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貞觀年間的絲路往來與敦煌翟家窟畫樣的來歷

2018-03-20 17:28:17榮新江
敦煌研究 2018年1期

內容摘要: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時期開鑿的重要石窟,根據窟內發愿文和題記以及相關史料可知,該石窟開鑿于太宗貞觀十六年(642)至高宗龍朔二年(662)間。其主室的眾多經變畫,特別是北壁一排七身藥師佛立像和東壁維摩詰經變中與閻立本《歷代帝王圖》相同的帝王圖像,從未在此前的敦煌壁畫中出現,應當是新摹自長安的畫樣。唐朝在高祖武德六年(623)牢固據有敦煌,特別是貞觀七年正式更名為沙州后,中原與敦煌的關系更加緊密,一些大族、文士陸續往來敦煌,敦煌的文人如翟通也曾經鄉貢而到長安獲得明經出身,還有貞觀十八年為迎接東歸的玄奘而從長安來至敦煌的使臣,這些人士都有可能把長安畫樣帶給敦煌。因此可以說,貞觀十六年開始開鑿的莫高窟第220窟中的長安畫樣,是當時中原與敦煌文化交流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敦煌莫高窟;翟家窟;玄奘;劉德敏;藥師佛像;帝王圖

中圖分類號:G256.1;K87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8)01-0001-08

Silk Roa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the Origin of

the Cave Wall Paintings Sponsored by the Zhai Family

in the Zhenguan Era of the Tang Dynasty

RONG Xinjiang

(Center for Research o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Mogao Cave 220 is an important cave from the early Tang dynasty constructed between the sixteenth year of the Zhenguan era(642)and the second year of the Longshuo era(662), according to votive texts and inscriptions inside the caves and relevant historical records. The sutra illustrations found within have never been seen before in Dunhuang caves, the seven standing images of Bhaisajyaguru on the north wall and the portrait of the emperor in the Vimalakirti Sutra illustration on the east wall, which is similar to those painted by Yan Libe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re particularly striking discoveries. These paintings, which seem rather out of place compared to the artistic contents of nearby caves, had likely been copied from drafts from the Tang capital of Changan. In the sixth year of the Wude era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Gao, the Tang empire had Dunhuang under its firm control and establishe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unhuang and the Central Plains. Some large and influential families and literati eventually moved to Dunhuang while some literary figures of Dunhuang also went to Changan to receive scholarly honors or official ranks—like Zhai Tong for example—and at one point, envoys came from Changan to Dunhuang to welcome the return of Xuanzang in the eighteenth year of the Zhenguan era. Any one of these people could have brought the painting style of Changan to Dunhuang, meaning that the works appearing in Cave 220(the construction of which began in the sixteenth year of the Zhenguan era)were in fact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Dunhuang.

Keywords: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cave temple of the Zhai family; Xuan Zang; Liu Demin;Bhaisajyaguru; paintings of emperors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時期開鑿的重要石窟,根據石窟東壁、北壁的發愿文和題記以及甬道南壁五代時翟奉達的追述,這座石窟是在唐太宗貞觀十六年(642)至高宗龍朔二年(662)間陸續完成的,其主室南壁繪西方凈土變,北壁繪藥師經變,東壁門兩旁繪維摩詰經變,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北壁一排七身藥師佛立像,以及東壁維摩詰經變中與閻立本《歷代帝王圖》相同的帝王圖像。這些圖像從未在此前的敦煌壁畫中出現,應當是新摹自長安的畫樣。

對于長安畫樣的來歷,學術界歷來有不同的解說{1}。本文最主要的目的是想探討初唐時期敦煌與長安之間的聯系以及當時經過敦煌的絲綢之路交通的情景,以此來為考察這一時期長安畫樣傳入敦煌的背景和可能來歷提供更多參考。無論如何,隨著唐朝在高祖武德六年(623)牢固據有敦煌,特別是貞觀七年(633)正式更名為沙州后,中原與敦煌的關系更加緊密,一些大族、文士陸續往來敦煌,如望都縣開國侯劉德敏出任沙州刺史,敦煌的文人如翟通也曾經鄉貢而到長安獲得明經出身,還有貞觀十八年(644)為迎接東歸的玄奘而從長安來至敦煌的使臣,這些人士都有可能把長安畫樣帶到敦煌。因此可以說,貞觀十六年(642)開始開鑿的莫高窟第220窟中的長安畫樣,是當時中原與敦煌文化交流的必然結果。

