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摘要】中國自二十世紀70年代末期的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取得的成績是令全世界所矚目的,中國的綜合國力也因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增強。伴隨著中國的發展,核心價值觀也發生著變化,作為國家振興之魂,直接關乎到國民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通過不斷地培育而使得人們在價值觀上達成共識,其是推動中國社會繼續前行的主導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建立在理論認知的基礎上的,還要獲得價值認同,并以道德規范為保障,這些內容都是把握中國發展的關鍵。本論文著重于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取向;培育;路徑
從2006年以來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到2011年以來的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中國的經濟發展促進了文化建設。伴隨著黨的十八大召開,中國的發展指導思想以“四個面向”為核心展開,以實現美麗的中國夢。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賦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時代因子,即在原有的核心價值觀基礎上著重強調了“三個倡導”的重要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為規范而系統的體系。“三個倡導”從價值的層面引導人們在社會環境中的行為舉止,使人能夠明辨是非,以避免受到多元化市場環境的沖擊而形成負面效應。因此,要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涵義
價值觀是從價值的層面對事物所持有的普適性的態度。價值觀具有規范性,也具有主觀性,是個人對事物評判中所體現的立場和觀點。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精神,對中國公民的道德具有很重要的引導作用。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圍繞著愛國主義這個核心而展開的,可以激發人民群眾提高凝聚力,建立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并建立共同的理想,基于此而形成共同的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主導性,是實現共同理想的靈魂所在。要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弘揚與時俱進、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美麗中國夢的時代精神,就要把握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思想精髓,以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對原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豐富和發展,并給予了全新的概括,提出了“三個倡導”,為中國社會主義的未來發展道路提出了指導思想,指明了正確的方向,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供了思想源泉。十八大中所提出的“三個倡導”,是從價值的層面將中國發展的政治理想明確,對中國的社會價值起到了導向性作用。要求中國的所有公民都以“三個倡導”作為行為規范,以建立共同的價值目標。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社會發展經歷了轉型期,進入到新的發展時期。要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的大發展和大繁榮,就要用科學指導思想規范道德規范,以提高凝聚力。黨的十八大中所提出的“三個倡導”,就是要以此為重要指導思想,對樹立強大的精神支柱發揮引導作用,以促進全國樹立共同的理想信念。
“三個倡導”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適應了中國當代社會的發展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中指出,要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就要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提高中國文化的軟實力,才能夠真正意義地實現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才能夠將社會主義政治道德與傳統文化充分融合,以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為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還要汲取國外文化精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教育落實到位,這是對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反映,也符合中國社會的時代發展要求。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有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也要建立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基礎上,不斷地吸收文明成果,以形成價值共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意義。
從理論的角度而言,要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發展實際相結合,就要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意義,根據中國國情豐富馬克思主義內容,并從中國實際出發進行發展,以獲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成果,在推進中國的發展建設中,起到了精神支撐的作用,對中國處于轉型期的建設思想提供了思想保證和行動指南,為實現中國偉大的復興夢提供了思想動力。
三、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一)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認知理論為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開放性,且能夠從多個層次展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處于不同的時代,就會有所新的定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開放性正體現出其與時俱進的品格。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不斷地超越以往的價值觀,積極地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透過中國傳統文化,就可以了解中國人民從古到今都對理想社會充滿了向往,以個體的道德修養為中心,為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而不斷地努力。中華民族精神體現為樂觀、自強,不斷地付出自己的努力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是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夢想。要使得這一夢想得以實現,就要依托于中國傳統文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起來。處于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的傳統文化經歷了中國五千年的社會發展歷史而延續至今,已經從時代的角度被賦予了新的內容。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要基于傳統文化且適應社會發展而不斷地創新。這就意味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隨著傳統文化的整合、創新,社會主義價值觀也會實現其創新價值,以更好地向著美麗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多個層次展開的。在“三個倡導”中,“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中國的發展目標,具有主導性,引領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并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國發展的價值導向,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個人的品質和道德水準,要求中國的公民都要以其為道德規范約束最積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層次化展開,從中國國情出發,靈活地運用了馬克思主義原理,又將中國發展特點體現出來;內容中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又將時代特點體現出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在繼承中創新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要與時俱進,更為符合中國的未來發展要求。
(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價值認同為基本要求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和內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得到認同,就要被普遍接受,并按照要求規定自己的行為。在利益的驅使下,觀念意識才能夠得以形成,隨著價值滲入其中,價值觀才能夠得以形成。受到外界的刺激,且這種刺激符合自己的利益,就會得到認同并接受。同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社會成員的要求,才能夠得到認同。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
社會價值觀不具有普遍性。要獲得價值認同,就要給予必要的引導。通過采用溝通交流這種柔性化的方式,運用各種信息傳播媒介,擴大宣傳效應,塑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以獲得價值認同。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具有普遍性,要能夠獲得認同,就要做到理論用于實踐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是基礎,經過內化后,還要訴諸實踐。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將價值觀滲入到日常活動中,以社會實踐活動驗證價值觀的正確性。如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于實踐中,就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主觀意識,訴諸到行為當中。
(三)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道德規范為保障
公民具備一定的道德修養,才能夠提高道德素質。公民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就是指公民能夠在道德習慣、情感、意志等方面自覺自愿地遵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項要求,進行自我塑造。只有公民的道德素質提高了,才能夠對社會關系以正確處理,推進社會和諧,使國家能夠長期、穩定而持續地發展。
公民道德修養的加強要求公民要能夠自覺遵守道德規范,要求公民要能夠自我教育,針對各種道德觀念從主觀意識的角度出發進行選擇。意識源自于知識,觀念落實到實踐中就會逐漸形成習慣,而公民要嚴格按照規范行動。隨著公民道德意識的提升,就會強化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的統一,由此而使得道德觀念外化為行為。
結論: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前提是要獲得價值認同,才能夠使價值觀內容深入到主觀意識當中,使得價值認同具有自覺性,并內化為觀念,發揮強化實踐的作用,以能夠正確地引導公民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需要采取正確的方式和恰當的途徑,以使得培育公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再局限于理論,而要突出其實踐性,以構建符合社會發展的價值觀培訓機制,將認知理論、價值認同、道德規范納入培訓機制當中,有助于對公民實施教育,以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