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慧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栓塞性腦梗死患者實施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300例急性栓塞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抽選的方式分為對照組(200例)與觀察組(10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方式治療, 觀察組給予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ugl-Meyer、ADL評分(12.47±1.64)、(32.14±2.78)分均優于對照組(8.24±1.06)、(28.14±1.64)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Burnnstrom分級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急性栓塞性腦梗死患者開展早期綜合康復治療, 能促使其各方面功能得到改善, 促進其恢復。
【關鍵詞】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急性栓塞性腦梗死;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300 patients with acute 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drawing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20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10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ugl-Meyer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scor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Fugl-Meyer and ADL score as (12.47±1.64) and (32.14±2.78) points than (8.24±1.06) and (28.14±1.64)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Burnnstrom classific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their the function of all aspects and promote recovery.
【Key words】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Acute 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effect
心腦血管類疾病為國內中老年群體常見病癥類型, 對該部分群體健康形成著巨大威脅。而縱觀近幾年接診情況可知, 該類疾病臨床發生率正以極快速度增長。急性栓塞性腦梗死屬于該部分病癥中較為嚴重類型, 其發作較為突然, 且發展速度快, 若處理不及時, 將很容易導致患者喪失生命。目前, 醫療技術的持續完善, 已能針對該部分患者生命安全進行有效保障。而在后期功能恢復方面, 依舊存在有欠缺[1, 2]。本次本院就側重針對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在促進急性栓塞性腦梗死患者恢復中的具體效果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診的300例急性栓塞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抽選的方式分為對照組(200例)與觀察組(100例)。對照組中男121例, 女79例;年齡66~78歲, 平均年齡(72.65±1.85)歲。
觀察組中男58例, 女42例;年齡64~79歲, 平均年齡(72.99±2.0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于本次研究過程中按照常規方式開展各方面治療, 針對患者血壓進行調整, 維持在正常水平, 對顱內壓合理進行控制, 對腦水腫癥狀進行改善等, 更需要確保患者呼吸道處于暢通狀態。觀察組于本次研究過程中按照早期綜合康復治療開展各方面治療, 具體為:①心理疏導。因該癥發生較為突然, 且對患者造成的負面作用較大。在開展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前, 需要對心理疏導加以重視。醫護人員需耐心與患者展開溝通, 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該癥的誘發因素以及目前主要對策。對于患者存在的各方面疑問, 醫生需要詳細進行解答。在每次心理疏導的過程中, 醫護人員需要給予患者適當鼓勵, 引導患者以樂觀心態接受各方面治療[3]。②肢體康復治療。在康復治療需要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方式進行, 治療時間需要由短逐步延長。針對患者四肢進行主動按摩, 按摩力度需結合患者實際而定, 以不使患者產生不適感為佳, 起到促進患者肢體血液循環的作用。同時, 可指導患者在家屬、護理人員的陪同下, 利用醫院的康復設備開展各方面康復鍛煉, 結合其恢復情況, 針對活動力度以及次數等進行增加。③語言功能鍛煉。該部分患者多伴隨失語癥狀。在恢復過程中, 可指導患者進行鼓腮、彈舌、撅嘴等動作, 指導患者進行伸縮舌頭運動, 將舌尖最大程度向外伸展。并指導患者完成簡單發音練習[4, 5]。④記憶功能訓練。可通過記憶圖片、數字等方式幫助患者對記憶功能進行訓練。在鍛煉過程中, 需給予患者適當鼓勵, 避免患者因為多次訓練效果不佳而出現放棄訓練的情況。⑤中醫穴位康復治療。按照常規針刺治療的方式針對患者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陰交等穴位進行針刺。針刺手法完全按照普通平補平泄的方式進行, 進針量控制在3 mm左右, 留針時間控制在3 min左右。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ugl-Meyer、ADL評分及Burnnstrom分級。結合Fugl-Meyer平衡功能評定量表針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功能加以評估;結合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針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能力加以評估;患者腦卒中運動功能評定則參照Burnnstrom分級法進行[6, 7]。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Fugl-Meyer、ADL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Fugl-Meyer、AD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ugl-Meyer、ADL評分(12.47±1.64)、(32.14±2.78)分均優于對照組(8.24±1.06)、(28.14±1.64)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Burnnstrom分級情況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Burnnstrom分級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血栓屬于心血管類病癥中最為常見類型, 而急性栓塞性腦梗死屬于該部分病癥中危險性較大的類型。當前, 在治療方案持續完善的情況下, 該部分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而結合實際可以發現, 該部分患者后期恢復情況較差。且部分醫護人員針對該部分患者康復治療缺乏重視, 進一步影響到患者恢復。
康復治療主張對該部分患者進行早期主動以及被動運動, 起到幫助患者恢復的效果。在各方面康復鍛煉的作用下, 可針對該部分患者神經運動情況進行有效調整, 增加受損神經元的興奮性。針對已存在損傷神經突觸功能進行改善, 幫助大腦皮層運動區域進行定型。結合各方面康復訓練, 能幫助患者自身協調能力、肌肉以及關節功能情況得到有效改善, 進而為神經系統提供大量沖動輸入, 達到幫助其各方面功能恢復的效果。
早在房圣旭[8]報道中已經指出, 出現腦梗死患者, 其神經功能尚存在有自然恢復的能力, 且恢復能力主要受到顱內壓、血腫吸收情況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各方面康復鍛煉的操作下, 能針對腦部血流情況進行有效改善, 幫助病灶部位組織進行重建, 使得腦部功能可塑性進一步彰顯出來, 幫助患者得到恢復。且康復治療能幫助該部分患者的原因側重表現在3個層面:①可提升神經突出效率;②在多次鍛煉的作用下, 可使得神經突觸之間的聯系增加靈敏;③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 可加快功能康復速度[9, 10]。
本次研究將早期綜合康復護理運用于100例急性栓塞性腦梗死患者的恢復過程中,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 在該康復治療的作用下, 能幫助患者改善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 幫助患者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
總之, 針對急性栓塞性腦梗死患者開展早期綜合康復治療, 能幫助患者受損神經功能得到有效恢復, 進而有效提升綜合診治效率。
參考文獻
[1] 何買定, 錢燕, 季美蓮.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急性腦栓塞性腦梗患者的臨床效果探討. 中外醫療, 2017, 36(11):109-110.
[2] 李淺峰, 王玉龍.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急性腦血栓腦梗患者的臨床效果探討.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7(2):173-174.
[3] 張琴.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急性腦血栓腦梗療效的觀察. 臨床研究, 2016, 24(6):45.
[4] 胡鍥, 孫濤.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急性腦血栓腦梗的臨床療效分析. 醫藥衛生(全文版), 2016(3):00289.
[5] 胡蘭芳.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急性腦血栓形成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國傷殘醫學, 2016, 24(18):78-79.
[6] 姚萍, 師穎.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急性腦血栓腦梗效果觀察. 醫藥前沿, 2016, 6(34):184-185.
[7] 郭懷萍.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急性腦血栓腦梗患者的臨床效果探討. 飲食保健, 2017, 4(2):83.
[8] 房圣旭. 研究急性腦血栓患者應用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臨床有效性. 中國傷殘醫學, 2016, 24(17):71-72.
[9] 鐘志強, 王坤, 孫偉.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急性腦血栓腦梗療效的觀察. 中國傷殘醫學, 2011, 19(6):73-74.
[10] 姜海濤.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急性腦血栓腦梗效果觀察.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6(2):184-185.
[收稿日期:20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