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建
(貴州財經大學 大數據金融學院,貴陽 550004)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市場體制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類型企業經濟的發展直接推動著我國經濟的進步。企業的壯大、新技術的引進與開發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為了防止資金鏈的斷裂企業需要融資,融資難成為中小企業發展遇到的一大難題,出現了主要依靠內部融資,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成本高等問題。
面對我國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有不少研究者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有研究者基于供應鏈的視角對此現象進行了分析[1,2],有的研究者通過建立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分析其產生的原因[3,4],也有研究者通過進化博弈模型對其進行了分析[5],還有研究者運用道德風險理論對其進行了分析[6,7]。然而,在博弈論的發展過程中,道德風險理論、逆向選擇以及信號傳遞理論均是博弈論的研究成果。將這三種理論同時用來解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會有更強的說服力和研究意義,目前將這三種理論聯系起來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文獻卻很少[8]。所以本文基于這三種理論以及信號傳遞模型,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做出了解釋,并針對此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1)博弈的參與者主體是銀行和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類型有兩種,信用好的企業和信用不好的企業,分別用G和B表示。向銀行的貸款成本為D。信用好的企業表示風險小的企業,信用不好的企業表示風險大的企業。銀行不知道這兩種企業的類型,只知道兩種企業的分布概率,(2)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需提供企業的信用水平、還款能力等,即企業向銀行發出信號。當企業向銀行發出的信號是yG,表示該企業是信用好的企業,風險小;當企業向銀行發出的信號是yB,表示企業是信用不好的企業,風險大,y={yG, }yB。
(3)銀行觀察到信號yx時,根據先驗概率P(x)推出后驗概率P(x/y),然后采取行動。I1表示銀行同意貸款,I2表示銀行拒絕貸款,銀行貸款利率為r。
(4)信用好的企業與信用不好的企業投資收益分別為RG、RB,信用好的企業與信用不好的企業貸款時提供的抵押物品分別為CG、CB,且CG<CB,信用不好的企業造價偽造自己是信用好的企業需要付出的代價為CL。
分離均衡是指,信用好的企業和信用不好的企業均會向銀行提供真實的信息,即信用不好的企業不會對自己向銀行提供的資料造假,是目前中小企業借貸市場上銀行期望實現的一種均衡。此時信用好的企業向銀行發出的信號是yG,信用不好的企業不會將自己偽造成信用好的企業,所以信用不好的企業向銀行發出的信號是yB。
因此銀行得到的后驗概率是:

中小企業的期望收益滿足式(1)與式(2):

根據信用好的企業絕對不會向銀行發出自己是信用不好的企業的信號,即信用好的企業絕對不會發出信號yB,所以不考慮式(2),只考慮式(1)。將期望收益函數代入式(1)可得:

即:

式(4)即為分離均衡的條件,即當信用不好的企業為了偽裝成信用好的企業造假的成本CL滿足CL>CB-CG這一條件時,實現分離均衡。信用不好的企業偽裝成信用好的企業的收益將小于其不偽裝下的收益,此時信用不好的企業會選擇不偽裝。在分離均衡下,銀行會認為所有企業提供的信息均為真實的,信用好的企業全部提供的是信用好的企業的信號,選擇貸款;信用不好的企業不會提供自己是信用好的企業的信號,選擇不貸款。可見,分離均衡模式僅與信用好的企業抵押物品的成本,信用不好的企業抵押物品的成本,信用不好的企業造假成本這三者有關,為了使信貸市場風險最小,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使信用不好的企業因造假而付出的代價足夠大。
混同均衡是指中小企業提供的信號相同,銀行無法通過企業提供的信號來修正先驗概率。假如中小企業提出的相同的信號均為y,混合均衡的條件如式(5)、式(6)。

當所有的企業均向銀行發出yB的信號時,代入式(5)、式(6)可得:

由于信用好的企業是不會向銀行發出自己是信用不好的企業的信號,所以只考慮式(8),此時的收益函數如下:

