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公共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 供稿
近日,中山公交收獲了一張沉甸甸的證書,經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復查,公交集團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這是繼2015年2月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后,集團再次獲得至高殊榮。這份耀眼的榮譽,正是公交集團緊扣惠民利民宗旨,保持文明創建常態化,將“文明精神”滲透為民服務工作中,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的成果。
近幾年以來,公交集團每年登記在冊的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均超5000宗,涌現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名,“中國好人”2名,多名“最美公交車駕駛員”、“最美見義勇為交通人”、“中山好人”等,車廂內不斷顯現出一幕幕感人畫面,展現了一座城市的“文明顏值”。
中山公交每天客運量為58萬人次,追求服務好每一位乘客,力爭讓每一位乘客都滿意,關鍵在人,更關鍵在一線司乘。公交集團負責人認為:“員工的素質素養、思想認識直接決定公交服務的品質。要從根本上改善服務,鞏固和提升全國文明單位創建成果,首當其沖的是必須從一線司乘人員的觀念抓起,逐步使文明精神成為司乘人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習慣。”
為此,在做好入職培訓、崗位素質培訓、崗位技能培訓等常規培訓的基礎上,公交集團內訓與外訓相結合,分批組織員工進行服務方法和能力提升培訓、文明駕駛和安全行車意識培訓;加強對所屬員工特別是司乘人員、站務人員、服務熱線人員和公共自行車管理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員工講文明、樂奉獻的職業道德素質;持續開展“黨員示范線路”、“文明線路”、“四好車組”、“公交好人”、“十佳駕駛員、十佳乘務員”等創先爭優活動;依托道德講堂舉辦文明宣講,鼓勵員工學先進、當典型;建成黨建修身長廊,引導員工尚德修身。通過種種舉措,使員工將“文明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公交文明之風傳播遠揚。
公交集團在全面鞏固和提升全國文明單位創建成果的過程中,緊扣民生公交惠民利民宗旨,主動承擔國有公交社會責任,持續發力提升服務,打造市民滿意公交,讓市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近年來,公交集團堅持落實中山市政府60歲以上新老中山人等特定對象免費乘坐公交車、持中山通IC卡5折乘車、快速公交站臺雙向免費換乘優惠政策,讓利于民;發展綠色公交,持續投入清潔和新能源公共汽車,為“中山藍”保駕護航;新開通公共汽車線路69條,增開夜班及延長服務時間線路24條,加密班次線路21條,延伸公交線路28條,優化調整公交線路88條,滿足市民的綠色出行需求;建立公交大數據分析平臺,為乘客提供智能公交實時查詢服務,并以大數據為支撐和依據,科學合理布設公交線路,提高車輛運行效率和速度,同時在1000輛公交車上提供wifi服務,為乘客提供增值服務。
公交集團通過以上措施,使創文成果切實轉化為惠民利民的“最大公約數”。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調查顯示,人民群眾對公交服務滿意率近期已上升至88.2%。
集團自2012年啟動的“公共交通斑馬線文明禮讓”活動已持續開展5年,活動促使禮讓行人成為每位駕駛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習慣。2017年9月,集團主動認領1500塊“行車禮讓三色牌”,進一步發揮公交在“車讓人”活動中的引導和示范作用。
2017年8月起,公交集團開展了“文明城市齊共建公交隨手拍”活動,發動市民參與隨手拍,對于“隨手拍”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公交集團立即著手核查、整改,倒逼服務再上新的臺階。
2014年首創的“全民修身·詩意公交”詩歌大賽,目前已成功舉辦三屆,有效推動了中山偉人故里詩意城市和文化名城的建設,對進一步深化全民修身,豐富公交企業文化,擦亮文明城市品牌起到了積極的引導與推進作用。
公交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個窗口,它每天行駛在大街小巷,是城市流動的文明音符,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溫馨、安全、便捷、舒適、環保等活力因子。公交集團作為市委、市政府公交優先民生政策的承載體,將牢牢抓住中山市全面打造全國文明城市升級版的契機,以蟬聯“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為新的起點,繼續這場永不停歇的文明接力。
當前,中山正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更高水平更大格局上推動新一輪大發展,走進灣區時代,將有越來越多人的來到中山創新創業。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乘客對公交出行的舒適性、安全性、快捷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中山公交將主動承擔大交通賦予的使命,持續優化出行服務,讓人民群眾從過去的“有車乘”到“乘好車”,把創文和為群眾謀實事結合起來,著力解決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讓公交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舒適、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