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永勝
(陽高縣林業局,山西 陽高 038100)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追求綠色健康、回歸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逐漸被人們所認同。森林公園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大力發展和建設森林公園是豐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就業和精準扶貧的陣地。近年來,陽高縣委、縣政府將大泉山森林公園建設作為實現“縣域生態化”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全縣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的重要支點。目前大泉山森林公園已初具規模,成為人們休閑娛樂、騎行游覽的天然氧吧。
大泉山位于陽高縣城南部10 km處,地形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有8座大山、12條小溝,流域總面積約6 000 hm2.其中,森林公園面積為1 923.6 hm2,包括林地面積1 752.1 hm2,非林地面積171.5 hm2.林地面積中包括有林地725.9 hm2,疏林地14.1 hm2,特灌林地602.3 hm2,未成林造林地409.8 hm2,森林覆蓋率69.05%.涉及大白登、下深井2個鄉鎮。
大泉山森林公園于2014年被省政府批準設立。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資1.28×108元,共實施了6項工程。
1) 生態綠化工程。完成投資7 460×104元,在整個流域的荒山荒坡困難造林地完成造林綠化1 666.67 hm2,成活率達90%以上。其中,2016年投資約3 000×104元,實施的重點區域綠化工程包括村莊綠化、道路綠化、荒山綠化、經濟林栽植和景觀建設工程。
2) 道路建設工程。完成投資935×104元,新修大泉山生態旅游路2條,長度共計17 km,路寬均為7.5 m.通往景區的道路達6條,約40 km.
3) 調水上山工程。完成投資500×104元,在大泉山周邊村新打深井2眼,新建1 000 m3蓄水池,新安裝輸水管道1 500 m,配套高揚程水泵1套,使大泉山景區用水得到解決。
4) 新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投資2 000×104元,在大泉山村北新建總面積3 500 m2的標準化展覽館,并向游人開放。
5) 廣場等附屬工程。投資1 000×104元,配套建設了廣場、停車場和街心公園等。
6) 新建移民村。按照村莊及景區規劃,投資1 000×104元,新建居民院落100座,對大泉山舊村村民實施就近搬遷,同時配建了1 540 m2的大泉山敬老院。
1) 政治機遇。黨中央確立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理念,將生態建設工作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國家不斷推進森林公園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建設,使防沙治沙、國土綠化工程迎來了良好契機;國家公園建設,將帶動森林公園、沙漠公園、地質公園等專項公園建設的快速發展,從而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2) 社會各界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社會資金的流入將為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和景區開發創造有利的條件。
3)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鄉居民對于生活質量的迫切追求為森林公園的發展注入了活力。隨著當地及周邊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居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消費結構隨之轉型,旅游業成為迅速增長的市場。假日經濟的快速興起以及人們對帶薪休假體制的期盼,為旅游業帶來巨大商機,也為森林公園的開發建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與機遇。
1) 公園的旅游資源尚未得到統一、有序、規范的開發和建設;投資渠道不暢,資金缺乏,嚴重制約著公園的開發力度與速度。
2) 公園管理體制尚未形成,致使游人基本上處于自發游玩的狀態;未進行對外宣傳,公園的知名度不高。
3) 公園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而周邊著名旅游景點的旅游接待能力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對森林公園今后能否吸引大量游人是一個重大考驗。
核心景觀區是指擁有珍貴森林風景資源,必須進行嚴格保護的區域。該區位于森林公園中東部喬木茂密、森林景觀較集中的區域,原生植被生長稠密,植物多樣性較豐富??偯娣e532.5 hm2,占公園總面積的28.6%.在核心景觀區,除了必要的保護、解說、游覽、休憩、安全、環衛、景區管護站等設施以外,不宜規劃建設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設施。
核心景觀區規劃建設項目主要包括:森林游憩休閑度假區3處,每處規劃6 hm2;植物園規劃建設5 hm2;亭臺(如,鳳凰臺、龍騰臺、曲藝臺)、樹林迷宮、迷你卡丁車跑道、高空滑索、名人雕塑、龍泉湖等。
一般游憩區是指森林風景資源相對平常,且方便開展旅游活動的區域。該區位于核心景觀區西南北外圍,總面積521.4 hm2,占公園總面積28.0%.森林景觀與人文景觀特色鮮明,已有一定的游覽基礎。一般游憩區內可以規劃少量旅游公路、停車場、宣教設施、娛樂設施、景區管護站及小規模的餐飲點、購物亭等。
一般游憩區是旅游活動的重要區域,建設項目主要包括:樹林氧吧區2處,面積30 hm2;觀鳥臺、叢林探險、滑草、古戰場體驗、生態休閑茶室、民俗文化體驗區、土特產購物大廳等。
管理服務區是指為滿足森林公園管理和旅游接待服務需要而劃定的區域。該區以大泉山行政村為依托向東規劃建設,承載公園建成后森林公園管理和旅游接待的全部職能,應具備地理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管理服務區總面積53.7 hm2,占公園總面積2.9%.管理服務區可以規劃入口管理區、游客中心、停車場和一定數量的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接待服務設施,以及必要的管理和職工生活用房。
管理服務區具有集游客服務、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管理服務功能,該區建設項目主要有:旅客接待中心建筑面積1 800 m2;大泉山紀念廣場,建設面積2 000 m2;停車場,建設面積為5 000 m2;民俗街及杏花園(8 hm2)等。
生態保育區是指在規劃期內以生態保護修復為主,基本不進行開發建設,不對游客開放的區域。生態保育區位于公園最西部,緊貼一般游憩區外圍,區域面積752.4 hm2,占公園總面積的40.5%.
生態保育區為大泉山森林公園西部外圍區域,是大泉山森林公園的生態脆弱區,也是生態建設和改善環境的重點區域。主要建設項目有:檸條林改造展示區、京津風沙源治理紀念林、婚慶紀念林、大事紀念林、黨政機關義務植樹林、水土保持示范林、魚鱗坑整地示范工程等。
參考文獻:
[1] 趙敏燕,陳鑫峰.中國森林公園的發展與管理[J].林業科學,2016(1):118-127.
[2] 蕭玉瑜.森林公園景觀規劃設計的研究——以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5.
[3] 王夢君,唐芳林,史冬防.我國森林公園的發展動態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2(5):2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