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香玉


【摘要】目的:研究小兒營養不良的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間前來我院就診的80例營養不良患兒,通過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對80例患者平均分組,即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均為4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性治療措施,實驗組則聯合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對比兩組患兒診療效果與各項指標。結果:根據兩組患兒診療效果對比研究發現,實驗組診療效果遠遠高于對照組,且診療過程中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將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應用在小兒營養不良診療中,能夠不斷增強診療的效果,優化患兒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小兒營養不良;保健方法;臨床保健指導
誘發小兒營養不良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攝入營養不均衡,很難確保患兒蛋白質、微量元素與能量的攝入處于均衡狀態,使患兒營養不良癥狀愈加明顯[1]。小兒營養不良的臨床表現就是脂肪逐漸消失、肌肉萎縮且生長發育停滯。若患兒長期處于營養不良的狀態,其個人的抵抗能力也會不斷下降,直接制約患兒的生長與發育。為進一步探討小兒營養不良的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效果,以下展開深度研究,希望有所幫助。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間接受診療的80例營養不良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n=40)和對照組(n=40)。其中,實驗組男患兒28例,女患兒12例,最大年齡為9歲,最小年齡為6個月,中位年齡(3.34±0.21)歲。對照組男患兒21例,女患兒19例,最大年齡為8歲,最小年齡為7個月,中位年齡(3.22±0.25)歲。納入依據①年齡不低于6個月;②檢查結果與病癥診斷標準一致;⑧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依據:①肝腎功能障礙;②不符合此次研究納入依據要求。對比分析兩組患兒性別與年齡基礎資料發現,組間差異不明顯,統計學意義不存在,以p>0.05呈現出來。
1.2 方法
對照組在入院以后,采用常規性治療措施。其中,為患兒補充維生素B,并通過胃動力促進藥物進行治療。根據患兒的電解質紊亂狀況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與此同時,還要深入了解人體所需營養物質含量,并為患兒補充必要的礦物質與蛋白質。
實驗組在入院以后,可以對常規性治療措施加以借鑒,但同樣也要引入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聯合應用的方式,以期不斷優化患兒皮膚保健效果,達到口腔保健的目標,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皮膚保健。一旦患兒出現營養不良癥狀,其皮下脂肪就會變薄。若營養不良的程度較為嚴重,那么患兒皮下組織會消失,導致皮膚過于干燥。如果長期擠壓皮膚,很容易增加感染與褥瘡發生的幾率[2]。所以,應適當增加患兒翻身次數,并適當擦拭患兒身體,在了解患兒營養不良癥狀后,采取必要的處理干預措施。
第二,口腔保健。對于營養不良的患兒,口腔干燥是十分常見的臨床癥狀,導致口腔潰瘍的幾率相對較高。在這種情況下,應適當地采用局部涂抹藥物方式進行干預,有效地保護患兒口腔的創面。
第三,眼部與生活保健。營養不良患兒的眼角也很容易出現干燥癥狀,所以護理工作人員需要為患兒擦拭消炎膏,并且實施必要的涂抹治療,對患兒的眼角膜進行保護[3]。與此同時,還要積極鼓勵營養不良患兒參與鍛煉,并定期消毒患兒使用的生活用品,有效地規避疾病感染問題的發生。
第四,保健指導。在系統掌握營養不良患兒病情的基礎上,要向患兒家屬詳細地介紹引發營養不良的主要病因,而且應保證家屬能夠正確認知營養不良危害患兒的程度。若患兒長時間處于營養不良的狀態,則必然會對其機體免疫力與抵抗力帶來不利的影響,副反應明顯[4]。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保證飲食方案制定的科學合理性,并向患兒家屬發放方案,實施必要的指導。在此基礎上,還應當綜合考慮營養不良患兒的癥狀程度,進而確定具體的用藥劑量,針對患兒家屬實施必要的用藥指導。
1.3 評價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患兒診療效果與各項指標,其中,診療效果體現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方面。顯效代表患兒接受診療后,消瘦、肌肉萎縮以及生長發育停滯的癥狀消失;有效代表患兒接受診療后,消瘦、肌肉萎縮以及生長發育停滯的癥狀改善程度明顯;無效代表患兒接受診療后,消瘦、肌肉萎縮以及生長發育停滯的癥狀未得到改善,甚至有所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
以上所研究的營養不良患兒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兩組患兒診療效果對比、診療各項指標對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X2檢驗,以p<0.05為數值判定標準,對存在的統計學意義進行證實。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診療效果對比
