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復雜變化的形勢中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引領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破釜沉舟的堅定決心,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統攬全局的駕馭能力,創造出新的輝煌,使得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超過美國、歐洲、日本的總和。五年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長7.1%,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供求平衡,倡導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而與此相對照的卻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近十年來,世界經濟復蘇動能不足,深層次結構問題復雜難解,各國增長乏力緩慢,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已是全球共識。
現實之果,必有思想之源。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不僅為其他領域改革提供了重要物質條件,也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產生提供了豐沃的理論與實踐土壤,我國經濟發展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科學指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主要內涵可以概括為“七個堅持”,“七個堅持”緊密聯系,既有認識論,又有方法論,組成一個完整體系。
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居于首位,是總領性、根本性的,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
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明確回答了我國經濟形勢怎么看、經濟工作怎么干的問題;
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為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開出“藥方”;
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產生深遠影響;
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確立了我們搞好經濟工作的基本態度。
這七個“堅持”緊緊圍繞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從推動高質量發展進行戰略謀劃,從發展思路、體制機制、宏觀調控、戰略部署、策略方法等重要方面提出了全方位要求,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科學指南。新發展理念是指引中國走向富強的理論之魂,開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
聆聽時代聲音,回應時代呼喚。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準確判斷形勢,把握規律,策略得宜,一步一個腳印,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引領下,中國經濟一定會朝著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