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榮


【摘要】目的:評價血站血液采集前采用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的臨床價值。方法:基礎資料: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無償獻血的160例血液采集者,分組采用隨機抽取方式,按照平均方式,兩組例數各為80例,對照組n=80例實施常規血液檢查,觀察組n=80例則應用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對比兩組血液樣本報廢率以及測試方法準確率。結果:觀察組在血液采集前進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可顯著血液樣本報廢率,提升血液樣本采集質量,P<0.05,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方法檢出例數與實驗室檢測方法檢出例數之間差異不明顯,P>0.05。結論:血站血液采集前采用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準確性較高,與實驗室檢驗準確性差異不大,并且可以降低血液樣本報廢概率,提升樣本采集質量,整體效果較為理想。
【關鍵詞】血站;血液采集;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臨床價值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是通過對參與人體蛋白質新陳代謝的酶進行檢驗,了解血液采集人員體內各器官內的組織活動以及變化情況,一旦體內組織出現病變,就會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釋放至血液中,使得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含量增加,可通過該指標對血液采集人員的身體情況進行準確的判斷。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在肝臟細胞中的存貨量最多,該指標是對血液采集人員身體健康進行判斷的重要項目。血站在血液采集的過程中如果忽略該檢查,可能造成血液標本的報廢,為了進一步提升血液采集效率,需要在血站血液采集前采用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方法對采集人員健康情況進行判斷,提升血液采集整體質量[1]。本文研究主圍繞血站血液采集前采用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的臨床價值方面展開,詳細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基礎資料: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無償獻血的160例血液采集者,分組采用隨機抽取方式,按照平均方式,兩組例數各為80例,對照組男46例,女34例,年齡21-49歲,平均年齡為(36.21±6.67)歲;觀察組男45例,女35例,年齡21-48歲,平均年齡為( 36.32±6.66)歲。對兩組志愿者各指標進行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采血方法,在進行采血之前對其進行常規檢查,確定血壓、脈搏在合理范圍內,之后抽取適量血液,通過常規設備對血型、血紅蛋白等項目進行測試,如結果正常則可采集血液,在血液采集完成后通過分析設備對血液進行復查處理[2]。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檢查基礎上增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快速檢測,采集前抽取末梢血,使用專用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檢測分析儀,按照儀器設備要求準備相適應試劑盒,保證試劑盒在有效范圍內,嚴格按照使用流程進行操作,確定實驗人員ALT各項指標正常后,進行血液采集[3]。
在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結束后,采用實驗室血液自動分析儀對血液樣本進行復查,進一步確定血液樣本質量。
1.3 觀察指標
不同組別(對照組、觀察組)之間的數據對比采用檢測準確率與血液樣本報廢率進行比較。其中檢驗準確率通過與實驗室檢驗結果進行比較得出。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應用軟件SPSS18.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液樣本報廢率比較
觀察組在血液采集前進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可顯著血液樣本報廢率,提升血液樣本采集質量,P<0.05,詳見表l。2.2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準確率比較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方法檢出例數與實驗室檢測方法檢出例數之間差異不明顯,P>0.05,不具有統計學差異。如表2所示。
3 討論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的方法,通過檢驗人員體內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測試,對檢驗人員身體內的炎癥和疾病進行反應,在血液采集之前就將樣本篩檢出來,防止血液采集的浪費,降低可血液采集時間,同時對采血成本也進行降低。該指標在身體內各個器官中廣泛存在,一旦身體出現異常即可釋放至血液中,造成血液中ALT指標的升高。ALT指標在血液中的含量最高,一旦出現肝臟損傷,該指標升高較為明顯,但是該指標升高并不能直接確定為肝臟疾病,血液采集人員在藥理、病例因素、體質因素、運動因素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下均可能出現該指標的升高,因此更加需要關注該檢測方法的準確性[4]。
上文中的數據資料可以看出,觀察組在血液采集前進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可顯著血液樣本報廢率,提升血液樣本采集質量,P<0.05,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方法檢出例數與實驗室檢測方法檢出例數之間差異不明顯,P>0.05。出現該情況的原因可以概括為:①ALT檢驗對于檢測時間和溫度具有較高的要求,血站在進行檢驗的過程中需要在保證時間的基礎上,更加的方便快捷,因此采用快速檢驗的方式,通過專業的試劑以及科學的儀器,對指標進行檢驗,整個流程按照規范進行,相對于準確率而言,與實驗室檢驗相比較,無顯著差異,可見快速檢驗的靈敏性與穩定性較為理想,并且檢驗的過程具有科學性,進而保證檢驗指標的正確可靠[5];研究表明通過ALT檢驗可以將輸血后丙型肝炎發生的概率降低將近20%,可見該檢驗可以將血液樣本使用的安全性進一步提升,在預防傳染性疾病和輸血風險方面的具有一定的意義,可進一步降低血液樣本的報廢率,因此在進行血液采集的過程中需要將ALT檢驗的意義詳細的告知血液采集人員,幫助血液采集人員認識到進行該項檢查的重要意義,對于檢查不通過血液采集人員需進行耐心講解,指導血液采集人員進行其他方面的檢查[6];同時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需要對整體流程進行規范化處理,按照檢驗步驟進行,防止在檢驗過程中因為檢驗的問題造成的誤差,保證整體檢驗結果的準確性[7]。
綜上所述,血站血液采集前采用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準確性較高,與實驗室檢驗準確性差異不大,并且可以降低血液樣本報廢概率,提升樣本采集質量,整體效果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矯海燕,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用于血站血液采集前的意義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20):7-8.
[2]蘇永,呂建平,血站血液采集前采用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的臨床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 (21):125-127.
[3]劉輝忠,楊葳,李曉帆,機采血小板獻血前快速法篩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后血液檢測結果對比分析[J].廣東醫學,2017,38 (S2):40-41.
[4]劉洪濤,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用于血站血液采集前的意義[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 (06): 1101+1104.
[5]鄒繼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在血站血液采集前應用的意義研究[J].中外醫療,2015,34 (11):172-17 3.
[6]方衛,薛迪,朱躍國,等,上海市推廣無償獻血者采血前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15,18 (03):156-157.
[7]陳曉玲,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在血站血液采集前應用的意義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13,8 (03):8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