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德,黃海帆,喬寶營,張守仕,翟洋超,楊 冬,張世盟
(1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河南中牟 451450; 2中牟縣春圃生態園 河南中牟451450; 3河南省農業高新科技園 河南中牟451550)

葡萄是多年生蔓性落葉果樹,葡萄的莖具有攀緣、纏繞的特性,其枝葉不僅生長快,而且特別喜愛陽光,故枝蔓常爬在森林樹木的葉幕層上。在葡萄生產中設有支撐枝蔓的支架。但是支架的空間有限,還必須要有一個能穩定樹體大小,又能保持一定樹體形態的樹體結構,這種樹體結構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樹形。所以說:‘完美的架與形的結合,是取得葡萄生產好的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完美的架與形的結合,也是對葡萄生產進行“仿生簡化栽培”的重要平臺’。
電桿式寬頂架的基本結構是:在立柱上離地面100~110厘米處設一寬為80~120厘米的第一層橫擔,在橫擔的兩端及橫擔中心向下10厘米處的立柱上各拉一道鐵絲,再向上60~70厘米設第二層橫擔,橫擔長120~150厘米,也在橫擔的兩端、及橫擔中心向下10厘米處的立柱上各拉一道鐵絲。(圖1)。

圖1 電桿式寬頂籬架(單位:厘米)
為節省投資,架材可以分年投入。可以先拉中間的一道鐵絲及下層橫擔,第二年開始結果時,再設拉上層的橫擔及鐵絲。為節省前期投資,對處于下層的新梢還可以在上層橫擔的兩端用繩或細鐵絲牽吊。待結果后有了較充足的資金時,再增添下層的橫擔和鐵絲。
為適于避雨栽培,可將每行葡萄兩端的上層橫擔連接一起,再配合行內的上層橫擔兼作扣避雨棚的橫擔(同時立柱必須升高,以保證新梢能離避雨棚頂的距離大于50厘米,避免新梢產生日燒)。
上述各項參數中均有兩個數據。凡土質肥沃、品種生長勢強、行距寬大者,用參數中的大數值,反之,則采用小數值。又,兩個橫擔中心的鐵絲高度,在立柱上適當下降10厘米,這樣,不僅對生長勢弱的品種有一個助長的斜角,而且對生長勢較強的品種(如夏黑),可相應地“縮短”新梢在橫擔上的長度。由此,也能起到控制新梢的下垂程度,有利于改善和增加正個架面的光線量。
電桿式寬頂架的樹形系列(圖2)包括以下6種:(1)雙干四主蔓兩層形;(2)雙干雙主蔓兩層形;(3)單干四主蔓兩層形;(4)單干雙主蔓兩層形;(5)雙干兩主蔓“T”形(萬一在修剪中未處理好上下層之間的平衡關系時,也可以疏去下層,而保留上層,成為“T”形,但疏去上層留下層,是得不償失的舉措)。注:“T”形也可以改為“г”字形,即(6)單干一層主蔓形。

圖2 電桿式寬頂架的樹形系列
采用“電桿式寬頂架形”應注意控制枝量和負載量,產量過高會影響漿果品質(上色、增糖慢)。留枝量過大,架面通風透光不良時,會影響架面管理和噴藥質量。
2.2.1 符合葡萄最重要的生態特性——喜光性 葡萄在原產地(地中海、黑海沿岸)其枝葉是攀緣在其他森林大樹的樹冠上的,枝條形成明顯的“平面極性”現象。電桿式寬頂架就是模仿此種生態條件,使全樹絕大部分葉片面向太陽。使葡萄能進行良好光合作用,能生產出更多的光合產物,容易提高葡萄的產量和品質。
2.2.2 在寬頂的葉幕下,根系較發達 據調查,在相鄰兩行,相同品種條件下,利用副梢快速整形的雙干雙層寬頂籬架形與單干雙臂寬頂籬架形(“T”字形)的要求進行樹體管理后,年新梢生長量和根系量均有十分明顯的增加(表1)。雙干兩層形較單干雙臂形整形管理,其生長出結果母枝(粗度0.6厘米以上枝)多63%(夏黑葡萄)和85.4%(紅寶石無核葡萄)。由于雙干兩層形樹體葉片大,葉片多也影響到根系的生長,在0.6米×0.6米土壤剖面上出現的根系,也以雙干兩層形比單干雙臂形多。

