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經濟活動日益頻繁,涉稅糾紛呈現高發態勢。此外,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變革加劇,各種社會矛盾突發,也加重了這一態勢。當前,加強和完善涉稅案件的糾紛解決機制已經刻不容緩。通過分析涉稅案件在行政處罰、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新型糾紛解決方式運用、稅收執法權與刑事偵查權銜接等涉稅糾紛解決領域所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一系列相應的解決機制。以期在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潮流中,為稅務機關更好的履行職責奠定基礎。
【關鍵詞】涉稅糾紛 機制 探究
一、涉稅糾紛的概說
稅收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是經濟發展的“調節器”。稅務機關是國家的行政執法機關,擔負著“為民聚財”的重任。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涉稅案件呈現高發態勢,如果這些矛盾糾紛得不到有效解決,將不利于國家的和諧與穩定。從我國各地稅務機關的網站上,我們可以搜集到很多的涉稅糾紛的案例,這充分說明了對涉稅矛盾糾紛解決機制進行研究和完善的緊迫性,下文將對此進行深入探討。
二、涉稅糾紛解決機制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涉稅糾紛解決機制存在很多的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行政處罰案件中,現行法律規定了大量的稅收執法自由裁量權,導致處罰決定作出后,當事人難以信服,不能有效化解涉稅糾紛。一般來說,納稅人違反了稅法的相關規定,引起了涉稅糾紛后,由稅務機關對其實行行政處罰就可以解決相關的糾紛??墒牵捎诋斒氯藢Χ悇諜C關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導致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程序的適用,從而讓很多細微的矛盾像“滾雪球”般不斷擴大。我國現行的稅收立法中,存在著大量稅收執法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情形,這為涉稅糾紛的頻發埋下了伏筆?!吨腥A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九十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辦理稅務登記證件驗證或者換證手續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痹谶@里,稅務機關在作出2000元的處罰決定與作出1萬元的處罰決定之間存在很大的菜量空間。我國現行稅法規定里還存在很多可以自由裁量權的情形,比如在稅收優惠規定中的一些減征、免征稅款的措施等,在此不贅述。這些規定,一方面保證了稅務機關執法工作的靈活性,另一方面也為稅務機關不合理執法、涉稅糾紛頻發制造了空間。
(二)涉稅案件行政復議程序不夠公開,行政復議決定的作出過程不夠透明,影響了行政復議功能的實現。程序是只完成一件事情的順序、步驟、時限、方式。程序可以消除人么的不滿?!爸灰绦蜻m用公平、不偏不倚、嚴厲的實體法也可以接受?!背绦虻闹饕獌热莅犎∫庖?、說明理由、告知、回避。目前,我國涉稅案件的行政復議程序不夠公開,上級機關做出行政復議決定的過程,缺乏當事人的參與。這就大大降低了稅務機關行政行為的可接受性?!艾F代社會選擇穩定的社會機制不僅僅是強制力,而是以民眾參與為基礎的妥協性的制度性機制。”現行的行政復議程序不夠公開透明,嚴重影響了行政復議的糾紛解決之功效。
(三)在涉稅案件行政訴訟案件中,存在證據收集困難和行政訴權得不到保障的雙重問題。目前,我國的稅收執法檔案建設存在不足,執法記錄容易缺失,在涉稅糾紛的案件處理過程中,導致舉證責任困難,稅務機關容易承擔敗訴的風險。此外,這也是一種對涉稅案件當事雙方行政訴權的侵害。行政訴權包含三項內容:“起訴權、獲得行政裁判權、得到公正裁判權。”根據現行《行政訴訟法》有關規定,稅務行政訴訟程序由起訴、受理、審理、判決四部分構成。每一個部分都要有證據的支撐,這就需要稅務機關在涉稅糾紛處理時,嚴格自己的證據意識。
(四)涉稅案件的糾紛解決機制單一,沒有有效利用行政調解等新型糾紛解決手段。我國現行的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長期以來,涉稅案件,作為一種典型的行政案件,很少適用行政調解這種新型的糾紛解決方式。調解作為一種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對于深入化解社會矛盾,具有很多積極的功效。在涉稅案件的處理過程中,不可忽視這些新型解決矛盾的手段的運用。
(五)行政處罰和刑罰的界限不明,執法過程中兩種權力得不到有效銜接。目前,稅務的檢查權和公安機關的偵查權缺乏有效的銜接,導致行政權力和偵查權利界限不明。其實,很多涉稅糾紛,已經超出了行政法的調整范圍,而觸犯了刑法,需要受到刑法的處罰。例如,我國《刑法修正案(七)》對偷稅罪做了如下規定:“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碑敹悇站謾C關,在稅收行政執法過程中,如果發現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10%以上,就要及時和公安機關溝通,如果在10%則只需要適用行政處罰。其實,我國很多法律都規定了違反稅法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轉化成犯罪行為,《稅收征收管理法》第63條、65條、66條、71條在行政處罰的基礎上,規定了相應的刑事處罰機制,加強行政執法權與刑事偵查權的有效銜接機制迫在眉睫。