一 莫高窟第220窟的大唐風貌

第220窟正面西壁開龕,內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是典型的唐朝模式{2}。南壁中央繪阿彌陀佛結跏趺坐,左右各立一身菩薩,兩旁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前有水池,中間是蓮花寶座。池左右各繪一座兩層樓閣,池后也繪一座樓閣。池中蓮花主莖上立一身化生菩薩,伸出的九枝蓮花上各有一身化生童子。水池下面欄桿外側有歌舞伎樂場景。整個畫面中,充滿了坐立的各式菩薩。這個畫面表現的經變,應當是阿彌陀凈土變或西方凈土變{3}。

北壁中央是一個蓮池,池中有琉璃寶臺,其上一字排開七座蓮臺,每座蓮臺上站立著一尊佛像,手持藥缽,為藥師佛形象。佛像兩旁有菩薩侍立,寶臺兩側也有四身圣眾和六身神將護持。寶臺下有眾多伎樂,分兩組演奏歌舞,舞伎間有三組燈架,分七層燃燈{1}。此圖為公認的藥師經變,是敦煌新出圖樣,而且在莫高窟中僅此一幅,后無來者。圖像下方有題記:“貞觀十六年歲次壬寅,奉為大云寺律師道弘法師,□奉□(下殘)”[1],表明繪制的年份是貞觀十六年(642)。

東壁正中為門洞,兩邊無疑是維摩詰經變,以門為界,南側畫維摩示疾,北側畫文殊問疾。維摩詰身披鶴氅裘,手揮麈尾,身體微微前傾,與文殊辯論。其后有天龍八部,下面是各國王子。對面的文殊,身披天衣,瓔珞滿身,神態自若。其后有諸菩薩、弟子、天人簇擁,下面有帝王及跟隨的群臣。這幅帝王圖與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的帝王形象一致,雙臂平伸,昂首闊步,氣宇軒昂;后面的侍臣謙恭揖讓,有序跟從??唛T上方的三佛說法圖,應當也是表現維摩詰經變的內容[2-3]。門上方還保存著發愿文字:

這說明,這里所繪的釋迦如來等,應當繪于貞觀十六年。題記中沒有提到維摩詰經變的內容,所以門兩邊畫面的繪制年代可能要晚一些。

197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將第220窟甬道整體搬遷,五代時期翟奉達家族供養的新樣文殊以及相關題記得以顯露。其中甬道南壁有題記,從左向右書寫如下:

1 大成元年己亥歲,翟 遷于三?!酢?,鐫龕□□,□圣容立像。

2 唐任朝議郎敦煌郡司倉參軍遷子翟通,鄉貢明經授朝議

3 郎行敦煌郡博士,復于兩大像中間,造龕窟一所,莊嚴素

4 質,圖寫尊容。至龍朔二年壬戌歲卒,即此窟是也。

5 □九代曾孫節度押衙守隨軍參謀兼侍御史翟奉達

6 檢家譜(下殘){2}

這里是說北周大成元年(579),翟遷在莫高窟鑿龕一所,塑立佛像。進入唐朝后,翟遷任敦煌郡司倉參軍,其子翟通則是鄉貢明經而授朝議郎、行敦煌郡博士,又在“兩大像中間”,即南大像(第130窟)和北大像(第96窟)之間,“造龕窟一所”,這個位置無疑就是第220窟所在。開窟的時間,至晚從貞觀十六年(642)開始,而完成的年份,則是龍朔二年(662)。這說明第220窟營建的時間至少用了20年。值得指出的是,據翟奉達的官銜,這條題記大概寫在繪制甬道壁畫的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3},但由其所說的貞觀到龍朔時期敦煌稱沙州而不是敦煌郡來看,翟奉達所據的家譜為天寶年間所寫,故此用敦煌郡的說法,其實與沙州無異。