得到混合均衡條件:

混合均衡條件成立時,銀行的得到的后驗概率為:

當企業向銀行發出的是信用好的企業的信號yG時,銀行的收益函數為:

可知當企業向銀行發出的是信用好的企業的信號時,銀行會向所有申請貸款的企業貸款。當企業向銀行發出的是信用好的企業的信號yG時,銀行的收益函數:

由上式可以看出當企業向銀行發出的是信用不好的企業的信號時,銀行同樣會向所有申請貸款的企業貸款,此時銀行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
通過分析可知在混合均衡下,不論企業向銀行發出的是信用好的企業還是信用不好的企業的信號,銀行均會向企業提供貸款。下面分析當銀行放貸時,信用好的企業與信用不好的企業的收益情況。
當企業是信用好的企業時,信用好的企業的收益為:

說明信用好的企業一定會選擇向銀行提供自己是信用好的企業的信號,不會向銀行提供自己是信用不好的企業的信號。
當企業是信用不好的企業時,信用不好的企業的收益為:

說明信用不好的企業此時會選擇造假,向銀行提供包裝后自己是信用好的企業的信息。
綜上分析可知,在混同均衡下,無論是信用好的企業還是信用不好的企業,都會向銀行提供自己是信用好的企業的信息。銀行會向所有申請貸款的企業提供貸款,此事最大的受益者是信用不好的企業。
本文通過建立信號傳遞模型,并聯系道德風險理論、逆向選擇與信號傳遞理論分析了分離均衡和混同均衡兩種均衡下銀行和企業所采取的行動。研究結論表明:分離均衡是銀行最希望達到分離均衡,因為此時市場上所有的中小企業向銀行提供的信息全是真實的;在混同均衡下,銀行會向所有申請貸款的企業提供貸款,信用不良的企業會造假,將其偽裝成信用好的企業,在混同均衡下最大的受益者是偽裝的信用不好的企業。基于本文的研究結果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提高信用不良企業偽造成信用良信用好的企業的成本,實現分離均衡。通過模型可以發現,分離均衡的實現能夠使中小企業信貸市場呈現良性循環,實現分離均衡的條件是使信用不好的企業造假成本足夠大,要大于信用不好的企業抵押的資產與信用好的企業抵押的資產的差額。
(2)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目前中小企業市場出現銀行惜貸現象,主要是由于銀行對中小企業提供的信息持懷疑態度。中小企業加強自身信用水平和道德風險的建設可以幫助其樹立良好形象,營造良好的信貸環境,有利于銀行與中小企業的長期合作,實現銀企雙贏的局面。
(3)中小企業提高自身信息披露,使其公開化,透明化。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小企業與銀行存在信息不對稱。為了改善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局面,中小企業應將其財務報表公開化,是銀行對其充分了解,使信用良好的中小企業更容易貸到款。
(4)國家提出相應的措施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力度,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在如今市場多元化的經濟體制之下,中小企業成為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價款擔保會有效改善企業融資難的瓶頸。同時,也會減小銀行放貸后收不回來資金的風險,有利于維護市場和諧穩定發展。
[1]嚴廣樂.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博弈分析[J].企業經濟,2011,(4).
[2]馮瑤.供應鏈金融:實現多方共贏的金融創新服務[J].資金管理,2008,(2).
[3]王艷茹,王秋實.中小企業融資的博弈分析[J].現代金融,2012,(4).
[4]張武.信貸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7,(5).
[5]羅發友,俞健.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銀企信貸行為動態博弈[J].統計與決策,2006,(4).
[6]劉曉婧.商業銀行中道德風險的博弈性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8).
[7]趙馨燕.企業貸款中的道德風險分析研究——基于博弈論的分析框架[J].會計之友,2011,(3).
[8]譚慶美,吳金克,趙黎明.中小企業信貸市場信號傳遞的博弈模型[J].統計與決策,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