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勇 劉文明
【摘要】 目的 探討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感染性上尿路結石的價值。
方法 100例感染性上尿路結石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新型組, 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 新型組采用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比較兩組結石清除率、手術時間、處理結石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及體溫升高、菌血癥等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新型組結石清除率88.00%高于對照組的6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新型組手術時間、處理結石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新型組并發癥發生率2.0%低于對照組的16.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感染性上尿路結石價值高, 可有效減少手術創傷和時間, 結石清除率高, 并發癥少, 值得推廣。
【關鍵詞】 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感染性上尿路結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29
感染性上尿路結石是臨床常見多發病, 結石和尿路感染之間互相促進, 可加重腎實質破壞和加速結石生長, 嚴重損害腎功能。另外, 感染性上尿路結石容易引發尿路梗阻, 因此, 在治療的過程中需及時解除尿路梗阻和積極控制感
染[1]。本研究分析了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感染性上尿路結石的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感染性上尿路結石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新型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新型組男31例, 女19例;年齡32~70歲, 平均年齡(48.24±7.25)歲;結石直徑1~5 cm, 平均直徑(3.13±1.24)cm;其中, 輕度腎積水15例, 中度腎積水20例, 重度腎積水15例。對照組男32例, 女18例;年齡31~70歲, 平均年齡(48.14±7.29)歲;結石直徑1~5 cm, 平均直徑(3.12±1.57)cm;其中, 輕度腎積水15例, 中度腎積水21例, 重度腎積水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 新型組采用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術前根據影像學檢查確定腎穿刺部位, 并做好標記。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截石位, 膀胱鏡下逆行將7F導管插入患側輸尿管, 改俯臥位, 用軟枕墊高腎區腰部。若無明顯腎積水則先向患側腎給予生理鹽水注入建立人工腎積水。根據術前標記進行穿刺, B超下向目標伸展穿刺, 尿液流出說明穿刺成功。將超硬導絲置入, 在導絲引導下用筋膜擴張器擴張至16F, 將16F peelaway塑料套管推入, 在斑馬導絲引導下將輸尿管硬鏡沿著套管進入腎盞尋找結石, 確定斑馬導絲在腎盂內。將輸尿管鏡退出后繼續用筋膜擴張器擴張至24F, 將24F經皮腎鏡鞘置入腎集合系統, 并置入經皮腎鏡尋找結石, 用鈥激光碎石系統將結石清除。取石之后常規從腎盂順行給予6F雙J管插入至膀胱, 給予18F腎造瘺管留置。術后進行血標本細菌培養, 并選擇合適抗生素治療。術后3~5 d復查, 若取石成功可在體溫恢復正常3 d后將腎造瘺管拔除, 而雙
J管在術后1個月拔除。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結石清除率、手術時間、處理結石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及體溫升高、菌血癥等并發癥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結石清除率比較 新型組結石清除率為88.00%
(44/50), 對照組結石清除率為68.00%(34/50)。新型組結石清除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手術時間、處理結石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比較
新型組手術時間、處理結石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分別為(84.50±2.13)min、(41.50±3.57)min、(106.61±12.59)ml。對照組手術時間、處理結石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分別為(93.51±
11.41)min、(65.51±12.61)min、(135.62±41.21)ml。新型組手術時間、處理結石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體溫升高、菌血癥等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新型組有1例體溫升高, 無菌血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2.0%。對照組有5例體溫升高, 3例菌血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16.0%。新型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 經皮腎鏡取石和鈥激光碎石已經成為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和腎結石的主要方法, 但對于感染性上尿路結石患者而言, 其一般容易合并腎內感染, 且結石體積比較大, 并發癥多, 因此實施傳統經皮腎鏡取石手術有一定局限性。隨著經皮腎鏡取石手術不斷改進, 加上各種碎石和取石設備不斷成熟和更新, 抗生素發展和增多, 感染性上尿路結石的治療有了新的途徑[2]。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是感染性上尿路結石的新型治療方法, 其可借助B超
辨別結石位置、腎積水情況, 確定穿刺部位、方向、角度和深度, 可對感染性上尿路結石提供準確定位。經建立24F經皮腎通道, 可更好容納腎鏡, 視野清晰廣闊, 術中觀察更方便, 更容易找到結石, 在腎內無壓力或低壓情況下碎石容易將結石沖出, 還可預防灌流液反流, 提升取石的效果, 降低感染擴散率[3-7]。另外, 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因逐級擴張, 分步推進, 術中無需經輸尿管鏡確認擴張深度和方向, 可避免不必要擴張引發腎實質出血和損傷, 提高手術的安全性[8-10]。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手術實施過程需注意明確穿刺方向, 確保擴張方向和導絲引導方向保持一致, 并將筋膜擴張器妥善固定和旋轉前進, 逐級擴張, 掌握深度, 用力輕柔[5, 6]。本研究中,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 新型組采用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結果顯示, 新型組結石清除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新型組手術時間、處理結石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新型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感染性上尿路結石價值高, 可有效減少手術創傷和時間, 結石清除率高, 并發癥少,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振濤, 劉會恩, 張萬峰, 等. 無管化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治療腎結石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傷殘醫學, 2012, 20(7):10-12.
[2] 張勁松, 李炯明, 陳戩, 等. "無管化"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道結石42例的臨床評價.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1, 32(4):104-107.
[3] 阿不力孜·司馬義, 艾尼瓦爾·玉蘇甫, 王晨宇, 等. B超引導下超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小兒上尿路結石的效果分析.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16, 37(4):262-264.
[4] 劉宏偉, 左玲, 柳建軍, 等. 完全無管化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42例.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6, 16(6):511-513.
[5] 劉永達. 留置輸尿管外支架的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的應用研究. 南方醫科大學, 2013.
[6] 胡德軍, 阮元峰. 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感染性上尿路結石. 中國實用醫刊, 2013, 40(3):4-6.
[7] 何曉東. 二步擴張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一期治療感染性上尿路結石的療效研究.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4(27):123-124.
[8] 彭國輝, 魏強, 曹滿超, 等. 兩步法建立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附208例報告. 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2, 6(1):29-32.
[9] 楊波. 標準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116例觀察. 中國衛生產業, 2013(18):90-91.
[10] 李炳勛. 超聲引導下標準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經驗總結. 中國醫科大學, 2010.
[收稿日期:201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