三、涉稅糾紛解決機制的完善
(一)建立涉稅爭議的前置處理機制,在源頭上減少糾紛的發生。涉稅爭議前置處理機制指的是征納雙方產生涉稅爭議后,涉稅爭議牽頭部門判斷、處置、化解涉稅爭議的原則、方法、程序的總稱。涉稅爭議前置處理機制在稅務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前來解決相關的爭議,是一種前置于具體行政行為的涉稅爭議處理機制?!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目前,很多涉稅糾紛可以通過涉稅爭議的前置處理機制來進行解決,這樣可以減少涉稅糾紛的擴大和蔓延,盡快化解矛盾。
(二)明確裁量基準,規范稅務機關的行政自由裁量權。稅務機關能否正確理解立法意圖,并合理決定“是否行為”以及“如何行為”的標準就是裁量基準。裁量基準可以看成是“裁量要考慮的問題”,即“考量這些效果,需要考量的因素”。裁量基準在性質上是一種自我化權力規制,是稅務機關自我控制的一部分,它對下級稅務機關、行政相對人、法院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會影響這些機關的相關行為的做出。在我國現行稅法存在大量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情況下,各地稅務機關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符合實際的裁量基準,不僅為稅務機關執法提供參考,而且可以形成“內部行政行為的外部化效應”,讓涉稅糾紛的當事人明確自己的責任后果。
(三)涉稅案件的行政復議程序主動公開,保障當事人的參與權。在行政復議程序中,重視當事人的參與權(說明理由、陳述、申辯等權利),讓當事人通過程序的參與,來消除對行政復議決定的不滿。因為“人們一旦參加程序,就很難抗拒程序所帶來的后果,除非程序的進行明顯不公正。”改革涉稅案件行政復議程序,加強公眾參與可以最大程度體現形式正義,保障涉稅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你,督促復議機關依法作出復議決定,促進行政效能的提升。
(四)完善稅務機關的執法檔案建設,為涉稅糾紛解決提供證據。目前我國的新行政訴訟給一般施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即便是當事人起訴,也要求稅務機關來承擔證明自己行為合法性的證據。在這種訴訟機制下,稅務機關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執法檔案建設,為涉稅案件行政訴訟提供便利。
(五).通過行政調解等新型方式來解決糾紛
隨著我國“大調解”機制的構建,以及行政訴訟法修改工作的推進,我國學者最近熱議的話題是把行政調解納入到現行法律制度的框架中,行政調解作為一種新的矛盾糾紛化解方法,它剛柔并濟、情理法兼顧,可以用來解決涉稅案件產生的社會矛盾上。其實,在國外一些國家,早就采取了這種解決方式,比如,法國的涉稅案件的解決途徑就主要包括議會救濟、行政機關救濟、調解專員救濟、訴訟救濟等方式。對于納稅人權益的維護和保障,是涉稅案件糾紛解決機制的宗旨。我們可以參考法國的做法,利用涉稅案件的行政調解制度,解決涉稅糾紛。在涉稅糾紛發生后,可以通過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等途徑,由稅務機關與當事人之間充分的溝通和協商,在符合法律的條件下,化解涉稅糾紛。
(六)在辦理涉稅案件過程中,稅務機關要主動加強與公安機關的溝通協作,健全完善涉稅刑事案件的發現預警、信息互通、聯合執法等機制,著力構建對涉稅經濟犯罪合力圍剿之勢。強化個案協調和溝通,可以通過召開聯席會議、實行優勢互補、開展聯合取證等方式推動涉嫌犯罪案件及時轉入司法審查程序。例如,在辦理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時,如果稅務機關在進行稅務檢查時發現了有關線索,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匯報,利用各自的優勢,加強案件信息的溝通。
【結語】
隨著人民群眾的民主法治觀念、依法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涉稅爭議開始更多地走進稅務機關的視野,成為稅務機關必須積極而又審慎解決的重要議題。以“定紛止爭、案結事了”為標準,以“固本強基、內外兼修”為手段,依法化解涉稅矛盾糾紛,構建和諧的征納關系成為當前的熱點話題。稅務部門作為重要的行政執法部門之一,擔負著聚財為國、執法為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神圣使命。涉稅糾紛解決機制的完善,可以降低涉稅爭議救濟成本、為稅務機關的自我完善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本文的分析,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理論界和實務界對這一問題更加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