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東盟峰會18日在悉尼落幕,14日至18日,來參加峰會的越南總理阮春福也對澳大利亞進行了訪問,越澳兩國宣布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雙方在聲明中提到南海,但沒有說很刺激的話。
如今越南在國際媒體上的曝光率挺高的,主要是因為它作為南海聲索國與中國,以及與美日澳印等國的微妙關系。越南與澳大利亞結為戰略伙伴關系,一些人望文生義,聯想到越南近期與美國、印度、日本活躍的外交往來,又把一個頗具刺激性的問題提了出來:越南是要加入“美日澳印四國同盟”嗎?或者說,越南是不是“四國同盟”的“影子成員”呢?
印太戰略已經提出有段時間了,它提供了一個讓不喜歡中國的人可以很過癮狂想的框架,并且已被一些力量當做向中國施壓、要價的招牌。至于印太戰略究竟是什么形態的東西,一個國家和地區怎么就叫“加入”了它,比如是去參加個會,或者表個態,還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既然是印太戰略,印度應該是已在其中了,尤其它是四國對話機制的參加者。但是印度官方至今不說印太戰略是針對中國的,也不承認四國對話是沖中國來的,只有印度媒體在興奮地暢想四國如何聯合對付中國。
更何況越南了。它在與美日澳印發展關系,不太在意因此而引發國際媒體的種種聯想。同時它又很積極地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并推動兩黨關系升溫,與中國一起給南海爭議降調。河內與兩年前相比不是更激進了,而是更圓滑了,更熟練地在中美之間以及中國與其他有影響力的國家之間玩弄平衡。
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的“鐵桿盟友”也留了一些私心,忍不住在經濟上“通中”。而且“吃人家的嘴軟”,堪培拉在表現一段時間對西方中心主義的忠誠之后,往往又會強調“看不到中國的敵意”,“中國不是威脅”。
根本原因還在于,中國經濟已是西太平洋最強大的磁石,一些力量宣揚的“中國威脅”沒有確鑿的佐證,相關擔心抵不過與中國合作的吸引力,而與中國對抗的壞處遠遠大于為美國效力所能得到的好處。所以區域內個別國家做出復雜的、可以進行多種解讀的外交姿態,搞得印太戰略有些朦朧。
美國推印太戰略的目的最明確,日本也明確,都是要牽制中國。澳大利亞和印度都有機會主義的成分,如果越南確實在往上湊,它的機會主義性質就更濃了。美國的目的雖明確,但當年遏制蘇聯是要遏制它的擴張,易于操作,而遏制中國的進一步成長卻無從下手。美國自己就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如何與中國切割?
越澳結為戰略伙伴關系完全有它們的正當性,它們都是主權國家,有權對彼此的關系進行定義。再說“戰略伙伴關系”這種名稱有些貶值,中國與越南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與澳大利亞是“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比越澳關系的名稱叫得還響。所以單從阮春福這次訪澳擺到桌面的成果來看,中國人沒必要說什么。
至于堪培拉與河內是否把各自的機會主義往一起擰了擰,我們不清楚。國際媒體紛紛朝著“是”的方向解讀,還是請它們對那些解讀做回應吧,中國人可以順便聽一聽。▲
環球時報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