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漢辦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國之外,全球學習使用漢語的人數已超過1億,其中包括6000多萬海外華人華僑,以及4000多萬世界各國的自主學習者和使用者。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很難想象,這首宋代詩人的《山村詠懷》,出自金發碧眼的美國小女孩之口,而且字正腔圓,這個女孩才上小學五年級——她的爸爸,是75歲的華爾街金融巨鱷羅杰斯。
近日在香港舉辦的一次論壇上,羅杰斯播放了女兒朗讀中國古詩的視頻。
就在一個月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其外孫女阿拉貝拉使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經》和古詩的視頻,在雙方見面時,成為特朗普驕傲展示的一部分,阿拉貝拉也順勢成為“網紅”。
這已經不是特朗普外孫女阿拉貝拉第一次秀中文啦,今年春節及習近平夫婦訪美時,阿拉貝拉都表演了中文節目,從演唱《新年好》到《茉莉花》,再到這次的《我們的田野》,難度可謂越來越高。
其實,不只是特朗普、羅杰斯家的孩子在學習中文,多國王室都在要求孩子學中文。
據國家漢辦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國(含港澳臺)之外,全球學習使用中國話的人數已超過1億,其中包括6000多萬海外華人華僑,以及4000多萬各國主流社會的學習和使用者。
那么,中國話到底有多熱?
從小培養孩子學中文
羅杰斯讓女兒從小學習中文,大女兒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名中文老師,小女兒的中文水平也很好。羅杰斯說,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融入新世紀,要讓孩子學會說普通話,甚至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語言環境,他把家搬到了新加坡。他還計劃讓女兒以后到中國上大學,接受中國教育。
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曾在接受某雜志采訪時提到,她在懷孕時讀了一本關于早教的書,便決定讓孩子學習中文。產后一周,伊萬卡便恢復了工作,于是她雇傭了一位中國保姆希希(音,Xixi)來照顧女兒,沒想到希希竟然成了阿拉貝拉中文學習的啟蒙老師。
“當時女兒還不太會講話,但她能懂的中文,似乎和英語一樣多,”伊萬卡說,待阿拉貝拉18個月時,便進入了上東區語言學校系統學習漢語,她的老師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景泳泰。景泳泰曾透露,阿拉貝拉的中文很流利,比班上其他孩子好很多,即便是很快的語速她也能聽懂。
事實上現在的美國孩子,特別是精英家庭的孩子,從小學中文已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就連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也在招聘網站公開招聘華人保姆。這條招聘廣告可謂非常吸引人,雇主給出了11萬至13萬美金(約合人民幣84萬元)的高薪,要求會中文!不少網友都躍躍欲試,并調侃:“只會中文可以嗎?”
王子公主都在學中國話
其實,不只是特朗普家的孩子在學習中文,多國王室都在要求孩子學中文呢!
最著名的就是英國的喬治小王子了。今年9月,喬治小王子開始上學前班。在學前班上,年僅4歲的喬治王子要上的課可不少,不僅要學英語、數學、芭蕾等課程,還要學說普通話。
英國人對普通話的熱情十分高漲,前首相卡梅倫在任時也積極向英國學生推廣中文。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9日刊登題為《億萬富翁和王室成員急切教孩子學普通話》的報道稱,中國話似乎是如今的熱門語言,一些引人注目的富有家庭開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讓他們學習這門語言。
報道稱,以中國話為母語的人約有12億,是全世界最多的。其中,說普通話的有10億人。光從這龐大的規模來看,這門語言未來對商業非常重要。
于是,各國政要爭先恐后,唯恐王子公主“輸在起跑線上”。
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和萊蒂西婭王后共育有兩個女兒,12歲的西班牙王位第一繼承人——萊昂諾爾公主目前在首都馬德里一間私立學校就讀。她的課程包括英文和芭蕾舞,以及普通話!
國王費利佩六世表示,姐妹倆學習漢語已有幾年時間了,而且西班牙人現在學習漢語的熱情很高。目前西班牙學習漢語的人數已達2.5萬人,這里參加漢語水平測試的人數連續3年保持歐洲第一。
最喜歡中文的外國公主,應該就是泰國公主詩琳通了,2013年詩琳通公主還發布了自己翻譯的中國現代小說《她的城》泰文譯本。此外,詩琳通公主還翻譯過很多中國唐詩宋詞、古代文學及現代小說、散文。詩琳通公主早年還曾到北京大學學習漢語,也曾多次來中國參觀訪問。
中文班有3歲的孩子 也有64歲的洋婆婆
王子公主忙著學中文,在民間,學習中國話的熱潮同樣席卷全球。
近年來,全球各地中文學校中的“洋面孔”明顯增加。“我們的中文班中有9歲的孩子,也有64歲的華人媳婦、洋婆婆”,美國南加州巴沙迪那小區學院(PCC)中文課程計劃負責人魏瑞琴表示,PCC從1979年開始開設中文課程,當時學生寥寥無幾,但如今每班都有幾十名學生。除了學習中文的人數不斷增加外,小區學院的中文課更成為許多專業人士和特殊人群爭相選修的課程。
而在英國,中文學習已被列入正規課堂學習。今年9月英國倫敦一家雙語小學成立,半天英文、半天中文授課,成為歐洲首家中英雙語小學。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這家學校首批招收了15名三歲到四歲的學生,其中過半學生中文零基礎。其創辦人受訪時說:“歐洲人要學好漢語,應該從小開始。”
11月初,俄羅斯則首次制定了中級義務教育(五年級以上)漢語教學大綱,并計劃以此為基礎制定全國統一考試。
近期,西方主流媒體接連用中文作封面標題引關注。據報道,11月11日,德國《明鏡周刊》刊載中文漢語拼音“xing lai!”(醒來)作為封面標題,并配以紅色的背景襯托黃色字體,視覺沖擊力十足。無獨有偶,11月13日《時代》周刊也首次出現兩種語言的封面。在英文標題的下方刊載對應的中文標題——“中國贏了”。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一曲《中國話》唱紅了大江南北,也唱出了中國人的自豪與愛國情懷。隨著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的加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相信在新時代的道路上,中華文化還將在世界舞臺上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