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摘要】 目的 分析護理干預對中耳炎乳突根治術患者術后的影響。方法 68例行中耳炎乳突根治術的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4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對照組患者術后的生理、心理、社會環境、文化各項評分分別為(25.6±2.1)、(27.9±3.5)、(22.8±1.6)、(12.4±1.6)分, 均低于觀察組的(29.9±2.6)、(34.7±3.9)、(28.5±1.7)、(16.2±1.8)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7.6%, 其中繼發性感染3例、鼓室神經損傷2例、神經性耳聾1例;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9%, 僅繼發性感染1例;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對中耳炎乳突根治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可有效提高術后舒適度、減少術后并發癥, 值得臨床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 中耳炎乳突根治術;臨床護理路徑;舒適度;術后影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110
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疾病, 臨床以耳痛、流膿、聽力下降為主要表現, 嚴重危害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可導致其心理及家庭負擔不斷加重。目前, 乳突根治術是治療中耳炎的重要術式, 經治療后可取得確切療效, 但手術治療具有一定的創傷性, 多數患者均會出現生理及心理方面的不適感[1]。因此, 有必要實施護理干預措施, 促使其術后舒適度有效提高。本研究以本院2016年1~12月施行中耳炎乳突根治術的患者為對象, 采取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干預, 并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于本院2016年1~12月施行中耳炎乳突根治術的患者共6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4例。對照組中男18例, 女16例;平均年齡(34.6±8.2)歲, 平均病程(1.6±0.8)年;包括右耳17例, 左耳14例, 雙耳3例。觀察組中男19例, 女15例;平均年齡(34.9±7.7)歲, 平均病程(1.5±0.9)年;包括右耳18例, 左耳12例, 雙耳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比較。
1. 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均按照常規診療方案實施基礎護理, 包括術前準備、對癥處理以及用藥指導等。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①入院時, 責任護士熱情接待, 并介紹醫院環境及醫療設施, 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 消除其顧慮心理;同時, 講解疾病的發病機制、手術方法、麻醉方式、并發癥處理及相關注意事項, 以此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②術前1 d, 指導患者及家屬做好術前準備工作, 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明顯的患者予以心理疏導, 借助手術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手術治療的信心。③手術當天, 指導患者清晨禁飲食、排空大小便, 再次安撫患者情緒;麻醉清醒后, 告知患者大口呼吸, 根據正確方法及時咳痰;術后疼痛為正常現象, 引導患者掌握深呼吸的方法, 合理使用鎮痛泵, 有效緩解術后疼痛;保持患者患側敷料干燥, 促進手術切口迅速愈合。④術后第1 天, 指導患者保持舒適臥位, 以免修復的鼓膜與重建的聽骨鏈出現移位;患者清醒后, 禁飲食6 h, 減少頭部活動, 注意保護術側切口;告知患者及家屬用藥的類別和方法, 避免壓迫耳部, 控制打噴嚏等動作, 以免骨膜壓力增加產生不良影響;觀察患者的面部形態, 以免面部發生畸形。⑤術后1周內, 向患者講解換藥的注意事項, 提高術后治療的配合度;鼓勵患者清淡飲食, 以富含膳食纖維、易消化的食物為主;術后根據患者病情的康復狀況, 合理進行活動。⑥出院前1 d, 幫助患者拆除切口縫線, 拆線后告知患者注意保護術耳, 避免耳部受壓, 臟水入耳。⑦出院時, 囑咐患者保持術耳清潔, 注意預防感冒, 增強體質, 定期復診檢查聽力狀況。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采用簡化舒適狀況量表[2]評估患者的術后舒適度, 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環境、文化4個維度, 分值越高說明舒適程度越好;記錄兩組患者的鼓室神經損傷、繼發性感染、神經性耳聾等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并作統計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后舒適度評分對比 對照組患者術后的生理、心理、社會環境、文化各項評分分別為(25.6±2.1)、(27.9±3.5)、(22.8±1.6)、(12.4±1.6)分, 均低于觀察組的(29.9±2.6)、(34.7±3.9)、(28.5±1.7)、(16.2±1.8)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7.6%, 其中繼發性感染3例、鼓室神經損傷2例、神經性耳聾1例;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9%, 僅繼發性感染1例;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乳突根治術是治療中耳炎的常用手段, 其主要通過清除乳突、鼓室及咽鼓管的病變組織, 促使患者聽力損傷有效恢復, 同時, 還能最大程度的保留中耳結構[3]。但手術治療會產生應激反應, 不僅危害生理和心理系統, 術后發生并發癥也會進一步影響手術療效。因此, 需要采取護理手段進行干預, 維護生理和心理系統、減少術后并發癥, 從而改善術后患者的手術療效與生活質量。研究表明[4], 手術患者予以護理干預, 術后自身護理和保健能力能夠明顯提升,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然而, 常規護理在全面性、連續性、系統性方面存在欠缺, 臨床護理干預效果并不理想。對此, 本院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中耳炎乳突根治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臨床護理路徑是融入了成效管理概念的一種護理模式, 其以護理手段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 為患者提供全面、系統的護理干預, 具有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的明顯優勢。實踐證明[5-8], 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模式, 根據患者的身心特點以及病情狀況實施護理干預, 可取得顯著成效;手術實施前, 通過健康教育幫助患者了解醫院環境及手術相關情況, 在緩解患者不良情緒的同時, 可以提高其治療疾病的信心及配合度;護理人員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工作流程一一落實各項干預措施, 確保護理干預的全面性及系統性, 能夠保障手術治療效果及護理質量。由此可見, 采取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干預, 可以提高手術患者的護理能力和保健能力, 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健康迅速恢復。本研究中,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術后各項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模式進行干預后, 術后患者舒適度提高, 術后并發癥減少, 因此可作為中耳炎乳突根治術的優選護理方案。
綜上所述, 臨床護理路徑用于中耳炎乳突根治術的護理干預, 可以提高患者的術后舒適度, 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 張茹怡, 冷傳敏. 76例膽脂瘤型中耳炎乳突根治鼓室成形術的護理.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 24(7):4168.
[2] 侯照銀, 董麗華. 圍術期護理干預模式對中耳炎乳突根治術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的影響.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6):1257- 1259.
[3] 任俊香. 不同圍術期護理干預模式對中耳炎乳突根治術治療效果影響評價. 養生保健指南(醫藥研究), 2015(11):94.
[4] 周琦, 代黎. 不同圍術期護理干預模式在中耳炎乳突根治術中的應用效果.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8):101-104.
[5] 高燕, 王曉菁. 不同圍術期護理干預模式在中耳炎乳突根治術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19(30):236-237.
[6] 許歡. 圍術期護理干預模式對中耳炎乳突根治術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的影響.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19(32):240-241.
[7] 張文娟, 劉霞. 護理干預在不同圍術期在中耳炎乳突根治術中的應用效果. 中外醫學研究, 2016, 14(23):74-75.
[8] 瞿燕平, 金燕, 劉金華, 等. 系統護理模式在中耳炎乳突根治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26(25): 2839-2841.
[收稿日期:201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