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
作為我國特有的文化,中醫文化是我們祖先不斷積累化的保障人民健康的財富。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比如阿拉伯醫學、古印度醫學、古埃及醫學等等,步入近代后,這些醫學都相繼消亡,只有中醫還在不斷生長。
中醫力量無形,但很實在。當今的中華大地上,有上千所中醫醫院,幾十所中醫高等學府,幾十萬名中醫學子。
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醫。
然而,在繁華的被后,有一股潛在的負面力量暗流涌動。這種危機,由來己久。
一、燦爛的中醫文化
作為中華文明瑰寶的中醫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惟一的仍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傳統科學技術。中醫學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當時的哲學、文學、數學、歷史、地理、天文、軍事學等多種自然和人文學科的知識,同時又融進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成為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如果從陰陽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中儒家突出乾陽剛健、自強不息的精神,偏重于“陽”:道家強調陰柔的歸藏、包容功能,以貴柔尊、自然無為、致虛守靜為“道”,偏于“陰”,那么中醫學則是強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是注重“陰陽和合”,陰陽并重,兼蓄儒道兩家之精髓。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傳統文化的復興離不開中醫學的振興,而中醫學的復興無疑是推動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一個重要途徑,中醫學能夠重現昔日輝煌也將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一個重要表現。同時,中醫學的復興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復興的一個引擎,能夠為中華文化精神的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而中華文化精神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內核,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的源泉,也是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垂續至今的重要保證。
二、中醫文化的失落
近百年來,中醫的發展一直是坎坷的。中醫的危機從根本上說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危機。伴隨著新文化運動“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提出,傳統文化遭到猛烈的抨擊,作為傳統文化一部分的中醫藥學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其在中國的醫學主導地位也受到沖擊??茖W主義的盛行,使西方學科分類及其“形式和方法”成為是否“科學”的評估標準,中國所有的既存學術都面臨著一個取得科學“資格”的問題,中醫藥學自不例外。
作為傳承中醫藥文化的重要陣地一一中醫藥高等院校,本來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應該是最有資格也是最應該弘揚傳統文化的地方,卻完全按照西方科學模式進行構建,用所謂的現代科技來研究中醫藥。在中醫院校,用動物來做試驗或用分子生物學等來培養造模才是正統,而用符合中醫文化特征的方法研究中醫倒成了異類,傳統中醫反而被擠在人不欲見的偏僻角落。中醫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變得越來越“現代化”,語言表達也越來越“標準化”、“客觀化”,似乎這樣一來,就符合“科學”的規范,學生們也就更容易理解中醫、掌握中醫了。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主干課程越來越被邊緣化,在中醫師職稱考試中也已被取消。其他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更只是作為中醫院??捎锌蔁o的選修課。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失去源頭的中醫能夠繼承就已令人欣慰,更遑論創新與發展。近幾十年來,政府對中醫的關懷、保護和扶持力度不可謂不大,中醫藥教育規模也在一天天擴大,但中醫發展并沒有取得我們所期望的效果,反而是中醫的醫療市場在不斷萎縮,中醫的臨床治療手段也在一點點消逝,明顯出現了“一代不如一代”的現象。
三、中醫復興.靠科技還是人文?
中醫當然不是現代科學,那么中醫應不應該發展成現代科學?面對這個問題,可以說絕大數的人都會毫不思索地點頭。在浩浩蕩蕩的科學化浪潮中,中醫現代化自然是題中之義。
事實并非如此。一大批老中醫在憂心忡忡:中醫的現代科學化能否繼續保持中醫的傳統?能否繼續保持中醫的特色和優勢?這實際上形成了一個悖論:中醫能實現不改變自己非現代科學傳統的現代科學化嗎?當代中醫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
眾所周知,中醫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惟一的仍在發揮重要作用的中國傳統科學。如果拿今天的眼光看,中醫是一個包含科學、人文等各種成分的極其復雜的混合體。在多數科學研究者看來要實現中醫的現代化其實很簡單,只要把中醫多種成分進行“剝離”就行了,也就是將其中的不符合科學的成分拋棄掉,將其中符合科學的成分留下來。但這種想法操作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中醫各種成分是絞在一起的,動一發而觸及全身。中醫的各種成分可以勉強分為“神”、“象”、“形”三個層面。其中“神”和“象”是中醫特色和傳統之所在,也是精華之所在;而“形”的層面是最弱的。如果拿西醫的標準來看,卻是“形”的部分最符合。如果舍去“神”和“象”而保留“形”,那樣的中醫連西醫最初級的形態學還不如。
綜觀歷史,我們不難看到:中醫學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當時的哲學、文學、數學、歷史、地理、天文、軍事學等多種學科知識的營養,同時又溶進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靶悴艑W醫,籠中抓雞”,一方面形象地道出了具有傳統文化知識背景的人學習中醫相對容易之現象,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醫與傳統文化的密切關系。
今天,若離開了中國傳統人文文化教育和傳播,中醫藥執業人員單純學習中醫診斷、方劑、藥性,終究難成為一代中醫名家,中藥也難以保持和發展道地藥材與傳統炮制方法;離開文、史、哲等文化的滋養,中醫理論也難以得到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醫的文化研究是中醫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中醫的文化復興是中醫復興的重要途徑,中醫的復興又是推動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一個重要途徑,中醫藥文化能夠重現昔日輝煌也將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一個重要表現。
所以,歸根到底,中醫要發展,首先要從人文下手,從它的歷史文化發展等諸多因素做全面考察,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從而給中醫發展提供合適的土壤。目前中醫文化的研究己被提上日程,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醫文化一定會展現它豐富多彩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