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麗麗
每逢春節,我國城鄉不少人家都愛貼“福”字;祈求喜慶吉利,福運到來。關于春節貼“福”字的來歷,民間有四個美妙動人的傳說。
一說春節貼“福”字源于周朝的姜子牙。姜子牙(即姜太公)封神時,他的老婆也來討封。姜子牙說:“你嫁到我家,我窮了一輩子,看來你是個窮命,就封你為窮神吧!”姜子牙的老婆不知窮神是好還是不好,有個“神”字就心滿意足了,便高興地問:“封我為窮神,那我蹲在啥地方呢?”姜子牙說:“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這事傳了出去,老百姓家家戶戶都寫“福”字貼到門窗上以驅趕窮神。從此,貼“福”字便成了民間一種傳統習俗。
二說春節貼“福”字源于清朝順治。清朝順治皇帝(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不避“福臨”名諱。逢年過節,皇帝和皇太后都親筆大寫“福”字。作為賜物賞給近臣。順治皇帝為什么不避自己的名字呢?相傳,當時有一個大臣奏請避諱御名,順治不但沒有準奏,還指著“五福臨門”的橫幅說:“多好的話頭,要那樣這四個字就要避掉兩字成了“五門”,朕不能為一人而使百姓無福。”
這樣一來,老百姓逢年過節貼“福”字,就更為廣泛,更為普及,沿用至今。
三說春節貼“福”字原于明朝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朱元璋微服出訪,在一個鎮上看見許多人圍觀一幅畫,畫上繪著一個赤腳女人抱著個大西瓜,意思是取笑淮西婦女大腳(古代中國婦女以纏足為美)。明太祖朱元璋看了之后,卻對此產生了誤會,以為鎮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馬皇后,因為馬皇后正是淮西人,也是大腳。回宮后,朱元璋吩咐軍士到鎮上調查,看有哪些人曾去圍觀,這幅畫又是出自什么人的手筆,統統登記起來。對于沒有嬉笑的住戶人家,一律在他們家的大門上貼上“福”字。第二天,軍士便以此為據,來到沒有貼“福”字的住戶抓人,懲處譏笑皇后之罪。從此,人們感到貼“福”字能保家平安,便年年貼“福”字討個吉利。
四說春節貼“福”字源于清朝光緒。相傳清朝光緒皇帝有年年底,挑出一幅書寫得最滿意的“福”字,特遣太監送到儲秀宮呈獻給西太后慈禧,意為來年福運亨通。一直跟隨慈禧的大太監李蓮英接討御書的“福”字,側身弓腰讓慈禧過目。他眼梢一瞟,看到慈禧面有慍色。原來,李蓮英接過御書“福”字后一轉身,慈禧看到的“福”字卻是倒著的。善于察言觀色的李蓮英“撲通”一聲跪下,反把倒著的“福”字在慈禧面前高高舉起,拉開嗓門道:“恭喜老佛爺,福——到!恭喜老佛爺,福——到!”李蓮英巧妙地利用“到”和“倒”的諧音,把“福到”兩字說得又重又長,伶牙俐齒地把倒著的“福”字喻為吉祥之意,把個慈禧老佛爺說得喜滋滋的。李蓮英巧說“福到”一傳十、十傳百,老百姓索性將“福”字倒貼在大門正中。久而久之,便成了民間又一習俗。

(篆書)《百福圖》 濟南公交 張靜杰 書(選自《第二屆公交報刊工作理事會公交職工書法、繪畫、攝影作品集》)

(繪畫)《梅園長春》 南京公交 平美強 畫(選自《第二屆公交報刊工作理事會公交職工書法、繪畫、攝影作品集》)

(攝影)《最美路線》 杭州公交 國 峰 攝(選自《第二屆公交報刊工作理事會公交職工書法、繪畫、攝影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