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成軍,王小平,康松林,譚思遠2,彭 瑩,龍理標, 蔣 虹, 胡 俊
(1.湖南省衡山縣農業局,湖南 衡山 421300;2. 湖南省衡山縣教育局,湖南 衡山421300)
衡山縣是湖南省37個茶葉優勢區域縣之一,現有9個茶場、3個茶葉公司、2個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和1個茶莊。2016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839.34 hm2,其中有機茶園面積473.33 hm2、采摘面積453.33 hm2、無性系良種面積120 hm2,種茶農戶達986戶。干毛茶總產量167 t,干毛茶總產值4000多萬元;其中名優茶產量74 t,產值3600多萬元。產品主要銷往長沙、衡陽、北京、廣州和上海等地。
據衡山縣經濟作物年報顯示,2012年茶葉面積僅306.67 hm2,到2016年達839.34 hm2。
衡山縣現有茶葉采摘面積453.34 hm2,2012年全縣茶葉總產量為52 t,總產值880萬元。到2016年產量提高到167 t,產值達到4000多萬元。
2013年縣政府投入200萬元啟動了貫塘茶場安置房建設,投入20萬元用于機械設備更新,政府的扶持穩定了技術人員和茶場茶產業的發展;中財保險連續二年承辦了全縣茶場茶葉保險,為茶葉安全生產保駕護航。如輝廣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2013年建園以來,縣政府給予該企業政策全方位扶持;截至2016年,政府直接投入項目配套資金160萬、農商銀行農業貸款200萬元、電力增容100 kVA變壓器等,為公司發展增添了活力。
隨著縣委縣政府對于發展本地品牌茶生產優惠政策出臺,乘招商引資春風,域外企業及商家投資茶產業,已成為發展經濟作物的新常態,如杏溪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有四位返鄉農民工投資入股;輝廣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老板原來是商人,與浙江茶葉專業大戶合作,實現了內外資金融合,該公司2016年成功申報湖南省特色產業園,并將繼續加大投入,把企業打造為集生產、加工、銷售和觀光休閑于一體的茶旅公司。
2013年登記注冊的茶葉專業合作社僅1個,至2016年新注冊4個家庭農場和1個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漸成為發展茶產業又一生力軍。
貫塘茶場的“岳北大白”茶1985年被評為全省十大優質名茶之一,2007年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入選《中國土產名茶辭典》;獅子峰茶場的“獅口雪芽”高山茶,在杭州文化節獲得全國文化名茶的稱號;野生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衡山野生針”茶,在2013年第五屆湖南省茶業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2016衡陽市綠茶評比,龍形山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選送的新橋毛尖茶和輝廣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選送黃金葉茶獲得金獎,義和茶莊選送的黃金碧玉茶和貫塘茶專業合社選送的壽岳青茶獲得一等獎,石豐茶場選送的新民毛尖茶獲二等獎。2016“瀟湘杯”湖南省名優茶評比活動,輝廣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選送的岳來客皇芽茶、龍形山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選送的龍嘯新橋毛尖茶榮獲金獎,義和茶莊選送的衡綠黃金碧玉茶榮獲一等獎。
根據衡山縣茶產業(2010—2020年)發展規劃,老茶園改造、新建茶園、品牌建設、專業市場打造及廠房建設、機械設備引進、物聯網完善、技術培訓等都需大筆資金投入,尋找融資平臺,吸引業內人才,是本縣發展茶產業必須打破的瓶頸。
上世紀七十年初是衡山茶葉面積發展的高峰期,面積達200 hm2,且一直生產經營至今,如貫塘茶場最老茶園是1976年種植的,樹齡老化,品種單一,品種優化和老茶園改造到了刻不容緩的狀態。