表1 按雙干雙層寬頂籬架與單干雙臂寬頂籬架要求整形的樹體情況調查
2.2.3 新梢水平生長,枝條極性相對較弱 電桿式寬頂架系列樹形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所有新梢都是平著生長的!眾所周知,葡萄是一種極性生長十分明顯的果樹,直立新梢生長強旺,而水平生長的新梢就會相對弱些。新梢生長較弱,有利于管理及簡化省工。電桿式寬頂籬架成年葡萄樹的果穗都掛在葉幕下,不僅順穗的工作量小,而且果穗受到葉幕的遮陰,發生日灼現象也較少。
據有關調查和資料可知,對于夏黑葡萄,無論是壤土地的科技園,還是在沙土地的張灣葡萄園,均以“V”形的樹勢較旺,其一年生枝的橫徑及縱徑,均大于電桿式的樹形。并在新梢管理相同的情況下,以“V”字形的葡萄冬芽被逼發出的量較大。冬芽爆發率,“V”形為電桿式樹形的2.3倍。足以證明,采用電桿式樹形整形的葡萄樹,新梢水平生長,枝條的極性生長現象相對較弱。
2.2.4 前期見效快,后期產量并不低 全株的葉幕分成兩層,層間距均在50厘米以上,可以較好地使外界的光線射入架內。一般第二年下層枝即可結果,有利于資金的周轉和奠定管理者經營葡萄的信心。進入大量結果后,只要在修剪和定枝時注意上、下層枝量的協調,及時更新復壯,使樹體和架面的結構比較穩定,即使到最后成為‘T’形或‘г’形時,在對母枝采取短中梢修剪情況下,每20~25厘米留一結果部位,如行株距為4米×1米(畝栽葡萄166株),每畝留新梢數仍可達3 000個左右,要完成畝產1 250~1 500千克的指標,也是沒有問題的。
2.2.5 新梢管理省工 新梢管理省工,不僅是由于電桿式寬頂籬架的新梢為水平生長,較其他直立的籬架新梢生長緩慢,副梢發生也較弱,而且,更由于這種架式的新梢基本上是“躺”在橫擔上的,可以很少綁梢,甚至干脆不綁;也可以采取壓一道“壓梢線”的辦法或相隔一段距離綁一新梢,使上層的新梢能相對固定在一定范圍內,就能保證架面新梢均勻分布,通風透光。
2.2.6 有利于進行寬行密株栽培 電桿式寬頂籬架采取寬行密株栽培,行距為3~4米(推薦4米),株距0.8~1.2米(每畝可栽278~139株)。施行寬行密株不僅便于機械操作,更便于實行果糧、果菜、果藥等間作,或者種植綠肥,或實行生草制。
一是要做好主干、主蔓的培養,二是做好結果部位(母枝)的安排和生長期新梢的選留和管理。
2.3.1 主干與主蔓的培養 主干與主蔓是一株葡萄樹的骨干,要求壯實、順直。
(1)對于在秋后休眠期或春季萌芽前栽植的葡萄苗,一般在栽后于近地處剪留2~3芽,萌芽后,每株留1~2個可以培養成主干的新梢。待新梢生長達30厘米左右時,每株設一引綁新梢的竹竿(在埋土防寒地區小苗可以傾斜栽入土中,竹竿也為傾斜狀)。為省去竹竿的投資,也可用尼龍草進行引綁,但沒有用竹竿培養的干直。為充分發揮葡萄生長迅速、生長量大、可以多次產生副梢的生態特點,應利用副梢進行快速整形。當新梢生長到離第一層或第二層中心鐵絲下20厘米處就進行打頂,按照選定的樹形要求,選留所需的副梢(一次副梢)數。
常規要求,凡是四主蔓形每層需留兩個主蔓(每層需利用兩個一次副梢);而兩主蔓形,每層僅留一個主蔓(每層僅需利用一個一次副梢,或待主干生長量超越主蔓所需長度時,將其彎倒,使主干與主蔓成為一體)。當一次副梢(作為主蔓)生長達到株間距離要求時,再進行打頂,使發出二次副梢(培養結果部位——結果母枝)。如果葡萄苗上僅有一條新梢能培養為主干時,就需要在第一層常規留副梢數的基礎上,再多留一個一次副梢,并著重培養主蔓基部的一個一次副梢,使其向上生長培養成延伸到第二層的主干。
(2)對于在5—6月份以栽植營養缽綠苗的葡萄園,就不需要再進行“留3芽剪截”。在保證成活的基礎上(一般成活率在99%左右),直接采取加強新梢生長的措施。如,在7月雨季來臨前要多澆水,追施化肥時,應掌握“少吃多餐”,每次株施化肥量為10~25克,并配合多次葉面噴施尿素或氨基酸葉面肥。進入7月后要增施磷、鉀肥和噴施磷酸二氫鉀促進花芽分化。8月以后要實行控水,以促進枝芽飽滿成熟,提高小樹苗的越冬能力。主干上未選作主蔓用的其他一次副梢,均用“單葉絕后法”保留,增加單株的葉量,有利于主干的增粗、強壯。生產實踐證明:5—6月栽植的綠苗,同樣可以達到當年成形,次年投產的要求(圖3、圖4)。
2.3.2 結果部位(結果母枝)的安排 要求分布均勻,每個結果部位相距20~25厘米。
在做好骨干枝(主干、主蔓)培養的基礎上,利用二次副梢培養結果部位(結果母枝)。原則上可按每隔20~25厘米留一對二次副梢(結果母枝),按成對均衡安排。也可以每隔20~25厘米留一個二次副梢,按單個均衡安排。實踐證明成對均衡安排方式所選留的兩個二次副梢(結果部位)間的夾角角度較大,有利于新梢向兩側延伸生長。凡選作結果部位的二次副梢長有7~8葉時,留5~6葉打頂(摘心口芽應向外),一次副梢(主蔓)上未被選作結果部位的二次副梢,待其有3~4片葉,而且其基部第一葉的腋芽較明顯時,行“單葉絕后法”(留1葉摘心,同時扣除葉腋處的芽),多留葉片有利于主蔓的粗壯。

圖3 當年夏季栽植的夏黑樹苗(冬剪前)

圖4 冬剪后留枝情況
利用二次副梢培養結果部位——結果母枝,是對葡萄利用副梢快速整形、早投產的一個重要步驟,為了取得實效,應掌握“寧缺毋濫”。如果葡萄幼樹在7月還沒有形成強壯的樹勢,就不要勉強培養結果部位(夏黑的二次副梢直徑必須超過0.6厘米,才有可能次年結果),應集中營養使一次副梢——主蔓長好,仍有可能在翌年開花結果。
最后還需要強調一點,即架與形只是葡萄生產的一個平臺,至于葡萄能否生長結果良好,還需要加強土肥水管理,搞好病蟲害防治,合理修剪、維持良好樹勢,實行適時的分期、分批采收等。這些都是提高漿果品質和產量的重要環節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