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藤


【摘要】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在護理臨床教學領域的應用,是事關護理臨床教學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經驗學習與院校合作型教學在護理基礎教學領域的研究效果為主要研究目標,在選取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為教學對象的基礎上,通過設置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方式,進行比較分析。其中觀察組應用有經驗學習與合作性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模式,實驗時間為兩學期。根據兩組學生的考核結果,觀察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在教學效果與帶教教師滿意度方面具有明顯的差異。就護理學基礎教學的現狀而言,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在護理臨床教學中應用,有助于護理教學教學效果的提升,也有助于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院校合作型教學;經驗學習法;護理臨床教學
院校合作與經驗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起源于美國等發達國家。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這一教學已經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應用。以臨床醫學領域為例,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醫護人員的護理水平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護理臨床教學的優化,是提升護理人員護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對于護理專業學生而言,在校期間的專業學習具有著奠定自身專業基礎的作用。合理化的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在提升學生成績的基礎上,促進教師教學效果的提升,也可以為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應用于護理臨床教學的臨床資料
比較分析是分析院校合作性教學與經驗學習法在護理臨床教學領域的應用效果的有效措施[1]。出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本次試驗以當地三甲醫院普外科、心血管內科這兩個病房作為試點教學點,以輪轉這兩個科室的高等??茖W校護理專業三年級學生視為研究對象,開展試驗分析。
根據該校護理專業的實際情況,參與試驗的學生中沒有男生,學生年齡在19-2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歲。在試驗初期,學生需要通過抽簽的方式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學生人數為80人。在分組工作完成以后,每組有一名帶教教師專門負責教學。在對兩組學生的年齡和學習成績等因素進行分析以后,確定兩組學生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1.2.1 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的具體方法
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是建立在醫院與學校之間的合作關系的基礎之上的教學方法。在護理臨床教學領域,醫院臨床帶教導師與學校護理專業專業教師均要參與到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之中。理論教學與醫院實踐的有機結合,是這一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具體教學方法包含有典型案例討論法、床邊討論法和經驗學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經驗學習法是重點導入的教學方法。在這一教學方式應用于護理專業理論教學以后,學生需要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并要在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服務能力、觀察分析能力與護理理論能力的培養,是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的教學方法主要應用目標。
1.2.2 試驗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
試驗開展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為常規教學法和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前者應用在對照組的護理學基礎教學之中。在將常規教學法應用于對照組學生的專業教學以后,教師出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的需要,可以將情境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等方式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對照組也配備有為學生提供指導的專業護士。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應用在觀察組的專業教學之中。在試驗進行過程中,觀察組教師根據護理臨床教學的實際情況,在應用普通教學法的同時,將一些新的教學措施應用于教學實踐。觀察組也配備有進行實踐指導的專職護士。在實踐教學環節,觀察組應用有一對一教學模式。教師與專職護士之間也會積極開展溝通,以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根據試驗的實施情況,試點教學仍然是分階段教學模式,整個試驗的試驗周期為兩個學期,在進行操作技能講解以后,教師在第二學期會組織學生深入病房開展實踐。
1.3 檢驗內容
兩組學生的專業考核成績與實踐成績是本次試驗的主要檢驗內容。理論考核內容以普外科、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病例討論為主,要求學生根據具體臨床癥狀提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目標和護理措施。護理實踐操作考核涉及到T管的護理、心電監護儀和常見心律失常心電圖分析等內容。除考核結果以外,學生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也是本次實驗所關注的內容。在滿意度調查方面,試驗過程中采用采用的是以問卷調查為主的調查手段,問卷調查采用百分制,分數愈低,學生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愈低。
1.4 統計學檢驗方法
為保證試驗結果的精確性,本次試驗將基于統計學軟件SPSS21.0的檢驗方法應用于數據分析與處理過程之中。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為主,t檢驗是組建比較過程中采用的檢驗方式,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檢驗方式為x±S。
2 應用試驗結果分析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教學效果分析
在第二學期結束以后,根據學生的專業理論成績,對照組的學生成績在58.7-72.0分之間。平均分為65.35分;觀察組的成績在78.2-93.1分之間,平均分為85.65分;從學生的實踐成績來看,對照組學生的實踐成績在58.7-67.8分之間,平均分為63.25分;觀察組學生的成績在83.0-96.5分之間,平均分位89.75分。表l所示的內容為學生的成績對比。
根據表格中的信息,對照組學生的理論成績與實踐成績均明顯低于觀察組的成績。組建的差異性較為明顯。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滿意度對比
在學生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方面,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對照組學生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為43.75%,觀察組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達到了93.75%。表2所示的內容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的分析結果。
根據對照組與觀察組之間的滿意度分析結果,對照組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的滿意度,組間比較結果的差異性較為明顯。
2.3 結果分析
根據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在教學效果與學生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的分析結果,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護理學臨床教學領域具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隨著醫療體制改革工作的深化,醫學院(醫學高等??茖W校)已經采取了一些可行的教學改革措施。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之間的有效結合,可以讓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聯系性更為關注,并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注重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與規范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可以讓學生利用相對直觀的學習過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知。故而這一教學方式也可以發揮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經驗學習與院校合作可以被看作是這一教學方法中的兩大核心元素。護理臨床教學領域的經驗學習多指的是專業護士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護理知識,開展護理實踐的過程。院校合作建立在醫院和學校之間的合作關系基礎之上。以醫院和學校為核心的一體化教學體系的構建,可以讓護理臨床教學突破在校學習的束縛。對于護理學院學生而言,這一教學方式有助于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
3 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在護理臨床教學領域的應用措施
3.1 臨床考評系統的完善
根據前文的數據結果,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具有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的作用,為保證這一教學方法的實效性,學校需要對臨床考評系統進行完善。如雙向考評機制在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是規范臨床護理帶教行為,提升臨床教學質量的可行措施。
3.2 帶教教師能力的提升
就學生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而言,帶教教師自身能力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影響因素[2],面向帶教教師的培訓機制的構建,有助于帶教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帶教教師培訓方案的實效性也是學校需要關注的內容。
3.3 護理臨床教學評價體系的優化
護理臨床教學評價體系的優化,要求學校在護理臨床教學領域構建階段化的教師比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并要積極利用教學質量評估機制改善現有的教學方式,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4 結語
院校合作型教學與經驗學習法在護理教學領域具有促進學生專業能力提升的作用,注重帶教教師自身能力、臨床考評系統和臨床教學評價體系的優化,可以為這一教學方式的實效性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楊韻歆,阿依夏木古麗·沙得爾,李星梅,教學醫院護理臨床實習與帶教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護理學雜志,2015,30 (10):80-83.
[2]仇穎,李秀麗,徐乃偉,我國護理臨床帶教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4,28 (15):1796-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