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 鄭州 450009)

紡錘形是國內外果樹種植管理廣泛采用的樹形,其樹體骨架穩固、成形快、結果期早,樹體可大可小,適于矮化密植的各種栽培模式,整形修剪技術簡單易學,樹體結構合理,盛果期后冠內通風透光好,便于枝組更新,維持良好的樹體結構,實現豐產、穩產和優質。同時,紡錘形也是國內外櫻桃種植中普遍采用的樹形,但在具體的操作細節上,各地根據本地的土壤、氣候等生態因素以及甜櫻桃的樹體生長和修剪反應,技術上又有所不同,有不同版本的“紡錘形”。在中西部各省份地區(隴海鐵路沿線地區),推廣使用較多、應用效果較好的是“改良(黃)紡錘形”。
20世紀90年代,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黃貞光研究員經過多年的田間觀察和試驗總結,根據中西部暖溫帶甜櫻桃栽培區(江蘇、安徽、河南、山西、陜西、甘肅6省和山東、河北南部)甜櫻桃年生長期較長、生長季溫度較高、樹體生長量較大的特點,結合我國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果園多以家庭小面積管理為主的國情,提出了適合我國中西部暖溫帶地區推廣使用的甜櫻桃整形模式——“改良(黃)紡錘形”。探索出一套采用較精細的管理技術,從定植算起兩年半成形的快速整形技術,并在定植起第4年實現少量產量,第5~6年進入豐產期的早豐產栽培模式,便于農戶學習掌握,可縮短種植甜櫻桃的投資回報周期,減少投資壓力。
(1)中心干一年兩次短截,形成2層分枝。(2)第三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幼樹期整形,中心干有5層分枝,分布約15~20個主枝或側生分枝,盛果期樹冠高度約3米。(3)下部2層主枝強調培養側生分枝。(4)秋季拉枝是必要措施。(5)幼樹整形基本完成后,第三年6月葉面噴施適度的生長抑制劑控制樹勢,促進花芽的形成。基本可以實現3年完成幼樹期整形,第4年畝產約100千克,第5年畝產400多千克,第6年進入盛果期的目標。
(1)技術要領簡單明了,程序模式化、標準化,農戶易于學習掌握和應用,容易推廣普及。(2)整形速度快,3年內基本完成樹形的主體框架。(3)不受品種和砧木類型、栽培技術、肥水管理和生態氣候條件的限制,技術不容易走樣。(4)較好地適應和解決了本地區高溫高濕,樹體生長旺盛,成花困難的問題。(5)樹體結構合理,光照充足,結果枝組易于更新復壯培養,產量和果實品質容易保持穩定。

圖1 改良(黃)紡錘形的標準樹形
該樹形(圖1)具中心干,干高50~60厘米,樹高3~3.5米,冠幅2.5~3米(樹高和冠幅根據行距來定:行距4米,樹高3米;行距5米,樹高3.5米)。在中心干上,基部第一層著生3~4個主枝,以上均勻輪狀著生長勢相近、水平生長的12~16個主枝。基部主枝基角和腰角 80°~90°,梢角 70°~80°;其他主枝和營養枝近水平狀,其梢部略向上翹。整樹下部冠幅較大,上部較小,全樹修長,呈紡錘形。適于株行距(2~3)米×(4~5)米的果園。
春季,苗木定植后中心干距地面70厘米處短截定干,確保剪口芽距頂端剪口約2厘米(注:剪留過短,傷口損失水分,可能會抑制剪口芽的生長,導致后期側生新梢的長勢明顯超過中心干延長梢,可能會被迫換頭,影響到樹體的整形),抹去其下10厘米的芽(注:有助于側生新梢基角的開張,避免夾皮角的產生,避免和中心干延長梢形成競爭生長狀態),形成第一層主枝,下部的芽不必抹除,形成的葉叢枝起到輔養樹體的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從中心干上可抽生出4~5個新梢,頂梢作為中心干延長枝,保持直立生長,其他新梢長到20~30厘米時,用牙簽撐枝開角近水平狀(圖2)。

圖2 中心干上的新梢用牙簽開基角
6月份,中心干延長梢長到80厘米時,短截剪去30厘米,促使中心干上抽生出第二層主枝。第一層的側生新梢長到70厘米時,短截剪去約30厘米,剪口下第1個芽選用側生芽或背下芽以加大分枝角度,抽生的新梢便是主枝上的第1級分枝。

圖3 推薦的拉枝方法和地錨制作

圖4 地面拉鐵絲固定繩索的拉枝方法

圖5 山區拉枝用石頭做地錨或墜枝
到了秋季,除頂梢作為中心干延長枝直立生長外,中心干發出的其他側生分枝則進行拉枝處理(圖3~圖5),使其近水平狀,削弱其生長勢。(注:9月進行拉枝處理,新梢延長生長基本停止,但加粗生長還在進行,此刻拉枝有利于調節枝條內源激素水平,緩和枝條生長勢,向有利于花芽形成的方向轉變。過早拉枝,新梢還在生長,后期頂梢容易形成直立生長狀態,影響拉枝效果;過晚拉枝,延誤調節枝條的內源生長狀態,使樹體的成花偏晚)。
采用該整形模式,定植當年樹體便可形成兩層主枝(圖6)。