根據兩組患兒診療效果的對比分析證實,實驗組診療總有效率遠遠高于對照組,臨床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2 兩組患兒診療各項指標對比
比較分析兩組患兒診療各項指標結果發現,實驗組營養達標率、并發癥發生率以及不良飲食糾正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
3 討論
小兒時期是關鍵的成長階段,若攝入營養不充足,很難確保小兒健康成長。尤其是營養不良,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疾病,很容易對小兒的生長與發育帶來不利的影響,使其自身免疫能力不斷下降,生活質量水平難以提高[5]。最主要的原因體現在三個方面: (1)喂養方式不合理。小兒的飲食結構過于單調且偏食,直接影響了營養的攝入量; (2)先天因素。雙胞胎與早產兒先天不足,若后天喂養缺乏合理性,也難以達到增加體重的目標,而且皮下脂肪還會變薄,導致肌肉松弛程度加大,甚至會出現肌肉萎縮的情況;(3)疾病因素。慢性腹瀉、脾虛與肝病等會影響小兒的消化系統,即便小兒攝入營養充足,也難以被機體有效吸收。除此之外,幽門狹窄以及兔唇等相關的先天性疾病,也會增加攝入營養的難度[6]。若小兒患兒急性傳染病,那么營養消耗量將過度,同樣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由于小兒的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很難分辨是非,所以家長必須要對營養知識形成正確地認知。其中,臨床保健指導能夠為患兒家長營造必要的教育平臺,特別是在專業營養醫師的指導之下,患兒家屬能夠對健康教育模式形成系統了解,特別是基礎生活、患兒生活與飲食習慣、生活環境、疾病預防能力以及口腔、皮膚保護指導等多個方面。在實際治療方面,也必須要對患兒及其家屬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切實感受家長的焦慮心態,向家長講述成功治療的案例,并向患兒家長介紹前來醫院復診的康復患兒[7]。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在常規性治療措施的基礎上,采用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聯合應用方式,診療效果與各項指標(營養達標率、并發癥發生率以及不良飲食糾正率)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由此可見,將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應用于營養不良患兒的診療過程中,在掌握患兒臨床表現的基礎上,采取必要的措施,能夠有效地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特別是在糾正患兒不良飲食習慣后,可以進一步促進患兒的生長與發育。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兒發生營養不良以后,采用保健方法和臨床保健指導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但在實際生活中,應盡量規避營養不良現象的發生[8]。所以,應當在婦產科開展新生兒健康飲食與保健的教育活動,實施必要的保健指導,盡可能地減少小兒營養不良的發生幾率。
綜上所述,在小兒營養不良診療過程中,合理地引入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方式,能夠使患兒的診療效果不斷增強。特別是皮膚保健工作,可以使營養不良患兒舒適程度得以提高,有效地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優化患兒的生活質量,以免發生疾病時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促進患兒的生長與發育,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胡建兒,湯媛,周霞,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對小兒營養不良的效果[J].中國鄉村醫藥,2018 (08):77-78.
[2]趙玉華,小兒營養不良的保健方法及臨床保健指導要求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7 (16):147-148.
[3]郭忠武,郭建宇,王佳語,小兒營養不良的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探討[J].飲食保健,2017(27):159.
[4]常青,古麗夏西·阿合買提,小兒營養不良的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03):175.
[5]康瑞琴,小兒營養不良的保健方法及臨床保健指導價值探討[J].保健文匯,2017 (08):20.
[6]劉鵬英,健康保健方法改善小兒營養不良的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7 (14):128.
[7]鄒麗媛,林碩,小兒營養不良的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 (10):406.
[8]晏欣,小兒營養不良的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效果觀察[J].保健文匯,2016 (0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