與此相互印證的是發現于第98窟前面的《大唐伊吾郡司馬上柱國潯陽翟府君(翟直)修功德碑》,碑主之父即“朝議郎、上柱國、本郡博士”翟通,碑文殘缺過甚,沒有看到與修建第220窟直接相關的事跡,但所修功德最主要的應當就是營建第220窟的翟家窟{4}。碑主翟直卒于天寶甲午十三載(754),“以公之宅立宮矣”{5}。翟奉達所據的家譜寫于“以州為郡”的天寶年間,應當與天寶十三載的《翟直碑》屬于同一個時代,所述人物也相同,或許來自同一個家譜記錄。

二 初唐敦煌與絲路的交通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剛剛立都長安的李唐政權,借助涼州粟特安氏的勢力,從內部搞垮了割據河西的李軌政權,河西走廊整個歸入唐朝的版圖。然而,河西西部地區局勢并不穩定。武德三年(620),瓜州(今敦煌)刺史賀拔行威舉兵反唐。武德五年(622),瓜州土豪王幹斬賀拔行威,歸降唐朝{1}。唐朝改瓜州為西沙州,治敦煌,而在常樂縣置瓜州(今瓜州)。從“西沙州”之名三個字來看,唐朝開始是把沙州作為羈縻州對待的,因為唐朝直轄的正州都是兩個字。武德六年,敦煌人張護、李通又反叛唐朝,擁立州別駕竇伏明為主,不久即被唐瓜州長史趙孝倫擊敗,竇伏明降唐{2}。至此,敦煌地區的動亂基本平息。但敦煌以北是取代柔然而控制漠北和西域東部的東突厥汗國的勢力范圍;西邊是與唐朝對立的麹氏高昌王國(吐魯番),其背后則是西突厥汗國勢力;南面和西南面都是吐谷渾王國的控制區域。所以,武德末、貞觀初,唐朝在西北地區采取閉關政策,“禁約百姓,不許出蕃”。貞觀元年(627),玄奘啟程西行求法{3},即是從瓜州、敦煌之間,順第五道偷渡出去的[4]。

由于《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留下了玄奘從瓜州、敦煌間偷渡的詳細而生動的記錄,給人以當時關城緊閉、商旅禁行的深刻印象。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不能只聽玄奘的一家之言。

其實,就在玄奘貞觀元年出行的同時,唐朝的使者張弼也曾經出使西域。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張弼墓志》(679)稱:

貞觀之始,情禮云畢。前宮寮屬,例從降授,補右衛倉曹參軍。于時獯丑未寧,邊烽屢照。太宗臨軒,有懷定遠;召公將命,追美鑿空。具稟圣規,乘軺迥騖。歷聘卅國,經涂四萬里。料地形之險易,覘兵力之雌雄。使返奏聞,深簡帝念,加階賜帛,寵命甚優。六年,又應明詔,舉直中書省。{4}

這篇墓志揭示了唐代初年絲綢之路上曾經發生過的一個壯舉:貞觀元年到六年間,唐太宗曾經派遣右衛倉曹參軍張弼——一位東宮舊屬,出使西域三十國,行程四萬里。據《舊唐書·西域傳》“波斯國”條,波斯距唐朝首都長安一萬五千三百里[5],來回三萬多里。從張弼“經涂四萬里”來推想,他訪問三十國,并非直線而行,即使沒有到達波斯,也應當到了西突厥所控制的粟特地區和吐火羅斯坦,可見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據《隋書》卷83《西域傳》記載,隋代與西域聯系最盛時,所知王國為四十四國,這應當就是裴矩《西域圖記》所記錄國家的數字。在唐朝重新與西域聯系之前,隋末中國所知的西域王國只有二十國。而張弼出使了西域三十國,大大超出了隋末所知之數,這在唐朝應當是首次。因此,玄奘取經并非開通唐朝絲路的創舉,張弼的出使在唐朝與西域的聯系上,才是極有意義的一件事。

