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貞 楊青 王芳等

孕早期保健是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孕早期是指開始懷孕至孕第3個月,這一階段是胚胎、胎兒分化發育階段,易受外界因素及孕婦疾病的影響導致胎兒畸形或流產。這一時期,隨著孕婦體型的變化,身體負擔的增大,孕婦心理上會產生羞怯感、不安感和母性意識的萌芽。同時隨著妊娠反應的出現,孕婦會出現情緒煩躁和厭惡感。在孕早期進行身體檢查及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預防孕期合并癥,降低孕產婦、圍產兒死亡等不良結局。
由于孕婦自身從各種渠道獲取的孕期保健信息存在雜亂、不安全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孕婦進行專業的、系統的教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孕婦學校,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孕婦提供孕期保健知識,是孕婦獲得相關保健知識的有效、可信的途徑,且具有方便、經濟、可及、綜合、連續性等特性,是開展孕婦學校的重要場所之一。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從2017年1—2月在松江區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冊的孕婦中隨機抽取680名建冊孕婦作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1.2.1孕早期保健內容 按《上海市孕產婦保健工作規范》要求開展孕早期保健服務,包括病史詢問、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妊娠風險初篩等,同時為孕婦建立《孕產婦保健管理手冊》。若篩查出高危妊娠病例,及時采取針對性管理措施。
1.2.2孕早期健康教育 孕早期健康教育內容包括:①孕期母體的主要生理變化。②孕期胎兒的生長發育狀況。③告知孕婦建冊時間、產檢時間安排,教她們計算預產期,宣傳優生優育方法,告知孕婦避免接觸對胎兒不良的外界因素等。④孕期衛生及營養指導、心理保健指導。孕婦在孕期正處于一特定時期,容易產生心理負擔,醫務人員在與孕婦溝通時應努力消除其焦慮情緒,讓孕婦了解分娩是一個自然過程。⑤告知孕婦助產機構的產科服務信息。⑥課后提供孕早期保健相關問題的咨詢服務。
1.2.3調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所使用的《孕早期保健知識調查問卷》由松江區婦幼保健所自行設計完成,調查人員經統一培訓,調查于課前和課后各進行1次。調查員分類整理課前和課后問卷,試卷回收率為100.0%,其中有效問卷665份,無效問卷15份。
1.3統計學分析
本次參與調查的665名建冊孕婦,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分析課前課后對孕期保健知識掌握能力的調查相關數據。計數數據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0.01。
2結果
2.1一般資料
665名孕婦平均年齡為(29.60±4.41)歲。其中35歲及以上的高齡孕婦96名,占14.1%。初產婦450名,占66.2%。保健知識得分60分及以上孕婦課前為70.98%,課后為96.53%;得分80分及以孕婦上課前為26.47%,課后為80.36%。孕婦對松江4家助產機構婦產科服務信息知曉率課前為43.16%,課后為86.71%。各項指標課后較課前均有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政策規范
對于政策規范方面的知識點主要是從建冊時間、建冊地點、規范產檢時間與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孕婦學校開展后,孕婦對相關的產檢政策規范知曉率有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尤其是對“產前檢查時間和內容的安排”的掌握情況,孕婦學校開展前知曉率為55.19%,開展后為88.97%,知曉率提升最大。見表1。
2.3孕期衛生與營養
對于衛生及營養方面的知識知曉率主要從“孕婦生病了怎么辦?”“孕婦的衣著裝扮”“葉酸補充”“心理保健要點”等方面進行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孕婦學校開展后,孕婦對衛生及營養指導的知曉率有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尤其是對葉酸補充和孕婦心理保健要點的知曉率,孕婦學校開展前分別為29.77%、48.87%,開展后分別提高到65.41%、74.17%。見表2。
2.4孕期相關的醫學專業知識
