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寧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貧困群眾的莊嚴承諾。近年來,農行陜西省分行黨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積極承擔金融扶貧的政治任務,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扶貧攻堅的路上,黨建引領,精準發力,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黨委引領奠基礎 百姓拿到“好藥方”
黨的領導是各項事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自部署開展扶貧工作以來,農行陜西省分行黨委抓牢黨建“方向盤”,從講政治、講大局、講看齊的高度,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工作。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抓手,突出政治合格,瞄準業務合格,強化責任擔當,把完成精準扶貧工作任務作為黨員干部政治合格的基本要求,引導黨員干部思想上領先、行動上率先、業績上爭先,在打好脫貧攻堅戰中有效地發揮模范作用。
據了解,農行陜西省分行黨委構建了扶貧工作“四大機制”。一是建立規劃引領機制,搭建省、市、縣三級扶貧工作管理架構,制定“十三五”金融扶貧工作規劃,圍繞56個扶貧重點縣的特色產業,制定差異化服務方案。二是建立政策保障機制,出臺“三農”業務信貸指引,單列貧困地區信貸計劃、財務費用等資源,開辟信貸事項“綠色通道”。三是建立掛點幫扶機制,明確省行掛市包縣、二級分行掛縣包點、縣支行掛點包戶幫扶責任。四是建立考核督導機制,把扶貧工作納入綜合績效考核體系,出臺扶貧小額信貸“十項政策”和“十項措施”,采取“分片包干”模式。
“金融扶貧不是走過場,而是既要付諸實實在在的行動,也要貧困戶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在金融精準扶貧上,農行陜西省分行黨委全面落實“三個不得”,即思想松不得、合力減不得、督查考核軟不得,從扶得起、扶得穩、扶得住、扶得有效果著手,解決好載體和產品,將金融扶貧細化為“四大工程”,實施“四項創新”,取得了明顯效果。
據了解,截至2017年11月末,56個貧困縣支行貸款余額396億元,較年初凈增加52億元,同比多增10億元。精準扶貧貸款凈增34億元,發放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3億元,惠及貧困人口超過6萬人。連續兩個季度在全省脫貧攻堅指揮部精準扶貧績效評估考核中被評為優秀金融機構,實現了金融扶貧與加快業務發展、提升競爭力的有機結合,彰顯出“黨建+脫貧攻堅”的強勁力量。
農行陜西省分行各分、支行黨委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黨員領導干部親力親為,扎根扶貧一線,帶頭沖鋒陷陣,形成全行抓黨建促脫貧的良好態勢。2017年6月6日,該行召開了全省農行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督導會。黨委書記王偉強調,農業銀行從成立之日起,就姓“黨”姓“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要牢記責任和使命,勇于擔當,迎難而上,做到“五個到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支部建設增活力 攻堅路上“情誼濃”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農行陜西省分行各級黨委積極組織轄內黨支部,改進和創新聯系困難群眾的方法,以“情系貧困村”等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使支部黨建工作融合扶貧工作,務實有效、更接地氣。
兩年來,農行陜西省分行各級黨委組織轄內黨支部開展多項活動,為金融扶貧工作增添了不少色彩。各支行與包扶村組建聯合黨支部,開展聯合支部生活;部分黨支部還把黨課搬到了扶貧村上;定期組織開展“紅色教育+精準扶貧”主題黨日活動;開展“黨建+扶貧”等主題的知識競賽活動,與群眾建立起同甘共苦的“魚水情”。在革命老區延安,當地農行黨組織堅持開展“迎七一”等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干部定期看望慰問八路軍老戰士,為老人打掃衛生,聆聽老前輩講述當年苦難歲月,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增強做好金融工作促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黨員聯動架金橋 結對幫扶暖人心
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前進征程上的硬仗。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工作中,農行陜西省分行黨委把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到扶貧工作中。搭建黨員“做”的載體,強化堡壘和先鋒作用,開展黨員和貧困群眾“一對一 結對子”,逐戶落實幫扶措施,使黨員在扶貧中強黨性、受教育,在脫貧攻堅中踐行“四個合格”要求。
在56個國定貧困縣農行定點包扶的貧困村,農行的黨員干部幾乎都有自己的貧困戶“窮親戚”,從經常走動聯系看望,捐款捐物送溫暖,到扶志扶智扶項目,與貧困群眾“攀親戚、交朋友、做貼心人”。該行各分、支行黨員積極行動,成為幫扶一線上的“主力軍”。富平支行建立了黨員“扶貧日”,黨員干部定期到包扶村大崗村開展幫扶。渭南分行建立了黨員“攻堅隊”,由機關21名轉崗科級干部組成老黨員“扶貧攻堅隊”,定點幫扶12戶貧困戶。鳳縣支行25名黨員包抓東莊村48個貧困戶,建立“脫貧攻堅責任卡”,不脫貧不撒手,幫助貧困群眾注冊電商平臺銷售土蜂蜜,幫貧困戶子女就業上學,送去奶羊、雞苗、化肥等,成為聯系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
“第一書記”駐村莊 探尋致富新路子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積極支持扶貧開發是金融機構的重要職責。為此,農行陜西省分行結合實際,選派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黨員干部、大學生村官黨員、縣域青年英才等優秀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通過“第一書記”駐村幫扶,促進貧困村脫貧攻堅,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
陜西省漢中市略陽縣觀音寺鎮毛埡子村曾經是全鎮有名的落后村,農業產業化程度低,社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省市級貧困戶數量相對較多。農行陜西省分行委派“第一書記”何昱駐村以來,在入戶調研的基礎上,與村黨支部班子共同探尋出增收致富新路子。
在擔任“第一書記”期間,何昱籌措資金300多萬元,硬化道路4.6公里,新建村衛生室、文化廣場、農家書屋,建設人飲工程3.8公里,受益農戶117戶438人。他還帶動村民發展藥材種植,爭取5萬元購買藥材種籽,籌措10萬元成立中藥材合作社,使51戶貧困戶全部入股經營;籌資23萬元成立互助基金會,解決貧困戶臨時資金周轉問題,帶動了整村增收,幫助全村50戶197人脫貧,成為農行人服務“三農”的先進典型,被評為“陜西省百名優秀第一書記”。
除了黨委、各級黨支部的引導,黨員干部結對幫扶、“第一書記”駐村扶貧,農行陜西省分行各級黨組織在抓黨建促脫貧工作中,還推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發揮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發揚扶貧濟困、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集眾智、匯眾力,凝聚全行力量,組織動員廣大員工堅定不移跟黨走,堅決打贏精準扶貧戰役,贏得了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