以下將史籍中見到的貞觀年間唐朝與西域諸國經陸上絲路相互往來的記錄勾稽出來。

貞觀三年(629)閏月,“是時遠方諸國來朝貢者甚眾,服裝詭異,中書侍郎顏師古請圖寫以示后,作《王會圖》,從之?!?[6]此圖為將作大匠閻立德所繪,已佚,宋人董逌《廣川畫跋》卷2《上〈王會圖〉敘錄》記其所見原圖上的國名:“有司告辦,鴻臚導客,次序而列,凡國之異,各依其方……西首以吐蕃、高昌、月氐(氏)、車師、黨項,而軒渠、厭達、疊伏羅、丁令、師子、短人、撣國次之?!盵7]此處所列有些是古代西域國名,如月氏、車師等,因此未必都是寫實,其中有些圖像應是承襲此前的《職貢圖》。而且董氏見到此圖時,圖本身已經殘失一半,他所記錄的也不是全部{5}。無論如何,其時遠方諸國來朝貢者甚眾,其中應當包括西域諸國。

貞觀四年(630),唐朝滅掉漠北的東突厥汗國,受其控制的伊吾(哈密)在首領粟特人石萬年的率領下歸降唐朝,唐在此立西伊州,六年改為伊州{6},升為正州。或許與此有關,貞觀七年,去西沙州之“西”字,敦煌成為正式直轄州。敦煌原本是唐朝直面西域地區的大門,至此有了更西的伊州作為屏障。

貞觀五年(631),“有傳法穆護何祿,將祆教詣闕聞奏,敕令長安崇化坊立祆寺?!盵8]“穆護”是祆教祭司的稱號,何祿來自粟特地區的何國,即今天撒馬爾罕(Samarkand)西邊的一個綠洲,他再度將瑣羅亞斯德教(祆教)傳入長安(此前長安已有祆祠)。唐朝讓他們在崇化坊立一所祆祠,允許胡人進行其宗教活動。同年末,“康國求內附。上曰:‘……師行萬里,豈不疲勞!勞百姓以取虛名,朕不為也。遂不受?!眥1}[6]6091雖然太宗阻止了這次內附,但表明粟特地區的最大一國康國,已經派人聯絡唐朝,請求內附。

貞觀六年(632),“本臣突厥”的于闐王尉遲屋密“遣使入獻”[9]。這是塔里木盆地南道的大國于闐,乘突厥內亂而與唐朝聯系。

貞觀九年(635),唐朝出兵青海,擊敗吐谷渾王國,使河西走廊基本不再受外部的侵擾,從中原到敦煌的道路更加暢通。同年,于闐王遣子入侍[9]6235;康國遣使貢獅子,太宗命秘書監虞世南撰賦記之[5]5310[9]6244。

同年,基督教敘利亞東方教會(唐朝稱景教)的高僧阿羅本,從波斯一路來到唐朝長安。立于德宗建中二年(781)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稱:“大秦國有上德,曰阿羅本,占青云而載真經,望風律以馳艱險。貞觀九祀,至于長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齡,總仗西郊,賓迎入內。翻經書殿,問道禁闈。深知正真,特令傳授。貞觀十有二年秋七月詔曰:‘道無常名,圣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群生。大秦國大德阿羅本,遠將經象,來獻上京。詳其教旨,玄妙無為。觀其元宗,生成立要。詞無繁說,理有忘筌。濟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京義寧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廿一人?!眥2}碑文稱阿羅本為大秦國人,這是因為碑文立于建中二年。事實上,天寶四載(745)唐朝才知道波斯景教來自大秦,所以改波斯景教為大秦景教,《唐會要》卷49“大秦寺”條記貞觀十二年七月詔書,即稱“波斯僧阿羅本”[10]。因此可以說,阿羅本是一位從波斯長途跋涉來到長安的景教僧人,說明在貞觀九年時,陸上絲綢之路對于僧侶來說是暢通無阻的。

貞觀十年(636)十二月戊寅,“朱俱波、甘棠遣使入貢?!盵11]朱俱波在今新疆葉城,是絲路南道的一個重鎮,由此可以西逾蔥嶺到中亞,西南過懸度到南亞次大陸。甘棠,則在海南,是南海昆侖[9]6234。

