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銀麗


【摘要】目的:探討在重癥顱腦損傷合并應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療中采取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對照組的42例患者均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的42例患者則采取循證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42例患者的并發癥率僅為7.14%,而對照組則高達26.19%( P<0.05):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運動功能評分和生活能力評分均較低(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及生活能力評分均上升,其中觀察組42例患者的上升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針對重癥顱腦損傷合并應激性高血糖患者實施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運動能力和生活功能,并降低患者并發癥風險,循證護理方案可作為此類患者的優選護理方案加以應用并推廣。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循證護理;高血糖;效果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屬于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危急重癥,此類疾病患者的病情進展迅速且臨床致殘率和病死率均較高,患者的預后效果較差。患者接受治療期間非常容易出現各類不良并發癥。因此在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以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并改善其預后效果。循證護理是近年來臨床中開始廣泛應用的一種科學護理方案,該護理模式是以有價值、可信的科學研究成果作為護理依據。通過找到問題所在,并尋求實證,針對性的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并改善患者預后效果[1]。本次研究將針對重癥顱腦損傷合并應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療中采取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間診治的重癥顱腦損傷并應激性高血糖患者共計84例作為研究樣本,以隨機抽樣法將患者進行分組,每組均為42例,并分別納入至觀察組和對照組當中。觀察組:男26例,女16例;患者年齡31~76歲,平均年齡(52.6±0.3)歲。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患者年齡27~77歲,平均年齡(53.1±0.6)歲。兩組患者常規線性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分組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的42例患者均采取常規護理,主要對患者進行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實施口腔護理以及降低顱內壓等對癥護理干預;觀察組的42例患者則采取循證護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提出問題:首先成立循證干預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長,主要負責護理計劃的制定及護理措施實施的監督。首先重點分析出重型顱腦損傷并應激性高血糖患者在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及難點。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患者特點,針對性的制定患者護理方案。總結此類患者護理過程中的重點在于預估患者高血糖的發生時間、對血糖水平進行合理監測以及有效的飲食干預措施等;(2)循證護理:a高血糖的護理干預: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出現應激性高血糖反應通常發生在患者受傷后的1~3天左右,也有部分患者發生與4~7天。因此當患者入院后,特別是在入院后的一周以內護理人員應嚴格遵醫囑給予患者應用降糖藥物。定時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監測。針對已經采取治療的顱腦損傷患者應該在患者輸注相關含糖液體約2小時后再實施采血。患者入院后應密切觀察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患者瞳孔狀況和意識狀態,若發現異常應立即上報;b血糖的監測和有效控制:患者入院后應每天測定其血糖值水平,針對血糖濃度超過14mmol/L的患者應遵醫囑以小劑量胰島素行緩慢滴注治療。合理控制好患者的降糖速度,可應用微泵進行輸注速度控制。嚴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時還應注意把握好降糖速度。治療期間應當癥患者水電解質平衡,并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胰島素的不良反應癥狀[2];c飲食護理患者治療期間應加強其營養支持,可依據患者體質量和身高等對其每日所需熱量和蛋白質等進行計算。確保飲食中營養均衡。禁止患者食用高糖食物;d健康教育: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治療中應用胰島素的方式和作用以及可能出現的副反應等,并向患者講解保持均衡飲食的重要性,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血糖儀的方式提高患者認知和依從性;e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應定時協助患者進行排痰,及時清除患者口鼻中殘存的分泌物和血液等,防止腦脊液進入呼吸系統而引起呼吸道感染[4]。
1.3 評價指標
應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估量表和Barthel生活能力評估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運動功能與生活能力進行評估與比較,分數越高表示恢復效果越好;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并發癥情況并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均以SPSS17.0處理,計量資料的均數士標準差以(x±s)來進行表示,行t檢驗,采用率以%表示,行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42例患者的并發癥率僅為7.14%,而對照組則高達26.19%,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l。
2.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運動功能和生活能力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運動功能評分和生活能力評分均較低,且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及生活能力評分均上升,其中觀察組42例患者的上升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患有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大部分均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同時患者家屬缺乏對于患者的良好護理和照顧經驗,特別是顱腦損傷患者并發應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異常升高,若不能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能出現肺部感染、顱內壓升高以及壓瘡等不良并發癥[4],這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以及生活質量等均會產生嚴重影響。此類患者的病情通常較重且大部分患者均伴隨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患者正常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能力將受到極大限制。患者入院后經過緊急治療仍然有諸多患者均會出現運動功能障礙和無法自理等情況,對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5]。因此在該類患者治療過程中還應該輔助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改善患者預后效果病加快患者的康復。循證護理是近年來臨床中應用比較廣泛的科學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是指在對患者開展護理時。通過文獻查閱并總結臨床經驗等,結合著患者的實際病癥情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專業化護理服務方案。循證護理有效地提高了臨床護理的規范性和全面性,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并提升整體護理服務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42例患者實施了循證護理干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患者運動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也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這表明在重癥顱腦損傷合并應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循證護理模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重癥顱腦損傷合并應激性高血糖患者實施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運動能力和生活功能,并降低患者并發癥風險,循證護理方案可作為此類患者的優選護理方案加以應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鄭紅,陳華,張淑娣,循證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激性高血糖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 (08):31-32.
[2]孫玉玲,循證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 (12): 78-79.
[3]曲冬梅,劉軍燕,李新成,循證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2018 (08):62-63.
[4]杜慧平,循證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 (14): 92-93.
[5]朱瓊芬,循證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心理醫生,2017 (18):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