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紅柱
(山西省林業種苗管理總站,山西 太原 030012)
近幾年,山西省造林以超過26.67 km2/a的速度推進,種苗需求量達10×108株/a以上。但育苗和造林樹種單一,鄉土闊葉樹種使用的種類和數量少,制約著我省林業的發展。山西省鄉土樹種資源比較豐富,常見鄉土樹種500余種,但目前初步開發利用的僅60多種。鄉土樹種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林木良種培育技術落后。隨著近年來鄉土樹種培育與利用力度的持續加大,林木良種補貼試點資金的不斷投入,鄉土樹種林木種苗市場化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世界各地都十分重視鄉土樹種的培育利用,很多林業發達國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發展鄉土樹種。英國國家林業委員會20世紀80年代起就規定,新造林以鄉土闊葉樹種為主。蘇格蘭是英國重點造林地區,重點培育優質硬闊葉林。德國也確立了增大闊葉林培育的目標。印度尼西亞在田地種植硬闊葉樹,以發展木雕業,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弘揚了地方文化。在菲律賓等國,大量種植鄉土樹種雨豆樹作為制造家具的原料。法、西、荷等國都在挖掘和開發利用一些未知名的鄉土樹種,以合理利用熱帶硬闊葉材。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內外對自然資源、環保問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問題的日益重視,我國對鄉土植物的保護研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退耕還林條例》中第二十六條規定:退耕還林所有種苗就地培育,就近調劑,優先選用鄉土闊葉樹種和抗逆性強的良種壯苗;國家林業局《關于加速豐產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設若干意見》第九條提出:國家優先扶持立足地方資源優勢,選擇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前景的品種作為重點開發項目;“國家森林城市”評價中規定,城市森林建設樹種豐富,森林樹種以鄉土植物為主,能充分體現城市文化底蘊,反映當地歷史、地域和民族特色。
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著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在實施國家六大重點林業生態工程項目的同時,相繼啟動了省級重點林業生態建設項目,但造林樹種單一,多樣性差,不注重珍貴用材樹種的開發與應用?;纳皆炝种饕褂糜退伞劝?、刺槐等幾個樹種,通道綠化則以國槐、楊樹、柳樹和檜柏為主。用材林基地建設,落葉松、油松、楊樹占95%以上。一些經濟價值高、防護效益好、抗污染能力強的樹種少,造成了生態和經濟的巨大損失。保護和開發應用珍貴鄉土用材樹種已成為山西林業建設的必然要求。
為推進林木良種化水平和造林綠化事業的發展,從2010年開始,山西省安排了省級良種補貼試點資金,良種基地向高水平、精細化、科學化管理轉變,林木良種產量和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鄉土樹種林木良種社會化認知度進一步得到提升。據統計,2015年山西省林木良種使用率達到51%.截止2016年底,山西省共審(認)定林木良種230個。
2008年,山西省林業廳成立了以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科技人員為主要力量的鄉土珍貴用材樹種研究與利用課題組,對皂莢等20多個鄉土闊葉樹種開展了良種選育研究。目前,已對遼東櫟、皂莢、白蠟、元寶楓、五角楓、臭椿、黃榆、樸樹、杜梨、黃連木、楸樹、梓樹、核桃楸等20余個樹種建立了優樹采穗圃、繁育圃、基因庫、試驗林,從2013年開始示范造林。在良種選育方面,選育出中條林局橫河遼東櫟母樹林種子、呂梁林局康城遼東櫟母樹林種子、太岳林局靈空山遼東櫟母樹林種子、太行林局坪松遼東櫟母樹林種子、關帝林局真武山遼東櫟母樹林種子、太岳林局大南坪核桃楸母樹林種子、太岳林局北平核桃楸母樹林種子、太行林局海眼寺核桃楸母樹林種子、呂梁林局上莊核桃楸母樹林種子、中條林局皋落核桃楸母樹林種子、關帝林局雙家寨核桃楸母樹林種子、中條林局歷山裂葉榆母樹林種子、帥丁-皂莢、晉梓1號、晉皂1號、晉椿1號、泗交白蠟、錦梨1號、錦梨2號、金楓、峪楓、晉遼東櫟1號、晉遼東櫟2號、晉遼東櫟3號、晉遼東櫟4號等30余個良種。制定了櫟類樹種母樹林營建技術規程、遼東櫟播種育苗技術規程、榆樹嫁接育苗技術規程、五角楓嫁接育苗技術規程、核桃楸播種育苗技術規程、白蠟樹嫁接育苗技術規程、白蠟樹造林技術規程等10余項地方標準。
目前,山西省林木種苗生產晉北地區以華北落葉松、油松、云杉、樟子松等針葉類苗木為主;晉中地區以國槐、白皮松、白蠟等城鄉綠化樹種和花灌木為主;晉南地區以法桐、柿子、石榴、華山松等鄉土樹種為主。截至2017年8月,全省育苗面積達到6.67×104hm2,苗圃數量達到13 218處,總產苗量21×108株,預計可出圃合格苗木10.6×108株,除部分大規格苗木和個別品種短缺外,數量基本能滿足荒山造林需求。在樹種利用方面,全省共生產調劑各類種子50×104kg,除樟子松、白皮松、遼東櫟等少量品種短缺外,其余種子基本能夠滿足現實需求。在生產過程中,各地苗圃大力引進良種,推廣無紡布、容器袋培育等技術,種苗品質不斷提高。山西省現有8處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28處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2016年,良種基地生產種子18 200 kg,生產良種苗木4 830×104株(袋)。