貞觀十一年(637),罽賓遣使獻名馬,唐朝饋以繒彩,后常有使節往來[5]5309[9]6241。唐代的罽賓即玄奘《大唐西域記》的迦畢試國,在今阿富汗的貝格拉姆(Begram),是西北印度地區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此時與唐朝開始有了絹馬貿易,此后使者往來不絕。同年,康國又獻金桃、銀桃,太宗下詔植于苑囿[5]5311[9]6244。

貞觀十四年(640),唐太宗以吐魯番的高昌王國阻隔絲路北道經焉耆、高昌到敦煌的道路為由,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出擊高昌,滅掉了延續139年的麹氏高昌王國,以其地設西州,同時在天山北的北庭(今吉木薩爾北)設庭州,均為與內地州縣相同的正州,又在西州交河縣設安西都護府,以控制西域[12]。由此,敦煌西面更多一層屏障,因為從高昌直通敦煌的道路都在唐朝的控制當中。

據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元武壽墓志》(670)記載:“貞觀十四年,任右衛長上校尉。既而玉關銜命,旁求棄筆之才;銀燭開源,式待鑿空之使。其年奉敕差充西蕃絕域使。胡桐路遠,俄超六夏之遙;漢節毛空,終嘆十年之遠。至十九年方來返命。單于右地,歸大宛之善馬;天子上林,隨系書之遠雁。”[13]可知貞觀十四年元武壽奉太宗敕命,擔任“西蕃絕域使”,從“單于右地”“大宛”等借古喻今的地名來看,他出使的西域地區,甚至足跡到達蔥嶺以西的費爾干納盆地(古大宛地)[14]。

貞觀十五年(641),中亞何國遣使至唐[9]6247。這是粟特地區的官方使者來到唐朝,恐怕與前一年唐朝平定高昌有關,甚至有可能是元武壽出使的結果。同年,天竺國摩伽陀王遣使朝貢,太宗致書慰問,雙方開始通使。除玄奘外,唐朝使者梁懷璥、李義表、王玄策先后訪問其國[5]5307-5308[9]6237-6238。

貞觀十六年(642),北印度烏萇王達摩因陀那訶斯遣使至唐,貢龍腦香[9]6240。烏萇(Uddyāna)位于今印度河上游斯瓦特(Swat)地區,是越過蔥嶺的絲路向印度的主要經行城鎮,北魏的宋云、惠生,唐朝的玄奘,都曾走訪此地。同年,罽賓遣使,貢褥特鼠[5]5309[9]6241;史國君沙瑟畢亦遣使貢方物[9]6248。粟特史國(Kish)在撒馬爾罕的康國南面,一說都城在今沙赫里薩布茲,玄奘從粟特地區南下經過此地,到鐵門關,進入印度文化區。

貞觀十七年(643),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獻赤玻瓈、綠金精等物,太宗賜以綾綺[5]5314[9]6261。拂菻即拜占庭王國,在亞洲最西端,可見到了貞觀十七年時,歐亞大陸幾乎可以全線貫通了。

總之,從貞觀元年到貞觀十七年,經過敦煌的絲綢之路沒有斷絕,從長安而來的唐朝使臣,以及護送外國使者的唐朝官人,有不少人會駐足敦煌,給敦煌灌輸長安的文化。

貞觀十八年(644),唐安西都護自交河出兵,討伐焉耆。貞觀二十二年(648),又進擊龜茲。但兩次行軍都是打敗對方而已,沒有駐軍占領。由于太宗去世,高宗永徽二年(651),西突厥阿史那賀魯舉兵反叛。經過反復爭奪,唐朝最終在顯慶二年(657)打敗阿史那賀魯,滅西突厥汗國,西域各國、各部的宗主權從西突厥轉歸唐朝。顯慶三年(658)五月,唐朝遷安西都護府于龜茲,并設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四鎮,鎮守西域地區。到了龍朔二年(663),青藏高原的吐蕃王國與西突厥余部聯合,開始和唐朝爭奪西域的控制權,而這一年正好是莫高窟第220窟建成之年。

