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美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服務與常規護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7月-2017年7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8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精神分裂癥護理方式,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依從率(90.7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60.4 7%),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入院時觀察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得分情況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得分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65%)顯著高于對照組(71.74%),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優質護理服務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顯著,干預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常規護理;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臨床上往往表現為癥狀各異的綜合征,涉及感知覺、思維等多方面的障礙,包括思考及對現實世界的感知能力,并進而影響行為及情感,導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1]。尚無行之有效的標準治療方法,治療預后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數患者需要入院治療[2]。隨著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護理方式對于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關注[3]。所以,需要選擇優質有效得護理服務方式,本文探討優質護理服務與常規護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提供合理的護理方式,詳細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7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8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
納入標準:
(1)所有研究對象經診斷均符合CCDM-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4];
(2)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配合本研究進行的隨訪。
排除標準:
(1)其他精神類疾病及嚴重的軀體疾病;
(2)嚴重心腦肝腎等臟器受損者(如嚴重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
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齡31-65歲,平均年齡(43.65±1.65)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1例,高中及大專37例,本科及以上18例;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44.57±1.75)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5例,高中及大專34例,本科及以上17例。此次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治療。
1.2.1 對照組護理方式
對照組采用常規精神分裂癥護理方式,包括:安全護理,維持病房的良好秩序,確保患者安全、嚴格的病情監視護理、給予日常生活護理、用藥指導等,根據醫囑進行相關護理,并提醒患者治療期間的相關注意事項,并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
1.2.2 觀察組護理方式
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包括:(1)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對待患者的態度更加熱情,改善病房環境衛生,調節到最適宜的光線及溫濕度,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懷、尊重;耐心項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精神疾病的有關知識,告知患者疾病預防措施,幫助患者料及自身的病情。(2)發放健康宣教手冊,方便患者與家屬隨時翻閱,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積極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用專業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傾聽患者,觀察患者的情緒并應用音樂療法、放松療法消除患者的焦慮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幫助患者了解到自身疾病的可控性,增強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信心; (3)給予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幫助,并做好家屬思想工作,提高家庭支持力度,主動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術后的注意事項以及生活禁忌。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并時刻關注患者心理狀態,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疏導;(4)護理人員應給予日常生活方面的照顧,圍繞患者社會、癥狀自我監控、藥物自我處置等關鍵內容,向患者進行技能訓練,根據患者的興趣喜好、特長等,定期或不定期展開文娛活動,鼓勵患者發揮專業特長,并積極參與娛樂活動,促進患者的心理康復。
1.3 評價標準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 (2)統計兩組患者的社會功能缺陷情況,并比較[5]。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使用SPSS18.5統計學軟件對所搜集的資料以及數據進行相關統計學分析,通過(x±s)表示計量資料的標準差,使用t進行檢驗,X2進行計數資料檢驗。當P<0.05時,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依從率(90.7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60.47%),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1。
2.2 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得分情況比較
入院時觀察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得分情況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入院2周以及1月后,觀察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得分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65%)顯著高于對照組(71.74%),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3。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目前尚無行之有效的標準治療方法,治療預后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數患者需要入院治療,只能在維持治療的基礎上,通過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最大限度地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隨著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護理方式對于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優質護理服務使護理更趨向人性化,做到真正的“以病人為中心”,提升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本次研究表明,給予優質護理服務觀察組患者護理依從率(90.7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60.47%),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入院時觀察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得分情況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得分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65%)顯著高于對照組(71.74%),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顯著,干預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菲菲,李志新,吳艷,精神科醫護人員與住院患者對優質護理服務評價的差異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 (19): 2295-2297.
[2]楊黎鋒,邵曉娟,魯鳳榮等,優質護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急救醫學,2017 (s2).
[3]彭愛琴,葛網平,丁小平,等,護理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 (18):43-45.
[4]李麗.劉力軍,自理模式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 (20): 2161-2163.
[5]于蘭,于青,李遵清,人性照護理論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 (1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