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
黨的十九大之后,陜西省寶雞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與全國同步出發,全面向貧困發起總攻,全市上下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提高政治站位,把握精準要義,堅持嚴實作風,下足“繡花”功夫,用精準“針法”,“繡”出貧困群眾新生活、脫貧攻堅新畫卷,矢志不移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在實際工作中,寶雞市探索出了“三力”“四轉”的“旅游+扶貧”模式以及金融助力脫貧攻堅中的四大創新舉措值得探討和推廣。
“三力”“四轉”助飛旅游脫貧夢
數字是蒼白的,也是最有力的,這是一組來自寶雞市脫貧一線的數字: 今年前9個月全市接待游客6658萬人、旅游總收入達475億元;2016年全市旅游人數達到632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39.8億元;全市實現14萬貧困人口脫貧,其中依靠“旅游+扶貧”實現5萬人脫貧,占全市脫貧人口的35%;2017年7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寶雞視察,對寶雞依靠“旅游+扶貧”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給予高度肯定。
“三力”合一促脫貧。近年來,寶雞市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十三五”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適應全民旅游、全域旅游的新常態,把山區變景區,靠景區帶山區,走活了以旅帶農、興旅富民的脫貧攻堅“先手棋”。
——發揮黨政的主推力作用,規劃大景區。連片貧困地區的黨政領導將目光鎖定在極具觀光旅游和健康養老價值的山水上,變貧困地區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按照“建一個大景點,帶火一片貧困村”的思路,使旅游發展和扶貧開發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同步顯效,促進產業和民生共贏。
——發揮企業的主動力作用,建設大景區。結合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市把最優質的山區資源做成一個個項目,培育成一個個穩定增收的產業,積極吸引國內有實力的大企業投資景區開發。
——發揮農戶的主力軍作用,跟進大景區。大景區帶來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提供了眾多的就業致富機會。市縣兩級加大技能培訓力度,讓貧困戶不掏腰包就能學技術。一方面,補貼到企業。將扶貧補助資金與景區企業用工有效銜接,由景區企業組織培訓。另一方面,開展專業培訓。
“四轉”帶來穩收益。“旅游+扶貧”從表象看是收入增加了,脫貧目標實現了,從本質看卻是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是對原有生活的重新塑造。
——農民轉工人。就業是民生之本,到景區上班相比較田間耕作收入有保障、就業渠道廣、災情風險小,就如同給貧困戶端上了“金飯碗”。
——庭院轉驛站。鄉村庭院青山環抱,竹籬小院瓜果飄香,門前小道閑庭散步,是住慣高樓大廈的游客青睞和向往的“桃花源”。
——山貨轉商品。土特產無公害、純天然,凝聚著鄉土氣息、關中鄉情、民俗文化,成為特色旅游產品,延伸了旅游產業鏈,也給大山里的群眾帶來了無限商機。
——鄉土轉文化。“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云,鄉愁是一生情。”在城市化進程的浪潮中,鄉村成為每個人內心深處鄉愁的載體。游客深入大山深處,體驗民俗,感受農耕文化,成為旅游新的風向標。
寶雞實踐的“旅游+扶貧”,將貧困戶嵌入旅游產業鏈,實現了貧困群體面增收、尊嚴生活,帶給我們深深的思考和啟迪:選對路,讓沉寂山水火起來;巧嵌入,讓貧困戶富起來;廣聯結,讓各方利益順起來;接地氣,讓脫貧成效實起來;善攻心,讓自力農戶多起來。
四大金融創新舉措助力寶雞脫貧攻堅
近年來,寶雞市領導班子認真貫徹落實有關要求,印發《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創新金融扶持方式”,打贏脫貧攻堅戰。截至2017年6月末,寶雞市金融機構共發放金融精準扶貧貸款37億元。創新金融扶持方式有何秘訣?
寶雞市成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明確全市金融扶貧工作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主要措施、組織保障及組織領導機構,先后制定一系列計劃措施,全面構筑起金融扶貧的政策框架,為金融機構參與脫貧攻堅指明了重點和方向,做好了整體規劃。
目標明確后,工作組立即建立協調機制,一方面加強與發改委、扶貧辦、農業局、財政局等部門間的政策協調和溝通,密切關注并協調解決金融扶貧工作中的新問題。另一方面,加強小額信貸督查,對扶貧小額信貸情況進行專項督查,確保小額信貸工作落到實處。
秘訣之二是加強資金支持創新,提升金融供給水平。寶雞市在轄區內通過銀行創新扶貧貸款業務鼓勵各貧困縣充分利用扶貧再貸款優惠政策、辦理信貸資產質押常備借貸便利業務,緩解轄區銀行流動性困難、推動銀行成立金融扶貧部門;通過市銀監分局來指導銀行機構政策宣傳、落實利率政策等舉措,提高扶貧小額信貸獲貸率;通過開展“百家、千點、萬戶”創新型金融精準扶貧行動,從政策、資金、擔保、貼息等方面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
截至6月末,國開行陜西分行已向寶雞市發放易地搬遷貸款1.8億元、農村基礎設施項目貸款5.75億元、生源地助學貸款3569萬元,幫助5366名家庭困難學生圓夢大學。
加強產品服務創新,豐富金融扶貧載體是寶雞市金融助力脫貧攻堅的第三個秘訣。寶雞市以服務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為主題,開展金融扶貧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競賽活動,市金融機構推出近30款金融扶貧產品。
寶雞市金融機構立足縣域縣情,創新工作方式,著力打造具有縣域特色的金融扶貧新模式。麟游縣為貧困戶量身定制“十戶一體”扶貧模式,以“產業貸”“扶智貸”“健康貸”“安居貸”等金融產品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千陽縣通過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完成土地確權頒證,建立土地流轉交易登記縣鎮村三級服務機構和風險補償基金,確保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寶雞市通過組織開展“百點十鄉”支付惠農工程和農村支付“互聯網+”建設工程,建立惠農支付示范鄉鎮和惠農支付服務示范點,推動全市農村地區加大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普惠金融惠及全市城鄉。
秘訣之四在于加強保障措施創新,有效防范潛在金融風險。截至目前,寶雞市扶貧擔保基金總規模達到1.24億元,扶貧擔保基金實現縣域全覆蓋;組織推廣“一元民生”保險,由政府出資為區域內所有戶籍人口和暫住人口每人每年繳納一元保費,每人累計賠償限額為6萬元,實現了金融扶貧保險兜底全覆蓋;以“財政+金融+擔保”的合作方式,由市財政和財投控股籌資建立2億元農業產業扶貧信貸擔保基金,通過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為參與扶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提供融資擔保,費用由財政補助、利息由財政貼息,實現了產業扶貧信貸擔保基金實現縣域全覆蓋。
除此之外,寶雞市金融辦還通過積極進行政策宣導、完善上市后備企業庫、研究出臺扶持政策等措施來加大資本市場發展,助力脫貧攻堅。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任務更加突出,全力以赴,真抓實干,方能在攻堅階段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