在茶葉生產中,采茶的人工成本年年攀升,致使成品茶成本年年增加,產區2005年茶葉生產成本1800元/666.7 m2,到2016年茶葉生產成本達到3330元/667 m2。
貫塘茶場是衡山縣茶產業龍頭企業,機械設備還是2002年購置的,嚴重老化,制茶季節經常出故障,不僅工作效率低,還會影響制茶質量。
雖然衡山縣有“新橋毛尖”“岳北大白”“衡山野生針”和“獅口雪芽”等品牌茶,但銷售基本上是自成一套“小打小鬧”模式,缺乏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等新型銷售模式。
近年來,南岳祭茶大典每年舉辦一次,縣政府都派人員和茶企出席,還積極參與湖南省“瀟湘杯”名優茶評比活動和衡陽市“衡茶杯”綠茶比賽,但在縣域內開展茶文化活動次數少,茶文化氛圍不濃[1]。
成立衡山縣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茶農增收為目的,以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按照良種化、規范化、標準化、優質化和機械化要求,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優化資源配置,推進茶企整合,制訂好產業發展和提質升級規劃,由農業局直接組織實施。到2020年改造低產茶園666.67 hm2,新建茶園1000 hm2,使我縣茶園面積達1740 hm2,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1253.3 hm2,茶葉產量1256 t,產值2.2億元。
一是建設高標準茶園。重點建設市級龍頭企業輝廣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茶葉基地,嚴格按湖南省特色產業園標準,合理規劃好公路、水利和防護林等基礎設施,嚴格按綠色食品與有機茶標準進行管控。二是改造低產茶園。對貫塘茶場、新橋茶場、石豐茶場、獅子峰茶場、九觀橋茶場、喬坪茶場、觀勝茶場、龍潭茶場和獅子峰茶場杏溪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等茶園進行土壤改良和良種更替。
分鄉鎮根據茶園面積及產量配套建設茶葉初加工廠,加工廠選址要嚴格按照有機食品要求進行。加工廠房采用框架式結構,通風透光,防蚊蠅、防鼠等,加工設備按年產量進行配套,設置更衣室等,重點建設輝廣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和野山茶業有限公司等的茶葉初制廠。
在開云鎮建設一個以衡山茶葉品牌為主的茶葉批發市場,建筑面積3000 m2,分三層,一樓設零售超市、批發站和倉庫,二樓設市場管理辦公室,三樓設茶葉網絡交易平臺和茶葉招商辦公室。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擴大銷售渠道。
“南岳衡山”是“五岳”名山之一,旅游客與日俱增,茶文化底蘊深厚,有其獨特的魅力,影響深遠,為衡山茶產業開發提供了難得機遇。加強“新橋毛尖”“黃金碧玉”“壽岳青”“岳北大白茶”和“獅口雪芽”等茶品牌建設,大力開發“黃金葉”“皇芽”和“高山茶”“野生茶”等綠色食品茶,將“新橋毛尖”或“岳白大白”培育成公共品牌,發揮“匠人”精神,提升我縣茶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2]。
加強農業局的服務功能,配備茶葉專業技術干部4~5人,加大對茶葉的生產、加工和營銷等環節的技術指導和培訓;邀請省、市茶葉專家和實踐經驗豐富的行家到基地進行技術指導,鼓勵企業參與湖南省茶葉究研所“產學研”合作項目及鼓勵企業青年技術人員到湖南農業大學繼續升造。
茶企業要用足政策的支持,積極申報立項,力爭上級財政投入;此外,還要爭取金融信貸支持,吸收民間資金,盤活資金鏈條,提高資金使用率,使茶產業快速步入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3]。
[1]黃德開. 用茶文化促進茶消費——訪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助理巡視員、茶業協會會長曹文成[J]. 今日中國論壇,2005(9):97-98.
[2]尹幸芳, 胡云光, 譚成軍. 衡陽市茶葉產業品牌化發展的建議[J]. 茶葉通訊, 2017, 44(1):60-63.
[3]顏昌運. 對振興衡陽市茶業的幾點看法[J]. 茶葉通訊,1988(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