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
【摘要】食管癌術后規范給予早期腸內營養(EEN),被認為是促進患者恢復及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故近年來日漸受到醫務人員的重視。鑒于此,本文主要就食管癌術后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相關事項作如下綜述。
【關鍵詞】食管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護理
食管癌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癌腫,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等特點。食管癌行手術治療創傷較大,患者術后機體處于高分解、高代謝的狀態,及時實施早期營養支持非常重要。現代營養支持遵循的原則為:如果腸道有功能,并能安全使用,則應盡可能腸內營養。近幾年,腸內營養(EN)日益受重視?,F階段,臨床主要有腸內營養(EN)與腸外營養(PN)兩種營養支持方法[1]。以下主要對食管癌術后實施早期EN的時機、途徑、護理等研究成果進行綜述。
1 食管癌術后EEN的優點與時機分析
1.1 EEN的優點
術前,食管癌患者已有不同程度營養不良,術后受禁食、應激反應、發熱、體液丟失等因素影響,營養不良狀況更加嚴重。對食管癌病人術后給予EEN,能夠將營養直接提供給腸道黏膜,進而促進腸黏膜細胞的生長,以利于保證腸道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維持腸道屏障功能,預防細菌發生移位情況,防止由于菌群失調而引起腸源性感染的情況,最終達到降低術后感染率、改善患者營養狀態、提高機體免疫力及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目的。不少研究顯示,EEN病人的肛門排氣、排便與住院時間均遠遠少于PN組,且肺部感染、心臟病發生率也顯著低于PN組。手術后的1周,EEM患者血清白蛋白、轉鐵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細胞等也顯著提升。
1.2 EEN的時機選擇
一般認為,應在食管癌術后腸道恢復排氣、腸蠕動恢復后才可進食少量流食,通常為術后5至7天。有研究發現,消化道術后,胃腸道麻痹只是發生在胃與結腸部位,小腸蠕動與吸收功能早期就能恢復,一般是術后6至8小時左右。還有其他研究證實,術后14小時實施EEN可以有效促進患者機體營養狀況的恢復,從而有利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提高。另一些研究者則認為,如果太早實施EEN,患者極易出現胃腸道不適、精神緊張等不利情緒,故最好是在術后24小時進行EEN??偠灾P于食管癌術后實施EEN的時機,目前仍無明確定論,爭議較大。
2 食管癌術后EEN的途徑與方式分析
2.1 EN支持的途徑介紹
現階段,我國對食管癌術后EN支持常用的方法為經鼻空腸管與經空腸造瘺置管。前者應用相對廣泛,原因是易操作、經濟、損傷小,屬于無創操作;后者屬于有創操作,但反流現象少,且能同時實施胃腸減壓,經口進食不受干擾,能長期留置導管,對術后活動影響不大,主要適用于長期EN支持者。
2.2 常見EN制劑
現階段,臨床用在食管癌術后的腸內營養液基本是能全力、瑞素及百普力等制劑。其中,能全力與瑞素均為整蛋白型腸內營養制劑,適合用在消化功能趨于正常或正常的病人,有著易操作、安全、經濟等優點。除此之外,還可選用米湯、魚湯、肉湯等自制勻漿膳,尤其適用于基層醫院。
2.3 EN輸注方式介紹
EN輸注主要包括灌注、間歇性重力滴注與連續輸注這三種方式。就目前而言,以連續輸注式為主。連續輸注主要是利用重力或是輸液泵進行連續輸注,時間持續12至24小時,通常是在術后第1天開始。取5%葡萄糖注射液或是生理鹽水慢速滴入,以20~40ml/h為宜。若滴注過程中發現腹脹、腹瀉、腹痛等不良現象,應及時減慢滴速,必要時暫停滴注;若未見任何不適,應在術后第2天開始滴注營養制劑,以500ml/h為宜,滴速由慢至快,以病人耐受程度為準,直到為患者提供全量營養制劑。另有研究發現,給予經輸液泵連續輸注,能夠取得較顯著的滴注效果,要優于間歇性滴注,其好處是能夠實現對營養液滴注速度與量的精確控制,并設有報警裝置,從而有效防止了由于滴速過快而引起的胃腸道并發癥,但由于持續時間久,患者極易產生厭煩情緒,而間歇性滴注則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有效降低了深靜脈血栓、肺不張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3 食管癌術后EEN的臨床護理分析
