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海 王雁鷹 馬愛周 劉金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明確要求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并具體細化為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和駕馭風險本領,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要深刻把握增強黨的執政本領的戰略考量,結合實際堅決貫徹落實。
全面增強執政本領是進行偉大斗爭的緊迫要求
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黨中央提出的一個重大命題。斗爭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后曾預言資本主義的復辟和帝國主義的進攻。毛澤東預言“在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以后,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他們必然地要和我們作拚死的斗爭”。鄧小平也指出“中國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偉人的預言均被歷史所證實。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們黨始終進行意識形態領域斗爭、防止思想僵化和分化斗爭、反腐敗斗爭、反分裂國家斗爭、反圍堵反遏制斗爭、軍事領域斗爭、人與自然的斗爭等等,這些斗爭在全國范圍內直接或間接地配合起來,從來不曾消失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由富起來到強起來,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必然面對若干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新的不可避免的斗爭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生態、國防等各領域各戰線、多維度全方位。我們黨是一個善于斗爭、善于領導斗爭、善于領導斗爭勝利的偉大政黨,沒有全面過硬的執政本領,斗爭面前可能就要吃大虧打敗仗。我們一定要充分認清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貫徹十九大報告明確的“五個更加自覺、五個堅決”要求,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勝利。
全面增強執政本領是推進偉大工程的重要任務
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首次論及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就把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三大法寶貫穿其中,三大法寶即三大本領。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中央領導集體接力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質都把增強執政能力作為貫穿其中的主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持了這一傳統優勢,進行了積極探索實踐,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黨的建設思想,全面從嚴治黨是其核心主旨,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是其主線,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是其重要內容。我們黨已擁有8940多萬名黨員、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但黨的力量并不首先取決于數量和塊頭,而是取決于質量和本領。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刻認識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要“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些能力建設的部署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我們要充分認清,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黨的執政本領還不適應、不全面,本領恐慌的問題現實而緊迫,必須努力補齊本領短板,把百寶囊中的諸多法寶配齊配強,高強到足以應對復雜局面、開創嶄新局面。
全面增強執政本領是建設偉大事業的重要支撐
偉大事業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內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其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黨奮力開辟的光明美好之路,共同富裕之路,文明發展之路,創新創造之路,強國強軍之路,和平發展之路,世界大同之路。沒有過硬的執政本領,缺乏道路自信力、引領力和開拓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容易走老路、走邪路、走下坡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吸收了改革開放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世界各國發展的有益成果,凝聚了全黨全國仁人志士的智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這個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提供了解決當代中國問題最權威、最可靠、最可行的認識論、方法論、實踐論。沒有過硬的執政本領,不搞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缺乏理論的自信、清醒、堅定,缺乏理論的說服力、洞見力、創新力,全黨胸懷視野和境界格局就容易矮化庸俗化,重大是非、重大關口、重大問題就容易錯判誤判,面對干擾、困難和挫折,就站不高、看不遠、謀不深、行不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維護我們黨長期執政、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維護國家由大向強,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制度,其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沒有過硬的執政本領,缺乏制度的自信、堅守與創新,不善于運用根本制度的力量,我們就難以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深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當社會主義國家的人們物質上不斷富足起來之后,便轉向追求宏闊的政治價值、精神價值、文化價值,追求覺悟、境界、崇高,追求造福他人、造福社會、造福人類。在全球文化大交流大碰撞的時代,全面提高執政本領,提高文化自信、信仰自覺、領導文化創造能力,及時提供人們精美的文化產品,我們才能把握話語權,守住文化陣地,才能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全面增強執政本領是實現偉大夢想的可靠保證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也是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倡導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把全黨、全民族引向更高的精神境界,提升了人們的價值追求,形成舉國的磅礴之思考力和行動力。實現站起來歷時100年傷亡數億人口,從太平天國運動算起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先后發生農民運動、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動輒數萬、數十萬、數百萬、數千萬人頭落地。奴隸要站起來當主人何其艱難!只有當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時,歷史才翻開了新篇章。但因為本領與經驗的原因,中間也有若干曲折,包括犯了一些路線錯誤,給中國革命帶來極大損失。實現富起來歷時大半個世紀和多次波折,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到目前我國和人民已經富起來。實現富裕的道路上,不時有風云激蕩,充滿艱辛波折。實現強起來計劃歷時30多年必須付出艱辛努力。十九大報告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基礎上,分兩個階段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是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只有全面增強執政本領,最大限度動員凝聚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全社會資源和力量,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面實施法治強國、文化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等一系列強國策,才能盡量減少彎路、挫折、反復、折騰。