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規格最高的年度經濟會議。自1994年以來每年舉行一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當年的經濟工作,分析研判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確定來年宏觀經濟政策總基調和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如何描繪新時代經濟發展的美好藍圖?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京舉行的中央經濟會議給出了答案。
根本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會議提出,5年來,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
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大局,把握規律
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決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準藥方,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
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產生深遠影響
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七個堅持”自成一個完整體系,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內涵,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重大判斷: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如何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有利于更好擺脫圍繞速度判斷經濟發展的范疇,從發展的本質出發,引導政策重心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工作基調:穩中求進 統籌好五大政策支柱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此次會議再次強調“要長期堅持”。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統籌好五大政策支柱——
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
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
社會政策要注重解決突出民生問題
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
“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不能急轉彎、大剎車、猛刺激。只有政策相對穩定、連續,經濟才能平穩健康發展。“進”的前提是“穩”,如果只考慮改革,卻忽視了經濟社會的問題,結果也是什么都改不了。但是如果一味求穩,畏手畏腳,不推進結構調整和改革,那將來依舊是穩不住的。“穩”的前提下,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改革反過來又有助于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大戰役:打好三大攻堅戰 防風險是首要之戰
今后三年,我國發展要跨越要打好三大攻堅戰。此次會議作出重要部署——
以防控金融風險為重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重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三大攻堅戰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被置于首位,其重點又在于防控金融風險。會議明確提出,要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要保證現行標準下的脫貧質量,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這就要靠“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讓農民從低收入領域轉移到高收入領域,讓農民進入社會分工體系,既需要城市化,也要有產業,實現空間上的轉移。要利用市場化的手段,脫真貧、真脫貧。打好污染攻堅戰,就是對綠色發展的最大支持。防治污染實質上就是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服務。這種綠色經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不僅會提高增長質量和人民福祉,而且會成為重要的增長來源,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八項工作: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8項重點工作
經濟發展新時代,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會議作出具體部署,提出8項重點任務——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未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更適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要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8項重點工作的推進將推動我國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把握工作主線、把握基本路徑、把握著力點、把握制度保障,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我們就一定能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就一定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激蕩起中國經濟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