調查顯示,孕婦學校開展后,孕婦對孕期相關的醫學專業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孕早期常見并發癥”知曉率由48.87%提高到74.17%,“先兆流產”知曉率由28.42%提高到79.00%,“分娩方式的選擇”由46.77%提高到73.72%。見表3。
3討論
目前孕產婦中初產婦占比較高,她們相對缺乏懷孕和分娩的經驗。從受孕到娩出胎兒整個過程,是一次非常強烈的軀體和情緒體驗的經歷,同時也是一次強烈的生理、心理應激過程。大部分孕產婦從親朋好友處聽到或網上看到關于分娩的負面信息之后,容易對分娩產生恐懼,如害怕疼痛、出血,害怕有生命危險等。大量研究表明,孕產婦的情緒變化可使機體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如痛閾下降,食欲下降,睡眠質量差等,致使體力消耗過多,分娩時宮縮乏力,產程延長。孕婦不掌握相應的保健知識,孕期就不懂得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接觸有害因素,只能等到發生健康問題后,再找臨床醫生救治。有時候雖然解決了健康問題,但對胎兒和自身留下后遺癥。因此,孕婦掌握相關的健康知識,保持一個穩定的情緒非常重要。
本次調查顯示,松江區孕婦對孕產期的健康知識掌握不夠,課前問卷保健知識知曉率為45.68%~76.2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高于初中及以下者。對于一些重要知識點知曉率低,如預防神經管畸形的“葉酸補充”知曉率僅為29.77%,“不宜繼續妊娠的情況”知曉率為42.11%,“先兆流產的定義”知曉率為28.42%等。因此,為了滿足孕婦對孕期健康知識的需求,有必要對孕婦實施有針對性地健康教育。
孕早期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孕產婦在孕早期就掌握相關的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的觀念,使她們自愿采取有利于孕產婦及胎兒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孕產婦和胎兒健康的危險因素。孕產婦接受正確的健康教育后,她們對孕產期及分娩過程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保持健康穩定的心態,不易受外界雜亂信息的影響,降低焦慮、恐懼的程度。
孕婦學校是孕早期健康教育的一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孕婦保健知識的認知水平,進而達到改善孕婦孕早期保健的目的。本調查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孕產婦學校,通過有資質的孕婦學校老師定期給孕婦上課,講解相關的保健知識,具有專業性、系統性的特性,且具有普及率高、簡便、成本低、易接受等特點。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孕婦學校開展前后,孕婦對政策規范、衛生及營養指導、孕期相關的醫學專業知識指導、4家產院產科的相關服務信息等方面的知曉率均有明顯的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孕婦學校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孕早期健康教育方式,能夠極大地提高孕婦對孕期保健的認知水平。
除了社區孕婦學校之外,對于孕婦的健康教育還需要以下幾個方面努力:①打造具有專業性可持續發展的“互聯網+婦幼保健”服務平臺,例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助產醫療機構可建立本醫療機構的微信公眾號和“掌上婦幼”APP,孕婦通過關注醫療機構微信公眾號或者下載“掌上婦幼”APP,即可實現在線預約掛號、查詢、交費、查看檢驗報告、在線咨詢等。另外,“掌上婦幼”后臺也可根據婦女孕周或者孩子年齡,推送對應的保健指導、注意事項、體檢項目等信息。②孕產期保健網絡各個層次均建立孕婦學校,課程設置為基礎課程和重點課程,鼓勵孕婦參加相應的課程培訓。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基礎課程為主,二級醫療機構基礎課程與重點疾病課程兩者兼顧,三級醫療機構以重點課程為主。③醫院定期培訓醫務人員,提高醫務人員的授課能力和理論知識水平,更好服務于孕產婦。④醫院對相關醫務人員定期心理培訓,以便隨時可以成為孕產婦的心理咨詢師,既懂得辨別孕產婦的心理問題,同時也能及時對她們進行心理疏導。⑤醫院增加孕期保健知識的健康教育處方。
對孕婦進行系統的、規范的健康教育,使她們學會識別妊娠期高危因素,出現異常情況能及時就診,達到確保母嬰安全的目的。同時這也要求我們醫務工作者,日常工作中要不斷豐富知識,積累經驗,提高技能,這樣才能滿足患者需求,得到患者信任,從而提高健康教育質量,做好婦女孕期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