十八大以來,山西省大力推進生態治理、退耕還林、生態保護、干果經濟林提質增效、林業產業等林業生態脫貧“五個一批”工作。5年期間,山西省完成營造林146.53×104hm2,全省森林覆蓋率達20.5%.在全國率先將生態區位重要的373.3×104hm2林地資源劃為永久性生態公益林,通過立法進行保護。作為不可逾越的生態紅線,133.3×104hm2天然林得到休養生息。山西省在大力發展紅棗、核桃等傳統鄉土樹種經濟林的同時,積極發展雙季槐、皂莢等特色經濟林,每年新增6.67×104hm2,總面積達111.7×104hm2.5年時間干果經濟林面積增長了6倍,干果產業總產值達100×108元多。2010年以來,在中條山國有林管理局、關帝山國有林管理局、太行山國有林管理局、呂梁山國有林管理局、太岳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省楊樹豐產林實驗局、晉中市林業局、臨汾市林業局、運城市林業局等地,大規模地開展了珍貴鄉土闊葉樹種育苗造林工程。選育的30多個鄉土闊葉良種及形成的良種壯苗培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華北地區生態林、用材林營造和城鄉生態景觀綠化中。尤其在皂莢研究及推廣方面,選育出的皂莢“帥丁”已在全省造林綠化工作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當前還存在著林木良種基地建設規模小、資金投入少、結構單一、管理水平不高和良種生產能力低等問題,滿足不了林業生態建設的現實需求。目前,我省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8處,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28處,良種繁育圃培育良種苗木的面積不夠,良種使用率和良種生產能力有待提高。
林業生產周期長,使用林木良種造林成本高,而帶來的經濟效益在短期內不容易凸顯。大部分林農和企業追求短期效益,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良種的規模生產與推廣使用。
全省目前僅有5處種子園,4處建設了第二育種輪種子園,3處是單親本1.5代種子園,僅1處建設了雙親本2代種子園。種子園數量少,樹種單一,升級換代速度慢。
截止2015年,從國內林業良種審定情況來看,山東省審定503個,浙江省審定453個,河北省審定367個,而山西省僅審定157個。以抗逆性為特異性審定的良種基本沒有,許多生產中使用的經濟林品種還未經審定,審定的良種數量滿足不了當前造林綠化工程對良種使用的要求。
山西省生態環境多樣,植物種類繁多,優良鄉土樹種資源豐富。但從長期實際工作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著對優良鄉土造林樹種資源家底不清楚等問題,制約了良種選育,鄉土樹種資源未能轉化為良種優勢和經濟優勢。
通過科技創新,加快優良鄉土樹種良種選育進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要和種苗企業深入合作,利用高科技、新技術來選育鄉土樹種良種。通過資源調查、優樹選擇、繁殖、區域試驗等,建立優良家系或無性系。
拓寬經濟林樹種的良種選育方向。重點選育特色經濟林品種,如,生物質能源、木本油料、中藥材等經濟林品種。同時,加強傳統干果經濟林品種的良種選育。
全面實施鄉土樹種林木良種生產基地分級分類管理,構建以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為骨干,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為基礎的林木良種生產與壯苗供應體系。一是對國家和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實行動態管理,定期組織檢查驗收,發展一批經濟基礎好、技術力量強的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二是對種子園、母樹林和采種基地進行科學管理,加強水肥管理及病蟲害綜合防控工作。三是良種基地要做好項目、財務檔案收集、整理與保護等工作,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協調合作,統籌優勢資源,引導科研院校、良種基地和企業公司向鄉土樹種良種選育工作傾斜。國家、省和地方財政應建立長期穩定的支持機制,探索建立林木良種選育推廣基金,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資金參與。
積極探索“科研院所+高校+龍頭企業”等現代鄉土樹種育種技術集成與示范轉化模式,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各個環節深度合作。加大林業科技人才培養力度,依據主要鄉土樹種林木良種選育和推廣環節,培養一批種業領軍人才和基層種業科技骨干,建立健全人才選拔、培養、使用和流動機制。
參考文獻:
[1] Beinhofer B.Comparing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ly managed beech and oak stands with roomy established and pruned stands[J].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10,129(2):175-187.
[2] 王仁卿,藤原一繪,尤海梅.森林植被恢復的理論和實踐:用鄉土樹種重建當地森林——宮脅森林重建法介紹[J].植物生態學報,2002(S1):133-139.
[3] 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4] 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山西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5] 陳曉陽,沈熙環.林木育種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柯碧英,劉連海.南方城市鄉土闊葉樹種研究現狀及展望[J].中國城市林業,2005,3(2):69-71.
[7] 郝向春,韓麗君,翟 瑜,等.山西省優良鄉土闊葉樹種研究初報[J].山西林業科技,2014,43(3):1-4.
[8] 郝向春,韓麗君,于文珍.果刺兩用皂莢優良無性系選育研究[J].山西林業科技,2014,4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