3.1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缺乏對自身疾病及相關知識的認識,極易出現緊張、焦慮、煩躁等情緒,特別是食管癌術后,患者很容易由于鼻腔留置管道而產生的不適感或長時間管飼出現厭煩心理。還有部分患者不相信EN治療的效果,當發現輕度并發癥或治療不順利時就會不配合或拒絕治療。對于這類情況,護理人員應在術前主動向患者及家屬介紹EEN的相關知識,并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幫助其樹立積極治療、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積極配合治療,預防患者由于不適而自行拔管。
3.2 對鼻腸營養管的護理
3.2.1 注意保持營養管的通暢
腸內營養液過于黏稠或膳食殘渣黏附在管腔或管道等因素,均可引起導管堵塞。所以,每次輸注前或輸注后,護理人員應采用30ml的溫開水或者是生理鹽水對管道進行沖洗,預防營養液殘留而將導管堵塞。如果采取連續滴入的方式,應每隔4小時沖洗一次導管,滴入不順暢時須及時沖洗。輸注的營養液應在使用前充分搖均勻,使用期間若發現沉淀,可再次搖勻,預防沉淀物將導管堵塞。對于自配的輸注營養液,應采用無菌紗布進行過濾,預防食物殘渣過多而堵住導管。若導管堵塞的現象己發生,應用溫開水或者是生理鹽水進行低壓沖洗。
3.2.2 預防脫管
置管后,患者活動、營養管固定不牢等原因均會引起營養管移位的情況,有時會發生脫管的現象。所以,手術前,護理人員應主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鼻腸營養管的用處及應注意事項,注重指導患者對營養管進行自我管理,叮囑其翻身或起身時要用手輕輕扶住管道,防止被牽拉。除此之外,營養管也極因為膠布粘貼不穩而自行滑脫,或是患者無意識拔除導管,護理人員應加大巡視力度,以保證營養管的固定。注意對外露導管長度進行詳細記錄,每天定期巡檢,預防管道脫落。對鼻腸營養管的固定,主要采取以下方法:①取線繩系在營養管位于鼻尖處的地方,然后打結、扎緊,松緊度以導管不凹陷為準,線繩末端取透明敷貼與絲綢膠布固定于額頭處,然后在營養管出鼻孔的地方進行標記;②雙重固定。
3.3 并發癥觀察與處理
3.3.1 胃腸道癥狀
腹痛、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是食管癌術后EEN的常見胃腸道癥狀。引起這些癥狀的原因主要是營養液濃度過高、溫度過低、速度太快、營養管位置不正確等。所以,在進行輸注時,護理人員應做到無菌操作,預防發生感染;注意將營養液溫度控制在38~40℃的范圍內;認真觀察營養液的滴速與量,注意以患者耐受能力為準??偟膩碚f,遵循個體化、循序漸進原則,靈活調整。
3.3.2 代謝性并發癥
食管癌術后行EEN,導致糖代謝、脂肪紊亂或水電解質平衡失調的機率較高。所以,護理人員在給予EEN的過程中,應加強對血糖的監測與控制,并定期對血液電解質及肝腎功能進行檢查,認真記錄好出入液體的量,控制好營養液的量與輸注速度,防止發生電解質紊亂或血糖異常的情況。
3.3.3 反流及誤吸
對食管癌術后患者給予EEN,也容易出現誤吸的并發癥,該癥被認為是最嚴重的并發癥。意識改變、鼻飼管位置不對、體位不正確等均會導致誤吸。鼻飼前,護理人員應對管道位置進行認真檢查,若營養液過淺不可滴入營養液。滴入營養液時,取患者坐位或者半臥位,滴完后還應保持起碼半個小時的坐位或半臥位體位,以利于胃排空,預防反流或誤吸現象的出現。滴注期間,護理人員應保持對患者的密切觀察,當其發生嗆咳或是咳出營養液痰液時,應即刻暫停腸內EEN,并快速取出胃內容物,預防由于反流導致不良后果。
4 小結
由上述可知,食管癌術后行EEN,能夠滿足機體對營養的需要,有利于發揮腸道的生理功能,促進機體的恢復,且具有創傷小、經濟、并發癥少等優勢。至于如何實施EEN,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并發癥,還需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王紅梅,食管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2012 (06):4—5.
[2]劉麗娜,食管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護理新進展[J].大家健康,2014,8 (02): 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