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國
近期由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正在持續發酵。白宮新經濟顧問庫德洛此前在接受電視采訪時就鋼鋁產品征稅放話:整個歐洲和亞洲的美國盟友都會受到豁免,只有中國不會被豁免。想以高壓和豁免的條件,拉攏其貿易伙伴來共同對付中國。這是美國一些人的貿易“合縱”之策,這個盤算能如意嗎?
鋼鋁產品征稅事件的性質已不僅局限于對美國貿易政策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美國政策之變對全球自由貿易體制的沖擊和挑戰,其結果如何才是大家所關注的。可以說,其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可以說既不占天時、又有違地利、更失盡人和。
首先,全球的市場開放和貿易自由化堪稱大勢所趨,也是國際多邊貿易組織長期倡導和努力的目標。而公平競爭的原則更是各國普遍接受的理念和追逐的方向。從二戰后國際貿易發展史的角度看,美國此次采取的針對鋼材和鋁制品全球征稅的做法可以說是典型的倒行逆施,有悖于自由貿易基本原則,必然遭到世界主要貿易國家的譴責、反對和反制。
其次,美國此次單方面宣布對鋼材和鋁產品征收25%和10%的全球性關稅,力度之大超出外界想象,其理由既不符合WTO第21條安全例外的技術條款,也同美國1964年貿易擴大法案中232條款相背離。
明眼人都知道,美國鋼鐵行業下游企業的數量規模遠大于鋼鐵生產企業本身的規模,其征稅的結果雖對鋼鐵業本身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對下游企業的沖擊和傷害遠大于其保護的利益,更不用說如果特朗普是想用征稅所得來彌補減稅的虧空就更不靠譜了,相反的結果是征稅后導致的鋼鋁產品價格變化會瞬速反映在通脹指標上,并部分抵消掉美國減稅政策的實施效果。在此更值得探討的是,此次征稅在法理上的依據顯然是不足的,現在此案雖還未訴至公堂,但結果已不辯自明,可以看出美國此舉的目的完全是為了保護國內的鋼鐵企業,或者說是為了迎合中期選舉在作秀,不能不讓人聯想到幕后的利益關系。
最后,美國在宣布全球征稅措施的同時,又以必須在今后的北美自貿協定談判中做出相應配合為條件,表示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可采取豁免待遇,顯然美國是在拿征稅措施作為訛詐手段,想以此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或國際談判主動,至少是企圖以此為要價,開啟同不同國家的討價還價過程,這種民間商人的談判伎倆用在國際關系的談判層面,無疑顯得既庸俗又很低劣,顯然同其倡導的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并不在同一討論層面。從發展事態看,美拉攏貿易伙伴共同對付中國之意不僅將傷害盟友,而且會使得美國在國際多邊場合的主導地位受到動搖和破壞。從其內部爭斗來看,白宮內部高層已明顯陷入沖突和矛盾之中,一個政府的內閣團隊三天兩頭在換人豈能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從這點看美國政策已經導致人和的喪失。
美國來勢洶洶的貿易保護主義勢頭已陷入多重矛盾之中,現在的難題已不是如何突破,而是應考慮如何收場的時候了。我們不要被美國的訛詐所蒙騙,我們的政策是明確的,既不想打貿易戰,也不怕打貿易戰,在此善意地提醒美國的決策者們,要看清自己的軟肋,同時更要看到當今中國的動員能力和行動能力。▲
(作者是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
環球時報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