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丑龍 王 玲 鄭林科 王牛俊/.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西安石油大學心理研究所;3.陜西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與研修基地
性格優勢是積極心理學最具影響力的兩大成果之一,積極心理學家將其界定為通過個體的認知、情感、行為反映出來的心理層面的積極特質(Peterson & Seligman,2004)。大學生群體是社會的未來,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各界的關注。而性格優勢作為一種"發展資本",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非常重要。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國外出現了大量運用性格優勢量表(VIA-IS)進行的對性格優勢相關問題的研究。而國內對性格優勢及其與心理危機關系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性格優勢與心理危機關系的實證研究還有較多的探索空間。本研究中將研究高職大學生群體的性格優勢與心理危機的關系。為干預高職學生心理危機提供理論的充實和支撐。
隨機抽樣陜西6所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獲有效問卷5573份。性別分布:男生3040人(54.5%),女生2533人(45.5%);年級分布:16級2769人(49.7%),15級 1946人(34.9%),14級858人15.4%);專業分布:文科2487人(44.6%),工科3086人(55.4%)。年齡分布20.74±2.827。
1、學生性格優勢量表
采用鄭林科依據積極心理學家賽里格曼價值在行動(VIA)理論編制的學生性格優勢量表(Student-Character Strength Scale, SCSS)。該量表包括 6個維度(智慧美德、勇敢美德、仁愛美德、公正美德、節制美德、自我超越)、24個條目。本研究陜西6所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N=5573)樣本量表信度α系數為0.911。
2、學生心理危機量表
采用鄭林科根據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量表編制的學生心理危機 量 表(Student-Mental Crisis Scale,SMCS)的自殺傾向癥狀分量表(自殺傾向癥狀5條:無價值感、晨重晚輕、自殺企圖、自虐自傷、羨慕自殺)。本研究陜西6所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N=5573)樣本量表信度α系數為0.924。
表1 性格優勢與心理危機的相關分析
統計方法:使用SPSS21.0對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以皮爾遜相關法對所有被試的性格優勢的智慧美德、勇敢美德、仁愛美德、公正美德、節制美德、自我超越等指標和心理危機的晨重晚輕、無價值感、自殺企圖、自虐行為、羨慕自殺以及自殺傾向等指標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性格優勢的6個維度與心理危機的6個指標呈負相關,且相關達顯著水平(p<0.01)。見表1。
以大學生性格優勢的6個維度為自變量,以心理危機的學生自殺傾向指標為因變量,做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最后進入方程的顯著變量有:人道美德,超越美德,智慧美德,節制美德,正義美德。其中,人道美德,超越美德,智慧美德,節制美德,正義美德對心理癥狀的預測力分別為14.5%、3.5%、0.7%、0.2%、0.1%,共同解釋了變異量的19%,其中,人道美德最具預測力,可單獨解釋變異量的14.5%。見表2。
表2 大學生性格優勢對心理危機的預測作用分析
a 預測變量: (常量), 人道美德。b 預測變量: (常量),人道美德,超越美德。c預測變量: (常量),人道美德,超越美德,智慧美德。d 預測變量: (常量),人道美德,超越美德,智慧美德,節制美德。e 預測變量: (常量),人道美德,超越美德,智慧美德,節制美德,正義美德。
本研究發現,性格優勢與心理危機有顯著的負相關,性格優勢對心理危機具有直接預測作用,特別是人道美德和超越美德對心理危機的預測作用更為顯著。這是因為人道美德主要表現為:主動幫助他人,仁慈慷慨待人;具有愛與被愛的能力,關愛他人幸福,能夠接受他人關愛;具有較高的社交智慧,能理解他人,積極的融入社會環境。超越美德主要表現為:具有美感,欣賞美,常贊美人類卓越成就;感恩,對自我生命和成長心懷感激;對人生有希望,常看事情的積極方面;靈性,有生命信念和強烈的使命感;幽默,遇到尷尬喜歡自嘲和開玩笑。具有人道美德優勢和超越美德的學生與周圍環境融合較好,具有恰當處理自身與外在環境能力,以熱情積極的困難,表現出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因而心理癥狀也較少,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高,心理危機較為少見。這與已有類似的研究結果一致,李婷婷(2013)研究發現性格優勢可以緩沖心理應激對心理健康帶來的消極影響;李姝(2015)研究發現性格優勢均與抑郁水平呈負相關,其中與抑郁水平相關最強的包括:希望、團隊合作、好奇心感恩、愛與被愛的能力。
高職學生的性格優勢與心理危機呈負相關,性格優勢對心理危機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研究結果可以為高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管理提供實證參考和指導。
[1]李婷婷.大學生性格優勢、心理應激與心理建康的關系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2]鄭林科,劉瀟.大學生親社會行為:干預心理危機的結構方程模型[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3,28(5).
[3]王璐,等.心理危機干預的研究綜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9).
[4]李姝.大學生性格優勢狀況調查及與心理建康的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