圖6 定植當年8月已形成兩層主枝
春季萌芽前修剪時,基部第一層主枝只有1級分枝,主枝延長枝在40厘米處短截;而側枝在30~35厘米處短截,抽生第2級分枝。第二層主枝留40厘米短截,抽生第1級分枝。剪口下的第1個芽選側生芽或背下芽,并抹去枝條前端的背上芽。中心干延長枝在第二層主枝上方70厘米處短截,處理方法同定干。中心干某一方位上缺少主枝,或主枝的某一方位上缺少側枝時,萌芽期間可以用小鋼鋸條刻芽并涂抹發枝素促發分枝補缺(圖7)。
第2年夏季,基部第一層主枝已具備2級分枝,這時注意隨時將主枝和側枝延長頭拉成水平,當其長至50厘米左右時,及時進行連續輕摘心,延緩其長勢。(注:輕摘心是用指甲尖摘去梢尖,保證后期盡可能只發出一個枝條單軸延伸。如果是用手剪短截過多,容易導致產生2個以上的枝條。這里的技術目的只是延緩枝條生長,而不是促發分枝)。

圖7 中心干刻芽處理促發分枝
第二層主枝只有1級分枝,在長到60厘米時,剪去梢部20厘米,促發第2級分枝。抽生的第2級分枝長度達到50厘米左右,頂梢可以連續輕摘心,削弱其生長勢,促使其后部芽的充實飽滿。
中心干延長枝上抽生的新梢,除頂梢繼續作為中心干延長梢直立生長外,其余的3~4個新梢作為第三層主枝。側生新梢長到20厘米時,用牙簽撐枝開角近水平狀;長至約60厘米時,剪去梢部20厘米促發第1級分枝。
中心干延長梢長到70厘米時,剪去梢部25厘米,促發第四層主枝。
主枝和側枝上抽生的背上枝長至30厘米左右時進行扭梢(圖8),或留1~2厘米極重短截,以免擾亂樹形。

圖8 背上直立新梢的扭梢處理
到了秋季,除頂梢作為中心干延長枝直立生長外,繼續對中心干上發出的其他側生分枝進行拉枝處理。
春季萌芽前修剪時,基部第一層和第二層主枝及其側枝、結果枝仍需拉至水平,除疏除一些直立枝或過密枝外,其他枝條不再短截而進行緩放,使其在第3年和第4年形成大量花束狀果枝。
已具備1級分枝的第三層主枝,仍需短截促發第2級分枝。第四層主枝(圖9),剪留40厘米,促發第1級分枝。

圖9 第3年春季形成4層主枝
中心干延長枝在第四層主枝上方70厘米處短截,處理方法同前,促發新枝形成第五層主枝。
第3年夏季,第1~3層主枝均已形成2級以上分枝,這3層主枝上抽生的新梢長到30厘米左右可以進行連續輕摘心,削弱其長勢,促進新梢基部形成腋花芽,促進花束狀果枝的形成。對背上直立枝要及時疏除或極重短截,疏除過密枝。
到了6月,改良(黃)紡錘形的樹體骨架和樹形已基本形成,樹體中心干上形成五層15~20個主枝。
為了延緩樹勢,促進花芽的形成,可在6月和7月分別葉面噴施1次100~150倍液的生長抑制劑(PBO或多效唑),嚴禁土施。
到了秋季,除頂梢作為中心干延長枝直立生長外,繼續對中心干上發出的其他側生分枝進行拉枝處理。
以后的整形修剪原則是控制枝條營養生長,多緩放、少短截,促進花芽大量形成;平衡樹體各個方位和上下的長勢,適量增加枝條的數量,為獲得更高產量打基礎。
以后的修剪技術相對簡單,主要是剪去輪生枝及病蟲枝、過密枝,疏除直立枝,保證內膛通風透光。隨時拉平枝條、輕度摘心,使樹體內外都形成花束狀短果枝和飽滿花芽。大量結果后,注意回縮更新,復壯樹勢。待盛果期大量結果樹勢穩定后,可以進行樹體的落頭處理。(注:在前5年就過早落頭,還未大量結果,樹體生長旺盛,一是容易刺激樹體上部的枝條生長,形成上強下弱的格局;二是容易刺激下部幾層分枝的頂端又形成直立生長狀態,影響拉枝效果。5層分枝以上的中心干,可以采取疏除側生分枝,保持頂端單軸延伸的生長狀態,待大量結果、樹勢穩定后再落頭到第5層分枝上,最終控制樹體高度在3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