由此可以說,貞觀初年并不是像玄奘描述的那樣,絲路斷絕,行人往來不便。事實上,唐朝和西域的使者,往來從未斷絕。而異域宗教如祆教、景教的僧侶,也在此時進入長安。貞觀十四年唐滅高昌王國后,往來更加頻繁。特別是顯慶二年滅掉西突厥汗國后,蔥嶺東西成為唐朝控制的領土,絲路往來更加暢通。從貞觀十六年到龍朔二年,絲路交通暢通之際,正是第220窟開鑿的年代。

三 莫高窟第220窟畫樣的來歷

在上述背景下,經過敦煌的絲綢之路人員往來不絕,信息傳遞通暢,那么莫高窟第220窟的長安畫樣是怎么來的呢。具體說來,最有可能的有以下三事:

(一)劉德敏任沙州刺史

據《大唐左屯衛將軍姜行本紀功碑》記載,唐滅高昌,在參與征服高昌王國的諸將領中,第一位就是沙州刺史劉德敏。碑文稱:“詔使持節光祿大夫吏部尚書上柱國陳國公侯君集……乃統沙州刺史上柱國望都縣開國侯劉德敏……并率驍雄,鼓行而進,以貞觀十四年五月十日師次伊吾……貞觀十四年歲次庚子六月丁卯朔廿五日辛丑立?!盵15]

劉德敏不是一般的等閑之輩,他是因反對武則天上臺而被殺的高宗朝宰相裴炎的岳父。裴炎撰《大唐監察御史裴炎故妻劉氏墓志銘》記:

夫人諱□□……曾祖軫,齊諫議大夫、高平太守。祖子將,齊和州刺史。匪躬效節,折王檻而馳聲;字俗流仁,剖金書而著美。父德敏,見任潭州都督、望都縣開國公。蘊方邵之鈐略,體宣霸之循良。江湘傳來晚之謠,關河結去思之□。夫人,公之第三女也。自笄五念,歸于我焉。地盡膏腴,家極鐘鼎……唐顯慶五年(660)正月廿六日,卒于興道坊之第,春秋卅有四。[16]

據此可知,裴炎妻劉氏是劉德敏第三女,其曾祖劉軫,任北齊諫議大夫、高平太守;祖子將,任北齊和州刺史;父德敏,顯慶五年時任潭州都督、望都縣開國公,而此前貞觀十四年時任沙州刺史、上柱國、望都縣開國侯。

據《舊唐書》卷77《劉德威傳》,德威父子將,其本人先娶鄭氏,生審禮;鄭氏卒,續娶平壽縣主,生延景[17]。知劉德敏與德威為兄弟行,高宗時在海東、西北叱咤風云的另一名將劉審禮是劉德威之子,與劉延景是同父異母兄弟。據《舊唐書》卷51《后妃傳》,劉德威之子陜州刺史劉延景的女兒,后嫁給相王(即后來的睿宗),生寧王憲和壽昌、代國二公主。文明元年(684),睿宗第一次即位,曾冊封劉氏為皇后。隨著睿宗被武則天降為皇嗣,劉氏也從降為妃,長壽中(692—694)為武則天所殺害。景云元年(710),睿宗再次登基,追謚劉氏為肅明皇后,同時追贈其父延景為尚書右仆射、沛國公[18]。景云二年二月,又立《唐左仆射劉延景碑》,徐彥伯撰,張廷珪八分書[19],也是朝廷為劉家平反昭雪的行動之一。自睿宗上臺后,劉氏家族重獲新生。玄宗開元十年(722)韋述撰《兩京新記》,“安仁坊”下記載:“東南隅,贈尚書左仆射劉延景宅。坊西南,汝州刺史王昕宅。注:延景即寧王憲之外祖,昕即薛王業之舅,皆是親王外家。甲第并列,京城美之?!眥1}劉延景宅第,成為盛唐時期長安最時尚的“甲第”{2}。

劉德敏出自“漢高貴胄,楚元良裔。赫弈蟬聯,為世大族”{3},可見是中原大族,又與李唐宗室聯姻,成為長安名門望族。其女兒的墓志稱頌他:“蘊方邵之鈐略,體宣霸之循良。江湘傳來晚之謠,關河結去思之□?!彼且晃荒芪哪芪洹㈩H得贊譽的地方官。這樣的人物出任沙州刺史,當然會把中原文化帶到敦煌。

