聶公橋,下穿處有樁基礎,需對聶公橋進行拆除重建,線路距八里臺匝道橋樁基最小凈距約?2??m,基本能滿足盾構區間通過條件;過八里臺橋后需拆遷和平藝術中學西側的?11?棟多層建筑,拆遷量大,實施難度大。
綜上,西側換乘方案實施難度相對較小,從換乘功能及工程實施難易考慮,方案?1?相對較優。

圖5 衛津南路西側換乘方案示意圖

圖6 衛津南路東側換乘方案示意圖
中山路站后區間受制于與?3?號線換乘、世紀聯華、維多利亞國際大酒店及律笛里小區居民樓的控制,線路設計難度大。律緯路及中山路兩側多為商業、學校及居住用地,因此方案考慮盡量減少對周邊地塊的影響,減少拆遷范圍。文章主要進行律緯路方案和呂緯路方案的比選,如圖?7?所示。
線路出中山路站后,為避開維多利亞國際大酒店,沿中山路路中右線(曲線半徑為?320??m)左轉至律緯路,沿左線(曲線半徑為?315??m)左轉至律緯路,然后左右線分離,分別從新開橋南北兩側下穿新開河。
線路出中山路站后,以?350??m?曲線半徑向北左轉,下穿擇仁里居民樓進入呂緯路,沿呂緯路前行,下穿新開河,然后并入南口路延伸至外院附中站。
方案1主要避開維多利亞國際大酒店,減少對該酒店影響,避免對律笛里居民樓的拆遷;但曲線半徑為320??m(右線)及?315??m(左線),線路條件較為困難,后期運營輪軌磨耗較大。方案?2?與既有?3?號線中山路站換乘距離近,最小曲線半徑為?350??m,有利于運營;但線路下穿既有?3?號線區間,施工風險高,也導致中山路站埋深大,車站體量大;同時,下穿?6?棟擇仁里小區居民樓和?1?棟律笛里小區?6?層居民樓,對既有?3?號線及居民建筑影響大。綜合考慮,為避免拆遷宜選擇方案?1。
通過文中幾處局部線路方案比選可以發現,位于中心城區的居住區、商業區以及市政橋梁等都屬于對線路方案影響較大的控制點。針對居住區采用上下重疊的區間方案,可減小城市軌道交通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范圍,降低對居民區的振動影響,但后期運營的風險較大,聯絡通道也異于常規設置,應慎重選擇。個別地段采用小半徑曲線可以規避拆遷,但后期運營維護工作量較大,要權衡利弊進行選擇。在城市外圍開發尚未成熟區域,應與周邊地塊規劃相結合,車站宜設在周邊人群出行需求較大的區段,以提升城市軌道交通的服務水平,提高整體社會效益。

圖7 中山路站—外院附中站小半徑線路方案比選示意圖
[1]GB 50157-2013 地鐵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2]GB 50490-2009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3]建標104-2008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建設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
[4]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地鐵7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天津: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2016.
[5]劉愛英.天津地鐵二期工程3號線線路設計[J].鐵道標準設計,2008(3):66-69.
[6]張鴻.哈爾濱地鐵3號線線路方案設計研究[J].鐵路技術創新,2016(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