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目的:探討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配合綜合護理干預治療產后抑郁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間筆者單位收治的66例產后抑郁癥患者按其入院治療時間順序分為分組依據,將66例患者分為兩組,常規組33例,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并予以常規護理干預:綜合組:33例,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配合綜合護理干預法進行治療。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 HAMD)對兩組治療前后的評分及滿意度情況進行分析。結果:兩組患者經2個月治療、護理后,HAMD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綜合組患者經治療、護理后,其HAMD評分及患者滿意度均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配合綜合護理干預治療產后抑郁癥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且患者滿意度更高。
【關鍵詞】產后抑郁癥;綜合護理干預;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患者滿意度
產后抑郁癥屬較常見的精神障礙性疾病;多發于在產婦分娩后14d左右。產后抑郁癥會直接影響到產婦的身心健康,也會給其家庭、新生兒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負性影響。調查研究提示:我國產后抑郁癥發病率較高,約為5~20%[l];這也引起了學界的注意,也加大了對該疾病的臨床研究力度。本文就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配合綜合護理干預治療產后抑郁癥的臨床效果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間筆者單位收治的66例產后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24~39歲,平均年齡(30.1±4.6)歲;發病時間:13~30d,平均發病時間(20.1±3.6)d。其中:55例為首次生育;11例為二次生育。上述66例研究對象均符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本文按研究對象入院治療時間順序為分組依據,將其為兩組:常規組:33組和綜合組:33例;組間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1)無精神病史者;(2)嚴重產后并發癥者; (3)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4)無酗酒史。
1.3 治療方法
1.3.1 常規組
常規組33例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山東京衛有限公司,批號:H20080599),從5mg/d開始;晨服;7d后,逐步增至lOmg/d:維持該劑量至60d。同時,還采取相關的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措施。
1.3.2 綜合組
綜合組33例患者,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用量、方法同常規組;但在治療期間采取綜合護理干預。
(1)針對性健康宣教與疾病認知。護理人員須在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基礎之上,全面了解、掌握產后抑郁癥患者年齡、性格特點、文化程度、職業、愛好等,并對其詳盡進行生育觀教育以及產后抑郁癥發病機制、治療等相關的知識的介紹,進而提高其對該疾病的認識程度,達到消除、降低患者該疾病的恐懼心理,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2)支持性心理干預。護理人員通過醫學心理知識,立足于健康宣教基礎之上,對其因產后抑郁癥所導致的心情抑郁、焦慮、強迫、缺乏信心等負性心理進行及時的疏導,在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降低其心理壓力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引導、暗示等手段來增加產婦的信心。同時,護理人員應囑患者家屬,尤其是患者的丈夫,通過對其的關心、體貼來增進夫妻感情,使患者時刻能夠感受到愛人與親人的關心及精神鼓勵,進而達到不斷強化、培養其樹立起治療、“自愈”的自信心;通過引導患者不斷進行自我情緒的調節來加速臨床治療的效果[2]。
(3)有效的行為干預。護理人員可以利用音樂法來轉移患者對自身疾病的“關注度”;使之能夠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這對降低、緩解患者的負性心理具有積極的作用。另外,護理人員可以利用患者在母乳喂養過程中,引導、鼓勵其多于新生兒進行接觸,進而不斷強化、激發其母性意識,也可以達到消除、緩解負性心理的作用[3]。
(4)科學的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囑其多食核桃、動物肝臟、水果、粗糧等食物;因此類食物中富含緩解緊張、憂慮的營養素,進而能夠有效調整、改善患者的情緒。
1.4 觀察指標
采用HAMD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護理前后的評分進行比較,并就患者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1.5 療效判定
治愈:HAMD評分下降75%以上;顯效:HAMD評分下降50~75%;有效:HAMD評分下降25~50%;無效:HAMD評下降<25%。
1.6 統計學
文中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數據(x±s)為t檢驗;計數數據為X2檢驗;若P<0.05,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HAMD評分分析
兩組患者經2個月治療、護理后,HAMD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綜合組患者經臨床治療、護理后,其HAMD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l。
2.2 滿意度情況分析
兩組患者經2個月治療后,綜合組患者滿意度高達93.9%,明顯高于常規組的60.6% (P<0.05),具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3 討論
產后抑郁癥屬較常見的精神障礙性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對嬰兒、自身健康狀況過度擔憂,并由此或其他因素而導致的多慮、易怒、情緒不穩定、恐懼、焦躁、等,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精神錯亂等癥狀,甚至還會引發自傷、自殺等[4]。目前,臨床多采用西醫方法治療,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約為65~85%左右;但在治療過程中,則多予以健康宣教、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方法。本文則在西醫治療基礎之上,進行了綜合護理干預研究。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兩組患者經2個月治療、護理后,HAMD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綜合組患者治療、護理后,其HAMD評分及患者滿意度均優于常規組(P<0.05)。筆者認為: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產后抑郁癥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若再輔以綜合護理干預,則可以通過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心理護理、行為干預以及飲食指導則對提高臨床療效具有積極的輔助作用;且患者在相應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下,可以使得患者能夠提高自身對疾病的認知度,并通過心理護理干預還可以幫助患者能夠自己嘗試著去適應社會角色;同時,再結合患者丈夫、親人的關心也可以進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這對全面提升了其對治療、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均具積極作用[5]。
綜上所述,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配合綜合護理干預治療產后抑郁癥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且患者滿意度更高。
參考文獻
[1]趙新慧,溫進哲,袁芳,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預防卒中后抑郁的臨床觀察[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4,29 (03):269-272.
[2]曾瑛,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2011,4 (3B):33-34.
[3]龐桂萍,陳怡,陳興陽等,心理治療對產后抑郁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2,17 (20):3176-3177.
[4]田春青,預防產后抑郁癥的護理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 (02):106-107.
[5]溫進哲,趙文霞,段倩倩等,艾司西酞普蘭聯介意象對話治療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3, 28(<6): 9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