對照此前的敦煌歷史,北魏孝昌元年(525)以后,宗室東陽王元榮出任瓜州(治敦煌)刺史,帶來了洛陽的北魏王朝文化,開鑿大型洞窟,繪制中原風格的壁畫。北周時,建平公于義任瓜州刺史,也在莫高窟開鑿了一個大窟{4}。同樣出自中原大族的劉德敏,推測應當也會在莫高窟開鑿洞窟,至少他的到來,會帶來以長安為代表的中原畫樣。因此,劉德敏刺守沙州,可能是第220窟圖像來源的途徑之一。

(二)翟通鄉貢明經入京

前面已經指出,開鑿莫高窟第220窟的功德主是“鄉貢明經授朝議郎、行敦煌郡博士”翟通。按照唐朝的制度,“諸州學士及早有明經及秀才、俊士、進士,明于理體,為鄉里所稱者,委本縣考試,經州長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隨物入貢?!盵20]就是唐朝的地方州把本州的學子,經過縣里的考試,并經州刺史復核后,合格者每年十月份,隨州的土貢一起,由州長官帶到京城長安,參加朝廷的明經舉考試,及第后授予官職。翟通就是通過沙州的“鄉貢”,被送到長安參加“明經”舉考,作為“明經”出身的科舉及第人士,獲得任官資格,被中央政府授予正六品上的文散官“朝議郎”,而職事官為“沙州博士”(據天寶時所撰家譜而稱“敦煌郡博士”),作為一位士人,出任“沙州博士”,負責傳授知識,當然是最合適不過了。據《唐六典》,唐朝每州有“經學博士以五經教授諸生”[21]。

翟通應當是貞觀十六年(642)時敦煌最有學問的人,他在貞觀十六年前后被沙州“鄉貢”入京,授官而歸。他在長安逗留期間,完全有可能去尋求新畫樣,為自己擬建的家族窟第220窟準備嶄新的圖像資料,從而彰顯自身與帝都的文化聯系。

(三)唐朝使臣迎接玄奘取經東歸

貞觀十八年(644)玄奘東歸抵達于闐的時候,曾經大力支持玄奘西行求法的高昌王國已于貞觀十四年(640)為唐朝所滅,玄奘無法再去報答高昌王麹文泰,于是投書唐太宗,坦白自己是“私往天竺”,聽候發落。此時唐太宗正有意經營西域,希望從玄奘那里獲悉關于西域的第一手情報,遂立即“令敦煌官司于流沙迎接,鄯善于沮沫(且末)迎接”[4]124-125。大概在貞觀十八年秋冬之際,玄奘到達敦煌。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既至沙州,又附表。時帝在洛陽宮。表至,知法師漸近,敕西京留守左仆射梁國公房玄齡使有司迎待。法師承上欲問罪遼濱,恐稽緩不及,乃倍途而進,奄至漕上……貞觀十九年春正月景子,京城留守左仆射梁國公房玄齡等承法師賚經、像至,乃遣右武侯大將軍侯莫陳實、雍州司馬李叔眘、長安縣令李乾祐奉迎,自漕而入,舍于都亭驛,其從若云?!盵4]125-126據此可知,玄奘在敦煌再次上表后,要等時在洛陽的唐太宗回復,所以應當是停留了一段時間。此時莫高窟正在開鑿一個重要的石窟,即當地大姓翟氏家族的第220窟。有關玄奘在敦煌的活動,《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沒有任何記載,但推測玄奘不會錯過巡禮莫高窟這樣的佛教圣跡的。

玄奘從印度回來,除了帶著所得經論“凡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以二十匹馬負而至”[4]127,還有一組佛像:“金佛像一軀,通光座高尺有六寸,擬摩掲陁國前正覺山龍窟影像;金佛像一軀,通光座高三尺三寸,擬婆羅痆斯國鹿野苑初轉法輪像;刻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尺有五寸,擬■賞彌國出愛王思慕如來刻檀寫真像;刻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二尺九寸,擬劫比他國如來自天宮降履寶階像;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四尺,擬摩掲陁國鷲峰山說《法花》等經像;金佛像一軀,通光座高三尺五寸,擬那掲羅曷國伏毒龍所留影像;刻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尺有三寸,擬吠舍厘國巡城行化像”{1}。玄奘大概沒有拿出來這些印度瑞像給沙州人士看,這是要展示給京城的大唐君臣的禮物般的雕像。因此,敦煌的畫家沒有在第220窟中繪制任何印度瑞像圖,而是繪制了大唐風格的維摩詰經變,其中有氣宇軒昂的帝王圖像,這個粉本來自長安,如果第220窟與玄奘有關的話,那就是由迎接玄奘的唐朝使臣從長安帶來,這些被挑選來迎接玄奘這樣一位高僧的使臣一定也不是等閑之輩,他們要陪著玄奘回到京城,因此必然是懂得佛教文獻及圖像的士人,他們把長安的佛教壁畫樣稿帶到敦煌,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本文就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畫畫樣的來源問題加以探討,全面闡述了貞觀年間唐朝與西域的往來情況,表明當時的唐朝并非像玄奘的傳記所說的那樣閉關鎖國,陸上絲綢之路從貞觀初的溝通到貞觀后期的通暢,一直沒有中斷,中外使者、僧侶往來不絕。在此背景下,貞觀十六年開始開鑿的第220窟,其畫樣的來歷有多種可能性,其中最有可能的事件,或許是中原大族劉德敏出任沙州刺史,第220窟功德主翟通鄉貢明經入長安獲得官職,以及迎接玄奘東歸的唐朝使者到了敦煌。本文只是推測,不做結論,但估計不出這幾件事的范圍。

附記:本文是在提交敦煌研究院主辦“2017敦煌論壇:傳承與創新——紀念段文杰先生誕辰100周年敦煌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基礎上改訂而成的。

參考文獻:

[1]敦煌研究院,編.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102.

[2]賀世哲.敦煌壁畫中的維摩詰經變[M]//敦煌石窟論稿.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4:242-247.

[3]陳菊霞.敦煌翟氏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346-348.

[4]慧立,彥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第1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3:12-17.

[5]劉昫,等.舊唐書:第198卷:西戎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5311.

[6]司馬光.資治通鑒:第193卷[M].北京:中華書局,1956:6068.

[7]董逌.廣川畫跋:第2卷[M]//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18.

[8]姚寬.西溪叢語:上[M].北京:中華書局,1993:42.

[9]歐陽修,宋祁.新唐書:第221卷:西域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6235.

[10]王溥.唐會要:第49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011-1012.

[11]司馬光.資治通鑒:第194卷[M].北京:中華書局,1956:6123.

[12]司馬光.資治通鑒:第195卷[M].北京:中華書局,1956:6150,6154-6156.

[13]胡戟,榮新江,主編.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志: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72-174,NO.078.

[14]榮新江.大唐西市博物館所藏墓誌の整理と唐研究上の意義[J].東アジア石刻研究,2013(5):81-82.

[15]羅振玉.西陲石刻錄[M]//北京圖書館金石組.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第11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86.

[16]陜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編.全唐文補遺:第3輯[M]. 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18.

[17]劉昫,等.舊唐書:第77卷:劉德威傳:附:劉審禮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2676-2677.

[18]劉昫,等.舊唐書:第51卷:后妃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2176.

[19]趙明誠,撰.金石錄校證[M]//金文明,校證.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89.

[20]王定保.唐摭言:第1卷:統序科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

[21]李林甫,等.唐六典:第30卷[M].北京:中華書局,1992:7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熟妇丰满人妻|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www.国产福利|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欧美a在线视频| 88av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国产成人毛片| 免费毛片在线| 成人国产小视频|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高h视频在线| 国产午夜看片|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国产不卡网| 久久精品91麻豆| v天堂中文在线|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亚洲色图欧美| 国产91色在线| 亚洲一级色|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久久www视频|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99伊人精品|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二三区|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在线视频97| 国产夜色视频| 伊人色天堂|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日韩成人午夜|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av色站网站|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999精品在线视频| 色悠久久综合|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不卡国产视频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